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飞
(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溧阳 213300)
肾性贫血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测定分析与临床意义
俞小飞
(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溧阳 213300)
目的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90例在我院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其中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各30例。另外,抽取的对照组为30例参加体检的健康者。将3组患者及健康者的血RBC参数与血清Fe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肾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RBC水平较健康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肾性贫血患者RBC形态可以看出,其符合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特点。虽然肾性贫血患者有一定程度的Fe代谢紊乱,但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的贫血情况,铁代谢升降水平不明显。这一结论可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肾性贫血;红细胞;血清铁;参数;分析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与分泌器官,在维持人们健康的体魄上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受遗传、感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近年来肾脏疾病发病率呈现较高趋势发展,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恶化为尿毒症。众所周知,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因此,对红细胞及血清铁参数分析,有助于掌握肾性贫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30例健康人做对照,研究其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参数,给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肾性贫血患者,经检查所有患者无出血及消化道症状,未发现血液系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48例男性、42例女性,平均年龄(49.3±19.6)岁,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贫血程度划分为重度贫血、中度贫血 、轻度贫血,其中血色素30 g/L-60 g/L者归为重度贫血,血色素61 g/L-90 g/L者归为中度贫血,血色素91 g/L-110 g/L者归为轻度贫血。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各30例。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的人员30例为对照,16例男性,14例女性,平均年龄(42.2±7.2)岁。对比患者及健康人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接受检测的人员禁食8 h,于第二日清晨抽取静脉血2管。将促凝管置于离心机以3,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用日本生产的日立7600分析仪进行血清铁四项(铁饱和度、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铁清)测定;抗凝管则使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参数的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0处理所有测定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肾性贫血与正常人红细胞及血清铁参数分析 肾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健康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肾性贫血与正常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肾性贫血患者的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四项检查结果 重度贫血患者铁饱和度、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清铁参数分别为(13.1±4.8)%、(26.9±8.4)μmol/L、(38.5±11.3)μmol/L、(49.2±18.1)μg/dL。中度贫血患者与轻度贫血患者对应的数据分别为(12.6±4.1)%、(28.3±8.8)μmol/L、(39.5±9.7)μmol/L、(48.5±19.4)μg/dL;(11.9±3.8)%、(29.4±9.3)μmol/L、(40.2±10.4)μmol/L、(52.3±18.3)μg/dL。通过对不同肾性贫血患者铁饱和度、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测定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当患者Hb下降加重时表现为先降后升,铁饱和度逐步上升,总铁结合力逐步降低。对参数进行方差分析,贫血程度不同四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肾性贫血患者与正常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参数对比(Mean±SD)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肾性贫血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引发恶性疾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高度重视肾性贫血临床治疗和研究。研究发现,肾性贫血常见于慢性肾衰人群,而且贫血越严重肾功能损坏越严重。[2]目前认为肾性贫血主要发病机制表现在以下方面:(1)受脾功能亢进、氧化损伤、机械刺激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红细胞寿命大大缩短;(2)隐形胃肠道失血、透析失血、取血化验原因造成血液丢失;(3)EPO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受限等。另外,考虑到Fe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而且还参与肌红蛋白合成中。当铁元素进入血浆中后在转铁蛋白作用下,被运送至骨髓以及其他组织中。如铁摄入充分,未使用的铁会以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的形式在肝、单核巨噬系统、骨髓、脾脏中存储,正常铁代谢情况下,储存铁不会被使用[3]。因此,对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机体铁存储情况和肾性贫血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本研究以90例不同贫血程度的患者为对象,以30例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水平作对比,结果发现肾性贫血患者的Hct、Hb、RBC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为红细胞容积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肾性贫血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体积较小,所以Hct减小。肾性贫血患者的MCV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贫血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利用铁元素,造血不足引起贫血。本文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患者中铁浓度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可能由如下原因引起:患者体内并不少铁;患者补充了铁剂或进行了输血[4]。和健康者相比,肾性贫血患者的铁饱和度、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水平较低,探究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储存铁、利用铁的能力均降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等。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因而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成为实验室评价缺铁情况的重要参数[5]。本研究发现,肾性贫血患者中铁水平相对较低,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补充铁剂。同时,考虑到肾性贫血患者中EPO较少,治疗期间应注重给患者注射重组人EPO,其能明显提高机体内铁利用率,引起患者体内铁相对不足,给予患者补充足够的铁,可降低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引发的负面影响,促进其利用率的提高。
[1]马莉,张桂华.肾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铁参数变化的观察与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 25-26.
[2]杜雨.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 174.
[3]梁艳丽,王欣,黄爽,等.探讨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3): 397-399.
[4]王星,任春云,金明超,等.新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4): 464-465.
[5]郭柳薇,黄王莹,李雪兰.网织红细胞参数在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 1806-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