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东+翟文厦
摘 要:基于当前学校武术“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结合学校武术的具体开展,文章查阅大量关于学校武术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阐释了学校武术的现实状况与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武术教育的目的、作用与价值、内容与形式等,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在目的定位、现实价值、实际操作等方面的重新定位,期望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学校武术 武术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078—03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适应,找到其存在的价值。一方面东学西渐,另一方面,“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了当前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呼声。在学校教育的各类课程体系中,开始逐渐加入民族文化的内容。其实,弘扬民族精神,除了文史哲外,体育领域占据着重要作用。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要求中小学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通知》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一系列政策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时代背景为武术走进校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但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如何呢?如今距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下发已经十余年,学校武术的开展是否达到了理想状态呢?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目前中小学武术教育已经千疮百孔,陈腐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已经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境况。[2]诚如有专家指出的:“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3]基于这种论调,本研究查阅了中国知网中所有关于学校武术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实地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阐释了学校武术的现实状况与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武术教育的目的、作用与价值、内容与形式,分析了解决学校武术问题的对策,期望为学校武术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1 学校武术开展现状与因素略探
对学校武术开展的现实情况和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门分析,如2012年为了解决学校武术如何教的问题,国家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对全国7个地区133所学校进行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另外还有许多研究成果则描述了各地市学校武术开展的具体情况。离国家武术研究院学校武术课题组的调查与新政策实施已经过去了5年,如今学校武术教育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经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研读,结合研究者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长期观察,认为学校武术开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材与师资问题。一些学校没开设武术课问题在于,学校武术系统内部缺乏简单易懂,且趣味性较强的武术教材,致使教师教起来比较吃力,学生们不喜欢学校武术教学大纲中的武术内容。在研究者的实际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大学体育教育中武术散打课程,在每一次选课中都远远超出了其课容量,但武术套路则显不佳。在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安排中,听起要学武术,学生们兴致满满,但上了几次课以后,绝大部分学生再也打不起兴趣。其原因在于教材安排的竞技武术基础没有改变,以套路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武术兴趣,影响着学校武术的开展进程。这反映出以套路武术为根本的武术教学模式出了问题,长期以来的武术套路趋向已经占据“武术技击”的原始面貌,鸠占巢雀,不但使中小学生对武术学练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产生了散打不是中国武术的认知偏差。
在师资方面,许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武术老师,还有一些老师半路出家,经过几次培训就教起了武术课,其动作展现不协调、讲解粗略,由于非武术专业出身一些教师对武术也没有多大兴趣,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示范动作方面还不如学生做的协调,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学校武术的开展质量和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其原因在于,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根植于民间,那种通过大学四年本科的学校体育专业武术专项的设置,远远无法达到人们理想中的武术状态。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既没有学到教育本领,也不是师范专业。所以,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学校武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政策支持方面,由于奥运会运动的全球参与,长期以来举国服务于奥运的政策偏向,使属于非奥运项目的武术一直不受重视,不但非奥运会项目不受政策支持,而且在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比较中还遭受到了严重的排斥,一些学校为了拿成绩、培养人才,把大部分体育经费用在了学校特色项目上,而忽略了民族传统项目,这是学校武术开展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研究者认为这主要受武术发展的时代背景所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规范武术管理,将其纳入到国家管理体系,将武术划分为体育的管理范围,为了降低武术开展的危险性,相关管理部门还专门组织专家讨论武术的改革问题。竞技武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也是从此时期以竞技武术为蓝本的武术模式开始向全国中小学进行推广,全国学校武术教育在教材、师资、教法等方面,统一都围绕着竞技武术来做,“高、难、美、新”的武术内容,逐渐远离了大众,越来越成为了少数精英的专属,这就造成了当前学校武术教材非学生所需的尴尬局面。从新中国到现在,武术改革进行了若干次,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改革者始終没有脱离50年代武术进校园的藩篱,使学生觉得以套路为习练前提的传统武术枯燥无味、高难美新的竞技武术让学生敬而远之。以至于一些学生宁愿到校外报散打、泰拳、拳击、跆拳道等业余班,也不愿意跟随学校武术教师进行学习。所以,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内容问题已经面临严峻挑战,教材内容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武术师资、管理等改革的前提。endprint
2 解決我国学校武术问题的可行对策
2.1 目的定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的基本前提。近现代以来我国广受各强国凌辱,有了洋枪洋炮依然打不赢,究其原因有学者指出 “农耕内陆型文明和封建专制造成了中国民族文弱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国势不振、国人蒙羞,是输在了科技上,是输在了制度上,但更是输在了精神上”。[4]所以,不论是孙中山、毛泽东、还是将介石,其革命的根本都是围绕民族精神来进行,也正由于民族精神的逐渐确立,才有了抗日战争时期,在艰难困苦中我国先烈能够应“十万青年十万兵”号召,投身于抗日战争。如今,市场经济使许多中国人富了起来,但在国际舆论中始终存在黄祸论、素质低下等论调,有学者形象作出比喻,中国人富了身体,却穷了脑袋。中国人缺乏一种精神。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尚武精神的直接彰显,同时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又有“无执无痕,无为无待”的中国人处世态度。这对于培养青少年敢于挑战困难的行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德行包含的态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增进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定位可以具体表述为:培养尚武精神;培养自强不息行为;培养厚德载物态度;培养安然面对价值。
2.2 现实价值:重新思考其作用
“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境遇与当前学校武术的现实价值有绝对关系,学生能不能通过当前学校武术内容的学习,达到自己所需要的武术理想,起到他们预设的作用。当前学校武术开展的第一定位是“强身健体”,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体育项目应当坚守的价值,但当所有的体育项目都以强调强身健体为第一宗旨,当所有的人都把体育锻炼当作强身健体。那么多的体育项目,学生为什么要以不能够满足他们学习目的的武术作为选择对象呢?因此,在各体育项目都以各种办法争取进入学校阵地的当前,武术在学校中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来推广,一定不是以其普遍性价值为第一定位的,而应该强调其特殊价值。武术的特殊价值在那里?还应当从武术的概念入手,从人们对武术的观念入手,毋庸置疑,提起武术人们的第一观念当然是技击,通俗的话语“能打”,其次是武术人的精神,即上述“尚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因此,当前学校武术的现实价值,应紧紧围绕技击——尚武精神、艺术性——自强不息、养性——厚德载物。通过这三方面的设置以培养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对生活的包容认同。这个过程既培养的学生武术技击与人格精神,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强化了民族性格、弘扬了民族精神。
2.3 实际操作:重定教材内容与形式
长期以来,将竞技武术体系照搬到学校武术教育中,高标准、严要求、大量基础性练习使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什么样的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并且能够使学生长期坚持地锻炼下去,这是当前学校武术教材建设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根据以上对学校武术目的的定位、现实价值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是学校武术教材建设的根本。具体内容选择上,明确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程序性内容;降低规定性动作的外在性标准,一切以实用性为核心;加强能够实际体验到的技术运用效果的动作内容。在教材的系统性建设方面,要将大中小学的武术内容看成一个系统,使教材具有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在教材规范方面,要安排必要的基础性动作练习,同时考虑到中国武术的繁荣性与多元性,恰当考虑规定性教材与地方性教材的内容安排。另外,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根据学生各年龄阶段身体发展的敏感性,安排必要的具有武术特色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3 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全球化的村落将有进一步的推进,各民族各国家的人们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新世纪。人口流动的增加必然带来文化观念的差异与冲突,因此费孝通指出“21世纪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纪,全球化增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同时在相互碰撞中也隐藏着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了解其他社会的制度、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则,也需要认识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精髓,逐步在比较研究中更深刻认识自己与他人,真正做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5]学校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某一文化普及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蕴含中国文化的各方面内容,习练中国武术不仅能够掌握必须的技击方法、锻炼身体,而且也能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以体认的方式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白辰.武术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J].武当,2004(5):43.
[2]杨建营. 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3]《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华武术,2005(7):4-5.
[4]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280.
[5]费孝通.费孝通全集16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95.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ushu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China
Xiao Haidong Zhai Wensha(Education College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15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chool Wushu, "what to teach? Who will teach? How to teach?" the problems are consider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this research analyzes a large number of school Wushu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through the reality of school Wushu field observ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s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is, around the school Wushu education aim, function and value and the content and form,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 positioning in the objective orientation, practical value,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chool Wushu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ushu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China.
Keywords:School Wushu Wushu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