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忠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驻马店463000)
局部冷冻、注射、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术治疗睑黄瘤疗效比较
段振忠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驻马店463000)
目的比较液氮冷冻、平阳霉素注射、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术3种治疗方法对睑黄瘤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240例睑黄瘤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液氮冷冻、平阳霉素注射、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组间比较,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法组与冷冻组对比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P<0.01);有效率有显著意义(χ2=8.66,P<0.01)。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术组与注射组对比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P<0.01);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冷冻组与注射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治疗方法对睑黄瘤疗效均良好,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术组治疗睑黄瘤一次性治愈率高,可以完整去除病变,愈合后无肉眼可见的疤痕,复发率低。
睑黄瘤;液氮冷冻;平阳霉素注射;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术
睑黄瘤是眼睑皮肤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男性少见。多对称发生于上睑内眦角处,通常无不适感,瘤体持续存在,可逐渐增大而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我科对比观察采用液氮冷冻、平阳霉素局部注射、XL-射频皮肤消融术治疗睑黄瘤240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和眼科门诊,其中男28 例,年龄 38~65 岁,平均 42.3 岁,病程 1~5 年,平均3.2年,血脂增高者5例,胆固醇增高者3例;女212例,年龄 35~62 岁,平均 43.4 岁,病程 0.6~8 年,平均4.5年,血脂增高者21例,胆固醇增高者30例;皮损部位单侧15例,双侧225例,皮损直径最大1.8 cm×1.0 cm,最小0.3 cm×0.6 cm,多数病灶略高出皮肤表面。稍隆起,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240例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液氮冷冻组80例,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组80例,XL-射频消融术组80例。3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排除标准 ①有瘢痕增生;②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患者不做为入选对象。
1.3 治疗方法 3组治疗前0.5 h,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皮损处表面涂抹一层,约2 mm厚度,充分表面麻醉,减轻治疗中疼痛。冷冻组:用棉棒蘸取液氮在皮损部位进行深度冷冻,冷冻时间每次3~5 s,连续2~3次冻融。局部起水肿性红斑为度,次日可看到冷冻区起小水疱为好。注射组:平阳霉素8 mg+生理盐水4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塞米松1 mL(5 mg)皮损内注射。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与食指稍绷紧瘤体部眼睑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15°角从皮损边缘进针,刺入黄色瘤体内,缓慢注药,边推药边退针,必要时改变针头方向,根椐皮损大小分别注入药液0.2~0.5 cm不等,注射至皮损局部成苍白色为止,注药后局部用棉球轻按压3~5 min,防止药液渗出[1]。XL-射频皮肤消融组:局部用碘伏皮肤消毒,戴上头盔式手术放大镜,调整焦距,用XL-射频皮肤治疗仪(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研制)消融电极沿着睑黄瘤分层去除达底部,并形成保护层,治疗结束后外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结痂后自行脱落。嘱患者保持创面清洁,待创面自行愈合。
1.4 疗效评价及标准 治疗前观察并记录皮损分布情况、数目及颜色。治疗后第2周、4周、6周各复诊1次,以第6周观察皮损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色素变化、瘢痕)来判定结果。
1.5 疗效判定标准 3组疗效评价分为4级:痊愈:皮损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皮损消退≥70%,无瘢痕及色素沉着;好转:皮损消退≥30%或无瘢痕形成;无效:皮损消退<30%或有瘢痕形成。总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
1.6 随访 对3组治疗1次后,6周未痊愈者可进行重复治疗1次。治疗后跟踪2次治疗患者情况,随访。每个月1次,随访6个月观察瘤体消退情况,水肿情况色素沉着发生的部位及时间,色素沉着消退时间,局部是否有瘢痕形成。
1.7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疗效比较 液氮冷冻组80例患者中,25例患者治疗 1次,治愈率为 31.25%,总有效率 70.0%,;注射组80例患者中,40例患者治疗1次,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 77.5%;XL-射频皮肤消融组 80 例患者中,70例患者治疗1次,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95.0%。组间比较,XL-射频皮肤消融组与冷冻组对比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P<0.01);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XL-射频皮肤消融组与注射组对比痊愈率(χ2=13.09,P<0.01);有效率(χ2=5.16,P<0.05)。冷冻组与注射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1次后睑黄瘤的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及随访资料 冷冻组在治疗后出现局部肿胀,持续约3~5 d消退,10 d左右结痂脱落,未出现色素沉着;注射组局部治疗后,均出现肿胀,持续约3~5 d,有15例出现色素沉着;XL-射频皮肤消融组部分出现轻微肿胀,有5例出现轻度色素减退斑。所有随访患者色素改变均在1~3个月恢复正常至不明显,无1例有瘢痕增生形成。
睑黄瘤是皮肤黄瘤最常见的一种,属扁平黄瘤,是含脂质的组织和吞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真皮形成的黄色斑块,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当脂蛋白外源性或内源性代谢发生障碍,或其含量或结构发生异常,常可导致脂蛋白在血浆中积聚或在组织中沉积,形成黄瘤等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2]。病理表现为真皮浅中层大量的黄瘤细胞或泡沫细胞呈群或结节状排列在胶原束间[3]。睑黄瘤好发于双侧眼睑的内眦,早期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多为对称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去除睑黄瘤,改善颜面部外观。目前临床可行手术切除、激光、冷冻及平阳霉素、肝素钠、藻酸双酯钠局部药物注射等治疗。手术治疗复发率高,再次手术困难,术后易形成瘢痕、眼睑外翻等,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冷冻治疗对睑黄瘤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去除的深度难以控制,多数不能1次治愈,治疗后局部出现水肿、肿胀疼痛,尤其对于病灶面积较大部位治疗效果不理想。平阳霉素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能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和复制,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并可使沉积于皮肤内的脂肪和类脂样物质分解消退,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血管内注射及瘤体腔内注射[4]。根据平阳霉素的药理作用和睑黄瘤的病理学特征,将其注射到瘤体,通过抑制泡沫状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引起变性和坏死[5],使瘤体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平阳霉素局部注射与其他方法相比,局部用药剂量小,无全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瘢痕形成机会少等优点,但需重复注射。XL-射频消融是电磁波经消融电极,在电极接触的组织引起分子震荡,产生凝固组织的作用。由于射频电极接触组织产生消融作用,因而易于控制去除的精准度,对未接触的组织如眼睛等无任何伤害;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电极热传导小,对射频消融电极接触的组织损伤重,对去除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轻,有助于正常组织再生修复创面,使治疗的安全性明显提高。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去除险黄瘤是一项精准度易于控制、根除睑黄瘤的的手术技术[6]。
笔者对比液氮冷冻、平阳霉素注射、XL-射频皮肤消融3组,一次性治愈率冷冻较低为31.25%,平阳霉素注射50.0%,L-射频皮肤消融较高为87.5%,均明显高于冷冻组和注射组。在治疗前,3组病人局部均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治疗时疼痛,避免治疗时因疼痛而误伤。XL-射频皮肤消融手术过程操作方便,在手术放大镜下视野清晰,易于分离正常与病变组织,去除病变组织精准度高,对正常组织损伤轻。手术时不出血、时间短、无烟雾、患者痛苦小、一次性消融电极、无交叉感染。术后炎症反应轻微、无感染、未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愈合后无肉眼可见的疤痕,复发率低。因而,射频皮肤消融治疗睑黄瘤可以完整去除病变,并取得容貌上的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段振忠,陶春玲,董英豪,等.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皮损内注射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1);15.
[2]卢忠.激光医学与美容[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2-125.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69-1371.
[4]孟瑞华,仇宜解,孙为荣,等.平阳霉素治疗的眼睑血管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62.
[5]黄信.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4):112-113.
[6]王兴林,索伟,蒋天裕,等.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祛除睑黄瘤[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83-1385.
R777.1
B
1672-0709(2017)05-0427-03
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