文|李云海
创新中发展:海南高校财务管理新思路
文|李云海
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科研行为、保障财务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啃硬骨头”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在此大环境下,海南高校如何主动出击、开拓进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值得探讨。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制度演化的重要途径,是快速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手段。2012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新理念。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要谨慎支出,避免大手大脚的奢侈消费行为。严控资金用途成为财务审核的新要点。2013年,中央出台六项禁令,严控项目资金用途,严禁违规性支出。中央纪委出台禁令,明确禁止使用预算资金用于购买贺年卡、挂历等行为,严控资金用途。定额控制成为预算管理的新工具。2013年,国务院出台“三公经费”管理规定,限定“三公经费”支出上限,约束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消费。简政放权成为财务审批的新方向。自2013年开始,国务院出台简政放权措施,取消一些行政审批事项。高校财务制度自主创新成为新导向。2014年,国务院下放权力,鼓励学校对经费管理进行改革。
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变迁,主要以财政部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为主导,内容集中在规范资金支付方式、票据管理等微观领域,对资金用途、绩效等关注度不高。高校作为资金使用部门,理财重点集中在争取资金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关注较少。“重来源,清存量”成为资金管理的常态。由于缺乏制度变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财务制度创新的意愿并不高。自2012年中央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财务管理制度的演化,形成一种党中央牵头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顶层设计。由党中央、国务院牵头创新财务管理新理念,并出台相应规章制度,构建资金管理新体系,是一种顶层制度设计,也是全面深化变革的措施之一。二是明晰财务禁止性事项。制度明晰列明禁止性事项,对外出旅游、公务用车等行为进行规范,严禁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三是层级细分明显。制度设计按照分层思路,分为中央层面制度变革和单位层面制度变革。这种分层设计思路,给各单位独立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依据,满足单位自主管理要求。高校可结合教学科研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管理措施。四是改革重点集中在规范性领域,重点监控经济行为、非资金支付环节。
自2013年以来,为规范资金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加大资金巡查力度,发现海南高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资金没有编制预算,没有对预算进行审核,导致预算管理缺失,预算龙头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绩效工资范围不明晰。高校没有明晰的绩效工资发放范畴,导致滥发补贴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项目中全面列支劳务费,劳务发放范畴不合法。部分高校没有理解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将与项目管理无关的人员,列入项目支出范畴,全面列支劳务费,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四是“坐收坐支”问题依旧严重。非税收入项目资金没有及时缴入国库,“坐收坐支”现象依旧突出。五是结余资金管理不规范。大量资金滞留在基本户中,影响资金效能。六是预算执行进度未达标。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需要补充的材料过多,严重影响预算执行进度。七是科研经费管理角色不到位,失责现象仍然存在。八是审计监督缺位。部分高校没有配置审计队伍,造成审计监督缺位,风险集中。
树立改革意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高校财务管理者要辩证看待改革,不要谈改革色变,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要有改革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专业判断,主动作为。要善于把舵,敢于弄潮,争当改革先行者。要有精准意识,在全面权衡改革利弊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点,勤思考,勇创新,大胆突破。
巧于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对于国家简政放权的事项,要敢于承接,巧于承接。不要瞻前顾后、畏畏缩缩。要组织专业队伍,深入探讨,研读政策,寻找突破点,明晰承接方向。对于国家已经明晰下放的科研项目预算调整、人员变更等事项,高校要巧于承接,积极出台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科研项目野外调研、绩效工资改革等制度,丰富财务制度体系,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明晰改革的边界,稳健改革。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改革的边界,要稳健改革。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下位法必须符合上位法的立法精神,不能与上位法有冲突。高校财务制度改革,要符合国家文件的精神,是上级制度的细化和补充,不能与国家制度有冲突。国家明令禁止的事项,是制度改革的边界,不可触碰底线。特别是公款私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变相旅游、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事项,不可逾越。不能以改革为借口,故意违法,混淆视听。改革必须遵循稳健性原则,不可冒进。由于我省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者须有清醒认识,对于财务基础较好的单位,应鼓励大胆改革;对于财务基础薄弱的单位,应将重点集中在规范治理上。
加强项目管理。要提前做好项目规划,编制好3至5年的滚动项目库,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修改项目内容。要明晰每个子细目资金用途,对资金使用方向进行规范。对不合规的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绩效工资等细目,要坚决删除。要细化招投标方案,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每年11月份预算执行进度达到省政府规定的85%的目标。对于项目结余资金,应规范管理。要加强项目结项绩效评估工作,明晰绩效考核目标,提高项目的效能。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的防火墙,是明晰审批权限、明确经济责任、规避风险的重要依据。高校应重点关注“三重一大”事项,紧盯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议事规则,实时监控基建、人事、国资、招生、财务等业务。要全面梳理各个职能部门的职权,了解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岗位是否形成制约、审批权限设置是否合理等事项。对有冲突的职权须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规范;对于缺失的职责,应及时补充,确保监督到位。通过全面梳理业务,及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业务监督到位。
准确使用经济支出指标体系内容。现阶段,海南高校财务管理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开发的国库支付系统和账务系统,所有款项支付,须在支付系统中办理。由于支付系统中下达的各个指标,同时挂接支出经济分类、资金来源、资金性质、文号和预算年度等要素,各个要素之间,形成严密的内部监督关系。因而,在进行账务时,必须考虑科目使用的正确性,挂接要素的准确性及核对指标的真实性。否则,容易造成指标混用、支出用途不对、要素核对不准确等,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当前,我国财政改革力度加大,对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高校应积极主动,强化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高校应配备具有财经背景的校领导,以提高财务决策的质量;选派中层管理人员到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加强法律、财经、人文和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分析运筹能力;选派人员到审计部门挂职,培养审计视野,以审计角度思考核算问题;加强前台和后台会计的审核能力培训,提高业务的准确性。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财务处处长)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