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慧
从川贵交界的古蔺县到成都双流机场,需要经过一段山路。有个路牌上写着“赤水市”—“侏罗纪公园”,我刚想嘲笑“山寨到这里来了”,转念一想,不对,大名鼎鼎的马门溪龙化石就在宜宾被发现,宜宾距离此地,直线恐怕只有1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这个“侏罗纪公园”可能不是冒牌货!
第一次看到马门溪龙还是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那只井研马门溪龙的化石骨架长达26米,脖子就有10多米,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是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1952年,四川宜宾的马鸣溪渡口发现了第一具马门溪龙化石,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把它命名为马鸣溪龙,但因为研究人员的口音问题,被传成了“马门溪龙”。1962年,杨钟健担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馆里的马门溪龙化石,应该也是得益于杨钟健当年的贡献。
8月16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发现大规模的蜥脚类足迹群。而马门溪龙,就是蜥臀目蜥脚下目恐龙,茅台镇就是赤水河流经之处,证明赤水河流域确实曾有恐龙活动!
这次在赤水河畔观察酿酒工艺,人人都在说,离开茅台镇,就没有茅台酒;离开二郎镇,就没有郎酒……总之离开这个赤水河流域,就没有好喝的酱香型白酒。当问及原因,得到的答案却是夹着诚恳的歉意,往往又带点自豪:这里的环境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现在科学也不能完全研究出来。
酒体设计师彭毅是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对我说,“如果酱香型白酒的原理全部搞懂,得一个诺贝尔奖没有问题”。他的传奇事迹是:在一杯白酒中取出1毫升,先后融入到1000毫升、4000毫升水中,再将稀释后的白酒倒入3吨容量的消防车里,由另一辆消防车注入2吨水。然后,蒙住眼睛的彭毅通过嗅觉,在10杯水中,挑出了唯一含有稀释了500万倍的白酒。
对于“坚信”科学的我来说,这个地方真是处处充满“玄学”。我已经在茅台镇的下游二郎镇待了一个星期,这里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在河岸两侧的山体上,明显可以看出页岩、砂岩的构成,土壤为红壤。早晚温差大,但气温总体温暖,空气非常湿润—要说这样的地理条件,就一定有好酒,我心里也没那么肯定。
看到“侏罗纪公园”,笼罩着我的头脑的雾气一下子散了大半。存活2.5亿年的微生物并不是孤例,1995年科学家还从一只蜜蜂琥珀里找到了3亿年前的细菌孢子,侏罗纪距今还不到2亿年,那么此地很可能存在恐龙时代的古微生物,和水源、空气、土壤一起,赋予了赤水河流域独一无二的酒香。
这个猜测得到了科学的证实。贵州省侏罗纪赤水河酒源生物科学院就发过论文,证明贵州出产优质酱香型白酒与侏罗纪古气候自然生物钟这一自然关键因素密切相关。研究院的项目负责人还介绍,赤水河中下游局部河谷保留了侏罗纪古气候带自然基因源的辐射源,由此延续了长达两亿年前的原始古磁场,形成独特的活化石水土、活化石气候。
想想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进入大气层的烟尘阻挡了99%的阳光,使陆地气温降低了13到17摄氏度,恐龙就这样灭绝于长达两年的黑暗之中。然而它们却在赤水河流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影响了人类的酿酒工艺,心里还是感觉很奇妙。
直到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时小行星撞击的区域正好位于地层有机物含量丰富的富烃区,高含量的有机物受热后产生更多烟尘。研究人员还说,由于地球表面富烃区仅占约13%,所以恐龙等生物的突然灭绝“很不走运”。
他们通过模型估算,如果撞击区域是有机物不那么丰富的区域,产生的烟尘量可能不足以导致如此大幅的降温,进而造成物种大灭绝。除了恐龙,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以及多种的植物与无脊椎动物,也在这次事件中灭绝。而哺乳动物与鸟类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联合国气候峰会刚刚在德国波恩闭幕。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了地球气候变暖的最新报告,2015、2016和2017年是有天气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三年,而且2017年将再次成为有天气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照这个趋势,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现在高出3摄氏度,人类的命運也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物种的生存和灭亡,在大自然的眼里,往往像一个黑色幽默。联想到白酒的百转千回的酿造过程,我的脑海里忽然跳出了贾谊的两句话:“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