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刘占青(河北沧州)
力持风节的杨继宗
文_刘占青(河北沧州)
明人杨继宗,历仕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三朝,先后在多地担任地方领导职务。《明史》称其“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无论身在何种工作岗位,杨继宗为官本色始终不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未曾有丝毫懈怠。
杨继宗是明朝天顺(明英宗年号)初年的进士,后被授予刑部主事的官职。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张文、郭礼两个衙役将强盗押送到京师问罪,不料在半路上强盗趁两人熟睡之际逃走,两人醒来一看强盗跑了,顿时吓得瘫软在地。按照当时的法律,若衙役押送犯人途中因故导致犯人逃脱的,衙役要被处以死刑。于是张文对郭礼说道:“强盗跑了,我们两个人无法交差了,必定都会被处死。你母亲年老,而你又没有兄弟,倘使你死了,谁来照顾你的老母呢?这样吧,用我来顶替强盗,你把我押送到京城,这样可以保全你母子的性命。”郭礼听后,大哭不已,执意不肯听从。毕竟这无疑是把张文送上了断头台。可张文坚持这样做,最后郭礼听从了张文的安排。
最后张文以强盗的身份被带到了刑部进行审讯,恰巧刑部长官让杨继宗审理河间府强盗一案。在审理过程中,杨继宗发现张文的口供存在明显漏洞,作案时间细节有时是前后不一,闪烁其辞。杨继宗觉得其中必有内情,就审讯得更加详细,这让张文实在无法招架。看到无法蒙混过关了,张文向杨继宗坦白自己根本就不是强盗,并把半路上强盗逃跑的事向杨继宗陈述了一遍。听完张文的诉说,为了将事情核对清楚,杨继宗亲自到河间府了解案情,还走访了张文、郭礼两家人,果然和张文交代的没有丝毫偏差。杨继宗被张文的义举深深打动,他想如此有大义之人,不能就这么被冤枉地杀头。为此,他向刑部最高长官详细陈述了张文顶替强盗一事,最后刑部裁决张文无罪释放,张文的性命得以保全。在刑部工作时,杨继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不能在自己身上出现一件冤假错案,产生法律悲剧。
成化(明宪宗年号)初年,杨继宗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他上任时一个家眷都没带,只有一个老仆人跟随。有本地官员为了巴结新来的知府,便建议杨继宗:嘉兴府衙已经破败,应当进行大修,以显示新知府的新气象。杨继宗听后,连连摇头,他说:“整修府衙,花费肯定不少,这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民脂民膏。况且,府衙整修,必定要动用大量的劳力,这样会耽误百姓的农业生产,如此劳命伤财不顺民心的事,怎么能干?”就这样整修府衙一事就不了了之了,直到杨继宗离任之时,府衙一直是“署斋萧然”,没有半丝改变。
杨继宗到任后,工作上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针对嘉兴官场存在已久的请客送礼、吃拿卡要的积弊,他大力进行整顿,严肃嘉兴官场风气,给污浊的官场吹来了阵阵清风。正是因为杨继宗品行端正严于律己,既不徇私又不受贿,使得他在嘉兴“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明代时,实行军户制度,平民一旦成为军士,就被编入军籍且世世代代只能世袭当兵,不能有其他的营生。由于当时军人地位低下,待遇较差,所以导致大量军人逃亡,到了成化年间,这个问题愈发严重,兵员大为减少。为此,中央政府派遣御史到各地调查军籍脱离情况。御史孔儒到嘉兴清理军籍时,凭借自己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就有恃无恐随意乱抓人,许多人被扣上逃跑士兵的罪名被处死。孔儒的行为让杨继宗特别愤怒,觉得孔儒这是在草菅人命,有损国家的声誉,更不是御史该做的事。为了给孔儒一个警告,他就让人贴出告示说:“凡是有亲属被御史无故杖责致死的,亲属可以来府衙告知死者的名字,知府为他们主持公道。”告示一发布,来府衙告状的人是络绎不绝,纷纷控诉孔儒的恶行。
孔儒知道此事后,对杨继宗相当愤恨。他心想,一个小小的嘉兴知府竟然敢给朝廷御史穿小鞋,这不是不把我这个御史放在眼里吗?不把御史放在眼里那等于就是公然在和朝廷搞政治对抗。于是孔儒让人给杨继宗捎话说其政治立场有问题,应该好好进行反思,不要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然而这个政治恫吓并没有让杨继宗有任何退缩,他找到孔儒说:“古往今来治理之道都是要讲规矩的。作为御史,你的职责就是剔除奸弊,弹劾违法官员。至于挨家挨户稽查考核,调查百姓家庭状况,那是地方官员应该负责的事,不属于你的管辖范围。”杨继宗这番话言外之意就是说孔儒的手伸得太长了,孔儒被说得哑口无言,这让他从心底更加衔恨杨继宗,想给杨继宗整点黑材料。
孔儒心想,作为地方官,有几个不贪污的?想必杨继宗应该也贪污了不少,只要自己能找到杨继宗贪腐的把柄,定会让杨继宗栽个大跟头。有一次,孔儒趁杨继宗外出视察之际,假借以拜访的名义带人突查了杨继宗的住处。这是孔儒第一次来到杨继宗的住处,里面的陈设极为简单,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不过屋里有几个大箱子引起了孔儒的注意,他命人打开箱子亲自进行察看,只见箱子里要么是放着书,要么是一些旧衣服,压根就没有钱财。看到这里,孔儒惭愧不已,他没想到堂堂的一地知府竟然过得如此清贫。
每年,朝廷都会派太监来嘉兴采办东西,这是一个颇有油水可捞的肥差。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身边的这些近臣,往往会送给太监们大量的珍奇古玩和钱财作为孝敬,太监们对此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可自从杨继宗成为嘉兴知府后,他严令手下官员,不许给太监行贿,一经发现严惩不贷。每当有太监到访嘉兴,杨继宗出于礼节给他们的只有菱角之类的东西。看到杨继宗给的这么寒酸,如此不识时务,太监直接向杨继宗索要起了钱财。杨继宗倒也没拒绝,他当即发出公牒让太监去府库中领取金银,他对太监说:“钱都在府库中,只要签下名字就能把钱拿走。”这下正好卡住了太监的命门,写下名字那就等于承认自己中饱私囊了,太监都不傻。从此有太监来到嘉兴,再也没人提要钱的事情了。
杨继宗在嘉兴由于政绩卓著,被提拔为浙江按察使,成为浙江司法系统的一把手。在任上,他多次顶撞来浙江采办的太监张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为了给弟弟出气,张敏就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说其身为按察使徇私舞弊,辜负朝廷信任,应将其撤职。只见宪宗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张敏说:“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听完惶恐不安,他没想到皇帝竟然早就知道杨继宗的名字。于是张敏给张庆写信说:“好好跟杨继宗相处,不要跟他发生冲突,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张庆看信后,也是吃惊不小,再也不敢跟杨继宗发生政治冲撞。
当时浙江省里一座粮库的库粮被发现产生了缺少的情况,负责管理库粮的十余名官吏被投入狱中,要求补上库粮的亏空,否则将被判处重刑。这些人没办法,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部卖掉了,甚至还有卖掉子女的。杨继宗知道此事后,就想调查一下库粮损失的原因,恰好有人给他送来了薪俸粮,杨继宗一看觉得比先前多出了不少,就自己称了一下,果然多了。后来他又让人称量了一下别的官吏的薪俸粮,情况也都是如此。杨继宗恍然大悟,原来是官员们的薪俸粮都大于定额,才导致政府库粮的亏空。杨继宗准备具实上报,把官员们贪污库粮的问题公之于众。众官员知道后惶恐不安,因为这件事一旦被朝廷得知,难免不会被问责。他们就请求杨继宗,只要他不上报,他们甘愿捐出自己的俸粮补上库粮的亏空,就这样,库粮的亏空得以解决,十余名官吏得以释放免除了罪过。
后来,杨继宗以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云南,云南三司机构中有许多人都是他的旧日同僚,他们为杨继宗接风洗尘,大伙是相谈甚欢。当杨继宗离开时,他对在座的官员们说道:“各位同仁,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明天我就要正式处理公事了,如果有得罪之处,还请多多谅解。”在座的一些官员没明白杨继宗话里的意思,有些摸不着头脑。到了第二天,杨继宗一下就弹劾罢免了八个不称职的官员,其中不乏杨继宗的旧日同僚。杨继宗如此不徇私情,让云南官场大震,他们都明白杨继宗果然是铁面无私。
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杨继宗牢牢地守住了两条政治红线:一条是爱民护民亲民,老百姓期盼的事,他一定会去做。另外一条是不畏权贵正大光明,敢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丢乌纱帽。杨继宗高洁清正的品行操守让其成为大明王朝历史上著名的廉吏,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