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数据及111户牧户调查的藏北高原畜牧经济发展探析

2017-11-22 07:00王美兔李迪强
关键词:双湖存栏牧民

王美兔,李迪强,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基于统计数据及111户牧户调查的藏北高原畜牧经济发展探析

王美兔1,2,3,李迪强3,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藏北高原是西藏主要牧场之一,草地退化较其它地区严重,畜牧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以那曲地区为例,基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以及那曲地区最北端双湖县的111户调查数据,从养殖情况、畜牧经济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了藏北高原畜牧经济发展的现状,阐述了藏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藏北高原;那曲地区;畜牧经济;发展

藏北高原西北起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与新疆、青海交界,南抵念青唐古拉山,与日喀则、拉萨和林芝等地(市)相邻;东接昌都地区的边坝县和丁青县;西与阿里地区的改则县和措勤县相连。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我国长江、怒江、澜沧江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1]。藏北草地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天然草地面积达5569万公顷,占西藏全区草地面积的67.9%,对国家生态屏障安全、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和藏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3]。藏北地区是西藏畜牧业的发源地,是西藏自治区主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4]。畜牧经济也是支撑牧民基本生活及实现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畜牧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曲地区所辖藏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本文以那曲地区为例,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和对那曲地区双湖县111户牧民调查所得数据,对藏北高原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藏北高原畜牧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 藏北高原畜牧经济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横贯境内。境域面积450 537平方千米,下辖11个县。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地区总人口462 382人。2015年,那曲地区乡村户数10.26万户,比2006年的6.85万户增长了49.78%;乡村从业人口由2006年的17.01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21.51万人,增长率为26.46%;那曲地区乡村从业人口占西藏全区乡村从业人口的15.78%。

那曲地区除东部少量的半农半牧区外,基本上是纯牧区,拥有草地面积5亿多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8亿亩。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稳定,总体由2008年的3219元/人增长到2015年的7862元/人。2015年,那曲地区社会总产值为94.94亿元,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14.84%,牧业产值(10.4269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14.09亿元)的74%,占西藏全区牧业总产值的13.85%。近十年来,那曲地区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由2006年的59 609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04 269万元,产值翻翻。此外,各项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事业顺利进行,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二)畜牧养殖情况

那曲地区畜牧养殖种类以牛、羊为主,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牛羊的养殖情况。

1.牛羊存栏量

从近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那曲地区牛、羊的存栏数量总体呈减少态势。那曲地区对西藏全区畜牧业的贡献是比较大的,在存栏牲畜数量上看,那曲地区大牲畜存栏量是西藏全区的30.1%,牛存栏量是西藏全区的31.3%,大牲畜、牛的存栏量居全区首位,绵羊存栏量是西藏全区的32.43%,羊、绵羊的存栏量仅次于日喀则地区,居全区第二。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资料可以看出2010年过后,2011年开始牛羊存栏量开始减少。根据对双湖县的调查,牛存栏量是那曲地区最少的县,仅为2.58万头,而那曲县牛存栏量最高达42.85万头;羊存栏量最多的县为尼玛县86.24万只,双湖在全那曲地区排名第五,羊存栏量为40.66万只。

表1 那曲地区近十年牛羊存栏量表 单位:万头(只)

数据来源:2007—2016年《西藏统计年鉴》

2.牛羊出栏量

相对存栏量,那曲地区出栏量并不多。那曲地区近十年的牛出栏量变化不规律,从十年的变化来看,2006年那曲地区牛出栏两只有28.41万头,增长至如今的48.74万头,基本保持西藏全区牛出栏量的近1/3贡献率。牛出栏率近年来虽有所增长,但增速缓慢,相对其他肉牛养殖区60%左右的出栏率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目前国内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增长及对牛肉品质要求的提高,那曲地区牛肉生产还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图1 那曲地区近10年牛出栏情况

图2 那曲地区近10年牛出栏率

近十年的羊出栏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从2010年、2011年开始下降,对西藏全球羊出栏量的贡献也在逐步下降,从近十年最高贡献年份2009年的36.05%下降到2015年的28.63%。羊出栏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总体高于西藏全区平均水平。对双湖县牧民的调查数据显示,羊出栏率仅为17%左右。

图3 那曲地区近10年羊出栏情况

图4 那曲地区近10年羊出栏率

3.主要畜产品产量

西藏牛肉、羊肉、奶类等畜产品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不大,相对牛羊存栏出栏量来说,显得尤为少。到2014年,牛肉产量仅为全国总产量的2.32%,羊肉产量为全国总量的1.84%,牛奶产量为全国总量的0.78%。那曲地区的牛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在西藏地区排前两位,2015年,牛肉产量占全区的33.75%,羊肉产量占全区的32.02%,与其牛羊存栏和出栏数量相对应,但奶类产量相对较少,奶类产量仅占全区的17.38%。究其原因,可能与当地牧民的饮食习惯有关,牧民以牛奶为常用食物,因此,所产奶类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很难统计在册,成为商品进行销售的则少之又少。

表2 那曲地区主要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2007年—2016年《西藏统计年鉴》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畜牧养殖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而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那曲地区,必要的基础设施尤为重要。近年来,那曲地区不断推进高寒牧区牲畜棚圈建设工作,自2009年那曲地区实施牧区高寒棚圈项目以来,那曲地区11个县共建成66 733座高寒牧区棚圈,60%的牧户实现“大畜有圈、幼畜母畜弱畜有棚、羔羊有宫、饲草料有室”四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冻、寒、风带来的掉膘、掉肉等损失。据统计2015年那曲地区各类幼畜成活率达92%,比2009年同期上升了12个百分点;各类大畜死亡率控制在1.4%,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5]。

那曲地区从2009年开始在巴青、索县、比如三县实施了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三个县实施分散人工种草5 889亩,户均3亩,高产连片人工种草8 800亩。2010年新增1.35万亩,2011年新增1.2万亩。随后在申扎县、双湖县等地也逐步开展了人工种草项目。人工种草工程增强了群众保护草原的意识,并对天然草地的改良保护、增强牧户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

(四)畜牧业经济组织

目前那曲地区的畜牧业经济组织以牧业合作社为主,加之企业进驻,以“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形式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那曲地区工商注册合作社428家,合作社成员出资额3.87亿元,带动牧户1.68万户,农牧民8.4万人[7]。

在双湖县的调查发现,双湖多个乡镇开展了牧业合作社,其中嘎措乡是解放后的集体经济一直延续至今,其他乡镇,如措折罗玛镇、措折强玛乡、雅曲乡等均为近期组建的牧业合作组织。嘎措乡实施当时公社制的管理办法,统一分工,按工分计算所得,其经济发展和社员收入均排前列。近期建立的牧业合作社在治理模式上借鉴了嘎措乡的办法,按工分计,但尚未找到最合理的治理办法,比如措折罗玛镇的八村,全村76户牧户,69户牧户加入了合作社,以牲畜和草地入股,此外有劳动力的提供劳动力挣工分,预计有户口的入社的牧民每人每年可以分到6.5只羊,但每户分得多少现金收益还未有清晰的办法,该合作社意图带动贫困户脱贫,但在股份设置、成本收益计算、社员职责、收益分配等方面并未有清晰的想法,使得几户相对富裕的牧户失去加入合作社的兴趣。此外 措折强玛乡一村的合作社以扶贫为主,加入合作社的大都为贫困户,合作社畜牧业涉及的每个劳动环节都设置有工分标准,最终按工分分配收益,2015年,该合作社成员分得收益为4675元/人,比贫困户自己经营有较强的优势。

除合作组织之外,那曲地区积极引进公司投资,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畜牧业的产业链,在带动和扶持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地方增收、改变牧民生产经营理念起到积极作用。

二、藏北高原畜牧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畜牧养殖基础设施仍显落后,交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改善

那曲地区虽然近年来逐步推进高寒牲畜棚圈建设,仍有偏远地区牛羊棚圈及其简陋,主要以石头堆砌或者铁丝围栏围住,而有顶有门的棚圈较少,双湖县属于那曲地区最北边的县,温度也是那曲地区最低的,在调查中发现,简易圈每户都有,但棚并不多。可能原因是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且牧民也没有强烈的建棚意愿。

此外,藏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处偏远。距离自治区经济中心拉萨较远,而那曲自治区下辖各县距离那曲地区行署距离也较远,每个县之间行车时间均需半天,虽然那曲地区通往多个县的公路已经修好,但还有部分县的公路尚未竣工,且通往各乡镇、村庄的道路均为土路或者没有路。这样从拉萨到达藏北地区最北边的双湖县需要2天时间,而由双湖县到下辖乡镇需要半天时间。调查中还发现,在措折罗玛镇六村欲组建牧民手工艺品合作社,但是制成品的销售却成为难题,一是运出去成本太高,二是因为路途遥远使有想法的商家望而却步。路况较差及路途遥远使得当地的运输成本极高,如此会极大影响当地的畜牧经济的发展。

(二)草场持续退化,畜牧养殖规模及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由于长期以来过度放牧、粗放管理等原因,加之青藏高原近60年来出现显著的升温过程,高原地区植被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更敏感[1]。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藏北大部分天然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据西藏第二次草原普查结果显示,目前西藏地区草原退化面积3.53亿亩,约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26.7%,其中轻度退化2.22亿亩、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6.8%;中度退化1.02亿亩、约占草原总面积的7.7%;重度退化0.29亿亩、约占草原总面积的2.2%[8]。那曲地区是西藏的主要天然草原区,且气候恶劣,草地退化、盐碱化、沙化面积日益扩大,水土流失加剧,加上大面积的鼠害,使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9]。

从111户牧户的调查数据来看,双湖北面的户均草场面积远远大于南面几个乡镇的户均草场面积。111户牧户中,只有16个被访者认为自家草地质量较好,67个被访者认为自己草地质量一般,而28位被访者认为草场质量差。被访牧户家草场绝大部分有大面积鼠害,6位被访者河流冲刷造成了一定面积草地的损失,在湖边居住的牧户的草地被逐年上涨的湖水淹没了大面积的草地,此外有14户牧民认为野生食草动物对自家草地造成了破坏。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藏北地区的草地变化不容乐观,虽然从2011年开始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遭到破坏退化并有恢复可能的草地进行禁牧,对部分草场进行适当休牧,并且根据草地面积及人口数确定每户养殖数额上限,但草地退化仍然在继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直接限制当地畜牧养殖规模,使人、畜、草矛盾不断加剧,而且从草地退化的现状来看,还影响到藏北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和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得生态屏障的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经营理念落后,畜牧养殖出栏率、商品率低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藏北地区畜牧业生产经营已由传统的游牧方式转变为定居轮牧方式,进而牧区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但受到长期自给自足经济模式的束缚和传统观念影响[4],牧民商品经济观念较弱,惜杀惜售,更多地将家畜作为家庭财产和生活依靠,是畜产品较难进入流通渠道[10]。由统计数据可看出藏北地区的牛羊出栏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较大,且牛羊肉等畜产品的产量也不高,根据111户牧户的调查,养牛户有68户,2016年的平均出栏率仅为12.52%,被访牧户均养殖绵羊和山羊,山羊的平均出栏率为13.67%,绵羊的出栏率为17.37%,远远低于那曲地区平均的出栏水平。且出栏中用于出售的数量非常少,大多数为自用,111户牧户绵羊销售数量仅占销售和自用总和的23.15%,山羊销售量仅占销售和自用总和的10.47%,牛羊所产奶类产品也几乎全部自用,只将皮、毛初级产品销售。可见该地区牧业发展仍以自给为主,将牛羊视为家庭财产,出栏率低、商品率更低。如此,将直接影响当地畜牧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

究其原因,除地理位置局限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经营理念落后,此为藏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且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理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如何改变牧民观念,科学合理发展当地畜牧经济、促进牧民增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畜牧业经济组织仍显单薄,带动力仍需提升

根据上面的资料显示,那曲地区注册的农牧民合作社近几年或许有所增加,但是数量仅仅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一个县的合作社数量。而能够正常运营且有效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的合作社数量就更少了,据2016年冬季畜产品展销会消息,仅有56家农牧民合作社参与了展销,剩余的几百家畜牧业合作组织还未真正发挥作用。且调查中发现,农牧民合作组织建立之初并未有成形的合作社运营办法,且合作社理事长等主要工作人员认为的合作社的功能是扶贫,并未对合作社的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对合作社的未来也处于模糊状态。运营方式、利益分配机制及未来发展展望不清晰的合作社,对牧民难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也难以产生足够的干劲,这样难以发挥合作社的畜牧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因此,那曲地区畜牧业合作组织的数量仍需增加,且带动力仍需提升。

此外,虽然近年来,那曲地区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如藏北风干牦牛肉厂、纳木错地毯厂、藏绒王等。但从整体上看,这些龙头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规模较小、带动力有限、辐射面较小,那曲地区畜牧产品商品化率仍然较低。

(五)牧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低,对外交流学习少

在藏北地区,当前的牧业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双湖县为例,根据调查数据,受访者111位,有88位为文盲,占比79%,受教育年数在5年以上的仅有12位,牧民不认识字,不会说汉语,无法对外界沟通,也无法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体了解外界。文化程度低阻碍了牧民了解畜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阻碍牧民获得更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阻碍牧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也关上了牧民走出去的大门。通过调查所知,牧民通常外出次数较少,一般到较近的乡镇和县城购买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极少离开藏北高原到那曲地区、拉萨甚至是内地。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牧民开始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受访牧户中适龄儿童均在上学,从幼儿园到初中,还有部分孩子接受了高中、大专、大学教育。

然而,当下牧民对外交流受到了限制,尤其专业养殖方面、市场知识方面、牧业合作社运营方面的交流学习几乎没有。由于地处偏远、语言障碍、不识汉字等各种原因,牧民丧失了外出学习的能力和机会。这种缺乏交流学习的现状将阻碍藏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三、藏北高原畜牧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藏北高原地区,畜牧养殖存在诸多风险:风灾、雪灾、旱灾等,同时还有野生动物造成的灾害,尤其在偏远地区。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户111户的家畜均遭受野生动物的侵袭,每年带来的损失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雪灾、风灾对畜牧养殖一直以来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是必须要做的,且基础棚圈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防风、防冻,还要足够坚固的预防野生动物的捕杀。

此外,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也是藏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畜产品走出去的必需。因此,要完善藏北地区公路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尽量缩短在藏北地区公路运输时间和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在藏北地区科学规划布局物流集散地,使公路和物流集散地结成有效的网络系统,使牧区的畜产品及其他副产品得以顺利、快速地运往市场,消除运输烦恼、降低运输成本、快速将畜产品转换成经济价值,以此激发牧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二)借鉴经验,继续推广种草业

西藏日喀则地区发展了大面积的种草业,那曲地区人工种草工程也在进行中。然而在很多地区依然依靠天然草地发展畜牧业。天然草地资源不足以满足牧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因此需要继续推广人工种草到更广泛的地区。调查中得知那曲地区双湖县措折罗玛镇八村在组建牧业合作社的同时,在退化草场进行了1000亩的草地种植,种植品种为青稞、燕麦、披碱草,经过专家指导和配套灌溉设施的支撑下,2016年,草地获得丰收。双湖是那曲地区最北端气候最寒冷的地区,草地在专家论证后种植成功。因此,可以在藏北尚未进行人工种草的地区,经过专家论证,继续推广人工种草。在草地不断退化的情况下,青饲料产量增加,即解决畜牧养殖饲料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草、畜矛盾,使天然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同时可以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牧民收入。

(三)明确优势,加大引资力度

如前所述,藏北地区在畜牧业经济组织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培育了有代表性的几家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数量依然很少,难以融合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力量,对藏北地区的畜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市场的开拓,进而带动藏北地区畜牧经济的全面发展。

藏北地区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空气清晰、草地无污染,生产的畜产品纯正、无污染,这是藏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最大优势。应进一步明确藏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创造好的投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和引资力度。对已进驻的公司给予各方面的便利,并鼓励其发展壮大,创立藏北地区特有的品牌,并进行品牌营销,激发消费需求,迎合国内、国外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提升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能力,缩短畜牧养殖时间,提高出栏率,畜产品生产率,逐步为藏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四)学习借鉴,继续推行牧业合作社

鉴于当前藏北地区的基础条件、牧民综合条件等,牧民家庭养殖家畜仅仅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为主,难与市场对接,难以实现发展与致富的目标。调查中发现,牧业合作社对全村畜牧养殖起到了很好的组织作用,由村里有知识、有想法的干部及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共同管理,各方面均优于牧民自我管理。因此在组织带头人区内区外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推广牧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牧业合作社的带动、组织、市场开拓、对外联络、技术推广等作用,使牧业合作组织成为当地牧民向外的窗口,不断改变牧民的观念,为当地畜牧业打开通往市场的大门。

(五)加强牧民专业培训,科学发展畜牧业

针对当前藏北地区大部分牧民为文盲,进而影响畜牧经济发展的现状。当地政府应与西藏大学、内地的专业学校进行合作,将每个县、乡(镇)、村的有文化、有理念的牧民送出去进行定期的牛羊养殖、疾病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再由这些牧民回乡、回村对当地牧民进行培训,不断传输新的技术、新的理念,逐步改变当地牧民的生产经营理念、不断提高当地畜牧养殖水平,并逐渐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进而激发牧民的学习热情和发展畜牧业的热情。

(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并不断推广之

受教育程度低会影响牧民观念的改变,严重阻碍了藏北地区畜牧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继续巩固当前义务教育的成果,并加强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藏北地区今后的牧业经营者人人识字、有文化、懂技术。并加强当地教育与内地学校教育的交流,使牧区的孩子走出来,感受外面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鼓励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继续进行高中、大专、大学的学习,鼓励学生走出去,带着知识返乡。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牧区的自给自足、长养殖期、低出栏率的现状,改变牧民的传统观念,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藏北地区畜牧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藏北地区地处偏远,当地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经营理念落后,无法抛开这些因素单纯地谈价格、谈产量、谈经济效益。在当前的藏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及其可持续性要从根本谈起,因此,本文注重基本问题的探讨,希望通过基本问题的解决来逐渐改变藏北地区畜牧经济发展现状,真正实现牧区的自力更生,牧民增收致富。

[1]宋春桥,游松财,柯灵红,等.藏北高原典型植被样区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2,32(4):1045-1055.

[2]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等.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山地学报,2006,24(2):129-136.

[3]刘兴元,王玮.藏北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7):1209-1220.

[4]赵景学,曲广鹏,姬秋梅,等.藏北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现状及雪灾应对策略[J].草原与草坪,2011(2):92-96.

[5]毛娜.高寒牧区棚圈项目助力那曲畜牧业发展[EB/OL].(2016-04-21)[2017-02-10].http://www.chinatibetnews.com/nq/201604/t20160421_1190849.html.

[6]谢伟.那曲牧业产业化呈现新态势[N].西藏日报(汉),2015-07-15(01).

[7]商标中国.那曲地区注册合作社428家[EB/OL].(2015-07-16)[2017-02-18].http: //www.tmcom.cn/news/show.php?itemid=2671.

[8]王军.我区草原总面积达13.23亿亩[N].西藏日报(汉),2016-10-27(01).

[9]徐瑶,陈涛.藏北草地退化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评估——以申扎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6,36(16): 5078-5087.

[10]王宏辉,田发益,李龙.西藏传统文化观念对现代畜牧业的影响研究[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2):49-51.

(编辑:佘小宁)

AnalysisofanimalhusbandryeconomydevelopmentinNorthernTibetPlateaubasedonthestatisticaldataandinvestigationof111shepherds

WangMeitu1,2,3,LiDiqiang3

(1.CollegeofEconomics&Manage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2.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3.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Ecology,EnvironmentandProtection,ChineseAcademyofForestry,Beijing100091,China)

The Northern Tibet Plateau is one of the main pastures in Tibet.Grassland degradation is more serious than other areas,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is relatively slow.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Tibet Statistical Yearbook",and the data of 111 households in the northernmost Shuanghu County of Nagqu Prefecture,this paper takes Nagqu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ltivation situation,th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in northern Tibet,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Northern Tibet Plateau; Nagqu prefectur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Development

2017-09-22

王美兔(1980-),女(汉),山西阳曲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李迪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 lidq@caf.ac.cn.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2016041025-3)

F327.8

A

1671-816X(2017)12-0018-07

猜你喜欢
双湖存栏牧民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全国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生态搬迁记
牧民的遗嘱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牧民歌唱冬奥会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甘南牧民 赵云雁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商人买马
美丽的双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