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周信英,何国芳,张钰,陈瑞芳,王博,孙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非肠炎住院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特点
王少华,周信英*,何国芳,张钰,陈瑞芳,王博,孙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目的:了解非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住院的非肠炎患儿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以及学龄组,对其进行粪便涂片检查,记录化验结果及院前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不管是否应用抗生素,各年龄段患儿粪便涂片结果均主要显示G+杆菌以及G-球菌减少,而G-杆菌以及G+球菌增多,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球杆比无增加。婴儿组及学龄前组肠道细菌总数轻度增加,其余各组患儿细菌总数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在疾病早期就易合并Ⅰ度肠道菌群失调,患病早期开始积极预防及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肠道菌群;儿童;非肠炎
肠道菌群对于儿童非常重要,正常的肠道菌群除能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外,还能抵御一些病原菌通过肠道侵入体内,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更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对本院住院患儿进行粪便涂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0%及以上学生认为以多维度案例图库为基础并微信辅助的新型示教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临床思维,提高阅片能力,加强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见表2)。
*本文通讯作者:周信英
片检查,以了解患病状态下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指导后期用药。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非肠炎患儿476 例,年龄为2 d~14 岁,其中呼吸道感染443 例,病理性黄疸16 例,川崎病4 例,幼儿急疹3 例,过敏性紫癜3 例,泌尿系感染3 例,淋巴结炎2 例,脑炎1 例,心律失常1 例。
新生儿组32 例,院前均未应用抗生素。粪便涂片检查结果见表1。球杆比0.27,正常。
幼儿组153 例,院前抗生素应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应用67 例(43.8%),应用86 例(56.2%),应用平均时间为0.6 d。粪便涂片检查结果见表3。球杆比0.24,正常。9 例患儿出现类酵母菌形态细菌。
海绵状血管瘤:为类圆形肿块影,T1WI呈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低信号环,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4)。
一、试验目的:对应用不同菌种进行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的温度、产量进行对比试验,找出最适合当地推广的菌种。
婴儿组109 例,院前抗生素应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应用59 例(54.1%),应用50 例(45.9%),应用平均时间为0.5 d。粪便涂片检查结果见表2。球杆比0.26,正常。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表1 新生儿粪便涂片检查结果 例(%)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山西省委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使全省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到实处,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层层传导压力。要创新领导方式,跳出传统陈旧套路,善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讲究艺术、抓住关键,牢牢掌握主动权。要夯实基层基础,充实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力量,完善各种保障,打牢党的执政根基。要坚持全党动手,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表2 婴儿粪涂片检查结果 例(%)
根据患儿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以及学龄组。所有患儿入院时即进行粪便涂片检查,记录化验结果及院前抗生素应用情况。粪菌群分布结果包括细菌总数、革兰阳性(G+)杆菌、革兰阴性(G-)杆菌、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球菌。其中细菌总数又分为正常、轻度减少、明显减少、轻度增加、明显增加,各种菌群的比例表现分为正常、减少以及增加三种情况。诊断标准参考《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2]中粪便涂片诊断肠道菌群的理论和基础。
表3 幼儿粪便涂片检查结果 例(%)
学龄前期组146 例,院前抗生素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应用33 例(22.6%),应用113(77.4%),应用平均时间为0.8 d,但两类患儿粪便涂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粪便涂片检查结果见表4。球杆比0.37,正常。8 例患儿出现类酵母菌形态细菌。
表4 学龄前期患儿粪便涂片检查结果 例(%)
学龄期组36 例,院前抗生素应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应用9 例(25%),应用27 例(75%),应用平均时间为2 d,但两类患儿粪涂片检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粪便涂片检查结果见表5。G+杆菌以及G-球菌表现为减少,G-杆菌以及G+球菌表现为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球杆比0.18,正常。3 例患儿出现类酵母菌形态细菌。
表5 学龄期患儿粪便涂片检查结果 例(%)
人体肠道中有数百种菌群,约1 012~1 013个细菌,重量可达1 kg左右[3]。不同种类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群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一旦这一状态遭到破坏,就造成微生态失衡,表现为细菌种群数量及比例上的改变(菌群失调)和/或细菌空间上的转移(移位或易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由于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便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者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4]。2012(美)人类微生态基因研究(HMP)报告:粪便的细菌菌落数最高,所携带的功能基因数最高[5]。粪菌群涂片检查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者有很多优点,如设备简单(仅需一台显微镜、载玻片和革兰染液)、操作方法简单、花费时间短(一般15 min即可得出结果)、形象直观、直接了解粪便菌群的“像”,熟练者对菌群失调有较高的准确性。肠道菌群失调分为Ⅲ度,Ⅰ、Ⅱ度菌群失调是数量改变,Ⅲ度菌群失调是质量的改变。按严重程度,量的失调分三度。Ⅰ度失调(细菌总数在正常范围,正常低值或略有减少;革兰阳性杆菌在正常低值,革兰阴性杆菌多有增加;革兰阳性球菌在正常高值或增加;类酵母样菌、梭菌常有增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异常,可逆,轻度,无不适或有轻微排便异常,停药后可自然恢复。Ⅱ度失调:去除病因后菌群失调仍可存在,不能自然恢复,临床上多有慢性炎症的表现。Ⅲ度失调:又称二重感染,抗生素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新的感染,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研究中,所有患儿均无腹泻临床症状,其中婴儿组及学龄前组总数主要表现为轻度增加,其余3 组细菌总数无明显变化。结果亦显示,各组患儿粪便菌群均为G+杆菌以及G-球菌比例显著减少,而G-杆菌以及G+球菌比例显著增多。显示所有患儿粪便涂片结果均与Ⅰ度肠道菌群失调相似。虽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患儿院前抗生素应用比例明显高于未应用比例,但结果比较显示应用抗生素对粪便菌群结果无明显影响,考虑不除外与其抗生素应用时间短、种类单一有关。新生儿组院前均未应用抗生素,考虑与其发病快、疾病进展迅速以及就诊及时有关,亦不除外与本研究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较少有关。婴幼儿组院前抗生素应用比例与未应用比例相近,但其粪便菌群结果相同。所以,本研究认为,不管是否应用抗生素,儿童在疾病状态下均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但短时间内多为Ⅰ度肠道菌群失调,且多不伴有临床症状。考虑患病状态下易患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为:应激状态使肠黏膜损伤、萎缩,屏障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肠道内细菌、细菌内毒素可通过受损伤的肠黏膜屏障侵入肠外组织,且损伤的存在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因此,肠外疾病及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互为因果,甚至成为恶性循环。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更容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所以,防患未然才是重中之重。首先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保护肠道正常菌群,还应注意控制如碳水化合物(含有果糖、山梨糖、纤维素)、牛奶(含有乳糖)等食物,还应进行消化道隔离、消毒和有效洗手,并可采用微生态制剂。外源性益生菌可促进新生鼠肠黏膜分化成熟和肠道菌群建立,促进新生鼠肠上皮细胞能动性、增殖分化和肠道菌群多样性;外源性益生菌不在肠道永久性定植,一过性发挥作用;益生菌促进肠上皮迁移、增殖分化;益生菌促进新生鼠肠道菌群的建立和菌种多样性[7]。本研究中患儿尚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但随着住院患儿的进一步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亦应积极预防及重视。Mcfarland[8]对25 项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表明,布拉酵母菌、乳酸杆菌和其他两种菌株的混合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儿童在疾病早期就易合并Ⅰ度肠道菌群失调,而疾病进展及药物的应用可能加重菌群失调程度,因此,患病早期即开始积极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1]王晓明,赵瑞芹,辛素霞,等.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7):492-493.
[2]张秀荣.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9.
[3]郑跃杰,段恕诚.肠道细菌易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5):304-305.
[4]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J].生物学通报,2004,12(3):56.
[5]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CONSORTIUM.A framework for human microbiome research[J].Nature,2012,486(7402):215-221.
[6]梅忠卓.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5):272-273.
[7]PREIDIS G A,SAULNIER D M,BLUTT S E,et al.Probiotics stimulate enterocyte migration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neonatal mouse intestine[J].FASEB J,2012,26(5):1960-1969.
[8]MCFARLAND L V.Deciphering meta-analytic results:a mini-review of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aediatric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J].Benef Microbes,2015,6(2):189-194.
2016-12-30
(本文编辑:张荣梅)
Distributionofintestinalflorainhospitalizedchildrenwithnonenteritis
WANG Shaohua,ZHOU Xinying,HE Guofang,ZHANG Yu,CHEN Ruifang,WANG Bo,Sun Jing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iltal,Tianjin 30017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in children with non enteritis.Methods: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non enteritis from March to December in 2014 were enrolled the study.Record the results of stool smear in the hospit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before hospitalization.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he newborn group,the infant group,the infant group,the school age group and the school age group.Results: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all age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tool smear results showed that G+bacilli and G-cocci were the main bacteria reduced,while G-bacilli and G+cocc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comparis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re was no increase in the ratio between bacilli and cocci.The total number of intestinal bacteria in infants and preschool age groups was slightly increased,and the total bacterial cou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the other groups.Conclusion:Children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is easy to merge the I degree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The a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ease was worth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
intestinal flora;children;non enteritis
1671-8631(2017)11-0821-04
R516.1
B
王少华 (1982— ),女,河北省辛集市人,硕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及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