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矢弓
到博鳌亚洲论坛讲述海南故事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矢弓
海南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平台寻找合作商机,加强靶向对接,开展“点对点”招商,达成了一系列项目合作意向,推动了一大批项目落户海南。
民间有段子调侃:“亚洲的博鳌,中国的三亚,海南的海口。”段子除了概括这三个地方的知名度,还有言外之意:博鳌地方最小,影响力最大;三亚次之,面向全国;省会海口,讲述更多的是海南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海南元素继续被有效注入。亚洲的博鳌,海南故事愈发动人。
海南是中国第二大岛,岛屿经济是显著的特色。海南同时还是中国管辖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说起岛屿和海洋经济,海南不仅有话说,更想听别人怎么说。在去年年会上,海南就首次举办了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的岛屿经济分论坛,取得诸多务实性成果。今年,海南继续举办以“海洋经济的新未来:开放与合作”为主题的岛屿经济分论坛,与会嘉宾重点探讨本岛屿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经验、远景及合作路径,推动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上述题目有点高大上,那么本届年会期间海南元素十足的海南民俗、美食和手工艺品惊艳亮相,着实让嘉宾、记者眼睛一亮。在论坛会场前面的广场上,有很多海南特色农产品的展位,“海南风情美食园”主题活动在此开展。参会人员在这里可以尽情享用海南美食,购买海南农产品,包括五指山红茶、瑞今黑猪肉、有机大米、山柚油等。海南元素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精彩亮相,再次证明了鲁迅的观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海南是中国的,也是亚洲的,更是世界的。
有评论家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分论坛参会国家和地区代表性更强,嘉宾规格更高,分量更重。另外,浓浓的海南元素再次将海南凸显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聚光灯下。博鳌年会,亚洲收获多多,中国和海南收获更多。
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海南地处中国版图的边缘,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处在关键位置。作为岛屿经济体,海南对全球各岛屿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感同身受,在发展岛屿经济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得失。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上说什么、怎么说,不仅亚洲在倾听,全世界都在关注。
发展是硬道理。今年的岛屿经济分论坛,邀请了来自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代表出席。这些人能坐在一起开会,就是一种成功。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论坛都是“坐而论道”,但博鳌亚洲论坛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共识,促进合作,将论坛议题尽快转化成为生产力。海南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利用论坛平台寻找合作商机,加强靶向对接,开展“点对点”招商,达成了一系列项目合作意向,推动了一大批项目落户海南。比如推动国务院批准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再比如吸引微软、惠普、阿里巴巴等企业来琼设立研发中心和研究院等;海南还利用论坛同期举办了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签署70多个合作项目,订单总额4亿多元等。海南一方面为博鳌亚洲论坛提供有力保障服务,同时充分利用会议展现自己、推介自己。
如今的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外交场所。为了促进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海南除了加大投入完善博鳌地区软硬件环境之外,还推动外交部、中联部、国侨办等部委将诸多公共外交活动放在博鳌举办,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公共外交青年领袖冬令营、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等在博鳌的举办,都是在为我国公共外交培养后备人才。而海南元素正是在这些潜移默化的保障服务与深度合作中不断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