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更需返璞归真

2017-11-21 12:03孙青
新课程·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素材音乐教学特色

孙青

摘 要:如今的音乐课堂上,教学内容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多样,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不仅仅学会唱歌还能够鉴赏到殿堂级的音乐作品,教师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们教学相长,具备了更高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特色;素材

现实教学中,我们偶尔也会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够准确,以致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音乐素材来上课,引导孩子们充分感受、表现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才算是还音乐课以原本的面貌。

一、关注音乐本身,淡化形式主义

近年来,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越来越多。有时,为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在一节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上,教师往往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这个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再随着歌曲的音乐很随意地跳一跳律动,十几分钟就过去了。与其这样浪费时间,我建议,老师们在上课伊始,直接教授学生几个当地极具特点的舞蹈动作。

例如在讲授《金孔雀轻轻跳》这一课时,我从欣赏孔雀舞入手,将孔雀手位、提压腕、翻腕、屈膝、钩脚、三道弯,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并纠正到位,接下来在聆听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学以致用,将正确规范的动作贯穿到歌曲中,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也圆满地完成了“学会几个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的教学目标。等到真正学唱歌曲的环节时,经过做舞蹈律动时的多遍聆听,学生已经对旋律很是熟悉了,老师只需稍微纠正一下学生在音高方面的问题,歌曲教学也就很顺利地完成了。像这样的音乐课堂,运用的都是音乐手段,收获的也都是音乐技能,这才算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二、重视音质,不过分强调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下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授课手段。音乐课自然也不例外,音乐作品的聆听、鉴赏和拓展等,全都依托于多媒体的帮助。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形式大于内容,不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真是本末倒置。

比如,人音版的教材中很广泛地运用了旋律线的形式呈现出音的高低,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旋律的走向,只要看课本就已经能够起到指导演唱的作用,但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将歌曲图谱重新制作成为伴随着歌曲音乐的旋律线,这种类似于FLASH或者卡拉OK的大制作,虽然体现出教师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高超技艺,但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动画上,从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或许我们更应当将这部分制作课件的精力,投入到寻找音质相对更好的歌曲版本上,用在拓展更多的音乐作品上,让多媒体的作用体现在它更有价值的方面,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

三、强调音乐特色,淡化综合內容

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理念,是倡导学科间的综合。但我认为,学科综合并不是倡导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离题的拓展活动,更不是将音乐课变成不伦不类的大杂烩。

例如,在听《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课时,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们欣赏了美丽的大草原,讲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观察了他们的服饰特色,学做了蒙古族的赛马摔跤等文体活动,还占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画了一幅送给蒙古族小伙伴的画儿。类似的综合课比比皆是,这真的还是音乐课吗?

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应该紧紧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脚踏实地的开展音乐活动来进行音乐教学吗?怎么能为了综合,而使音乐课变成了音乐美术课?我们音乐教师对蒙古族人民生活环境的了解,是要将学生引导到其豪迈的音乐风格上;我们音乐教师对赛马等活动的关注,是要将学生引导到认识马头琴和对音乐作品《赛马》的赏析上。这才是课程标准赋予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

四、充分感知音乐素材,淡化语言讲解

我们在表现一首音乐作品时,会利用一些小型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个环节通常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最高潮。但是,每一件乐器相对应的节奏,是老师提前设定好的,学生只要参与即可,有时候连错误的节奏都未纠正,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参与体验的形式确实挺多,但不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我认为,在运用打击乐器时,应当让学生充分地聆听各种乐器的音色,让他们自己感受这些乐器在伴奏时应该如何更和谐地运用。

例如,通过聆听,学生都能感受到,三角铁和碰钟这类乐器具有明亮、清脆的音色,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延长音,如果用于敲击密集、快速的节奏,就体现不出他们悠扬的回音了,学生自然就会用这类乐器打击X - - -或者X - X -的节奏;而像串铃这种乐器,除了能够按照O X O X或O X X X振动手腕演奏,还可以根据铃铛音长连绵的特点,按照由强到弱地规律,不停地摇动完整小节来给歌曲伴奏。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节奏,还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节奏。像这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老师们还是应该少一些讲解,多给学生一些自己感受的机会。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也是审美的教育。但它也像其他课程一样,需要教师脚踏实地地教授,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我们音乐教师必将尽职尽责,向学生们传播这门从耳朵到心灵的艺术,相信音乐会令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黄小琴.浅析音乐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J].吉林教育,2010(2).

[2]李江华.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材音乐教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