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三峡

2017-11-22 09:05雷鸣山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总书记

◎雷鸣山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三峡

◎雷鸣山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应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握绿色发展内涵,明确绿色发展方向与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战略,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做好绿色发展政策贯彻落实。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1],“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习总书记的讲话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建设三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引领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

一、把握绿色发展内涵,明确绿色发展方向

习总书记明确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向,把绿色发展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指针。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首先要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绿色发展就是指发展的途径或发展的方式是以绿色为前提,以绿色为目标,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体现为发展的条件与目标、目标与途径的统一;是理念与行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正如习总书记讲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全面深刻准确理解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中认识

习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4]。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人类对自然应当怀有敬畏之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特别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自然环境下进行,是以自然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消费为前提。人类的经济活动系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活动的范围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极限,活动的程度不能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总书记强调,“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5]

(二)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绿色发展路径选择的关系中把握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社会经济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使发展的内涵更为深化,发展的范围更加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经济属性,也不仅仅满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是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更加清楚地提出了引领实现目标的理念和路径。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生态文明的进步,相反,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所推动的增长事实上是对生态文明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增长超过了生态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会惩罚人类的经济活动,影响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正是基于这一点,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增长终结”的概念。增长是有极限的,如果资源的消耗速度与经济增速一样,生态系统将会有不可承受之重。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这种“增长”。

(三)从绿色发展是发展条件又是发展目标的关系中理解

发展以资源环境为前提条件,物质资料的消耗、生产、排放等都必然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传统的体制下没有计入生产或消费成本,相对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的消耗与排放结果具有外部性。绿色发展减少消耗,减少排放,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以往造成的破坏,对累积性负面影响进行修复,恢复其应有的功能。通过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吃无污染食品,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的需求。绿色发展把绿色资本的积累纳入发展范畴,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生态资源,赋予其产权、价值和价格进行交易。坚持把生态系统融入经济系统,是我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创新。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绿色发展的三重含义,对深刻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提出的绿色发展方针有重要启示。

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中央确定的三大战略之一,开宗明义地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这个方针内涵丰富思想:一是长江是伟大祖国的母亲河,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摇篮,支撑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我们要像保护母亲一样,使她永远健康、充满生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未来,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的福祉,这是中华儿女的义务和责任。二是丰富的生态资源是长江经济带最宝贵的资源,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品优势,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长江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地区,西接古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统筹着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确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战略,不仅对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全国也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三峡工程作为长江流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在兴利抑弊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综合效益,但对长江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污染的防治,污水、垃圾能力提升处理、生态廊道的建设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都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把握绿色发展必要性,明确绿色发展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因为长江流域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习总书记划的这条红线,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认知、惯性思维和发展战略。过去几乎毫无例外的把发展经济作为重要任务,把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重大项目的安排放在突出位置。习总书记站在全局高度,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敢于担当的胸襟,用新理念指导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这一超乎寻常,不落俗套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既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又划定了发展的底线——不搞大开发。这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符合长江流域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阶段特点,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方位贯彻落实。

(一)吸取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走新型工业化必然选择道路

工业革命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社会开始主要依靠矿物性燃料以及其他不可再生能源,使人类摆脱了对固定的太阳能量流的依赖,使化学能代替人力和动物的劳动。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大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其他原料的能力,新技术和化石燃料的利用,使生产消费品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降低了消费品的稀缺性。人类消费急速增长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开始危及生态环境并迫使其退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绿色发展,防止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二)补齐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短板,共抓大保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明显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生之痛。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愿望与日俱增,对于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吃放心食这些人类生存基本需求的渴望越发强烈。习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7]实现绿色发展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是兑现我国对世界承诺的需要。

(三)共抓大保护落地生根、统筹推进五大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绿色发展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离不开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推动。绿色发展在空间格局上要充分考虑城乡、区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加强国际合作。绿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环境质量的进步。

(四)保护长江独特生态系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

长江流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河湖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在我国具有突出的生态地位。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大量高排放的重化工项目在沿江布置,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恶化。长江流域现有的生态承载力不允许按照传统的、粗放的、大开发的方式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三峡枢纽运行以来,在不断发挥防洪能力,生产清洁电力的同时,也造就了长江600公里安全、高效、低消耗的黄金水道,以及每年枯水期向中下游补水200亿立方米的综合效益。由于蓄水和水库运行进一步加剧库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一方面,库区水系干支流流速变缓,自净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的较快发展导致点源、面源、流动源污染排放规模增加,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凸显。蓄水后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明显,生态足迹发展较快,生态盈余不断下降。据中国工程院统计分析,库区及其上游污染物排放状况,2000-2013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废污水排放总量达56.4亿吨,较2000年增加88.2%,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目前库区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矛盾,一是库区产业发展和确保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确保城镇安全之间的矛盾,三是库岸总体趋稳与新生地灾险情之间的矛盾,四是库区整体较快发展和城镇移民小区、农村移民安置区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三峡后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实施原则的内在要求。习总书记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们将三峡后续工作做好的信心和决心。

三、把握绿色发展政策,践行绿色发展战略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8]认真落实好习总书记的指示,全面完成修复生态环境的任务。

(一)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做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真干。绿色发展比经济发展更为复杂,难度更大、问题更多、周期更长、见效更慢。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没有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要勇于面对问题、面对困难、面对现实,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冲破陈旧的思维定式、过时的体制机制,部门之间的利益藩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改革举措为遵循,着力做好贯彻落实

理念转化为行动,认识转化为实践,制度是根本,改革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这些文件对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重大工程的考核评价、责任落实等作出系统部署。推进绿色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接下来按照文件要求,结合三峡后续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拒绝出现中梗阻,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做到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打造美丽三峡

一是紧扣习总书记关于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重要指示,突出抓好水库消落区综合整治尤其是长江干流这个重点,安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用2-3年时间解决目前的突出问题。做好水污染防治,加强生态屏障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2018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二是围绕三峡库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快库区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和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创业就业扶持,2-3年完成重点移民小区帮扶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库区地质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高切坡治理的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安全监测,加快推进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处理的实施,妥善做好受蓄水影响人口的搬迁安置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库区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以“十三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引导产业布局,突出旅游和特色农业这两个重点,持续推进移民安稳致富,努力建设与现代化三峡枢纽相匹配的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现代化新库区。

[1]《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07/c_1117704361.htm。

[2][4][7][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3][6]《习近平总书记谈绿色》,《人民日报》,2016年3月3日。

[5]《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本文作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查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冬叶

F062.2

A

2095―7270(2017)10―0021―04

张惠臣·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