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更需要培養学生的各项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是十分必要的。从课堂拓展阅读、课下拓展阅读两个方面对如何开展语文拓展阅读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更新较为缓慢,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想要让学生汲取足够的知识,更加全面地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
一、拓展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将一些短小、生动、有趣的片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专注,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2.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于课文的一些内容并不能十分深刻地理解和体会。通过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将与课文具有共性的一些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取得进步。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更加广泛的素材,进而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基于教材课文,开展课堂拓展阅读
课堂拓展阅读不是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而是通过与教材的有效结合,挖掘出有价值的阅读素材。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素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
例如在进行《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诠释了苏轼对真理性的认识,然而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社会阅历也不足,因此很难深刻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因此教师可运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让学生对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所蕴含的哲理与《题西林壁》一诗的异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课文描述的时代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多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吃力,因此在课堂进行拓展阅读时可以选取一些同一时代背景、同一作家的作品,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进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由于课文是节选自《故乡》,因此单从节选部分来看,只能体现出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闰土的怀念之情。而文章时代的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在节选片段的表现是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对《故乡》进行学习,进而让学生理解在特定时代作者对现实和旧社会的不满,以及作者渴望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优化作业设计,开展课下拓展阅读
由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仅仅依靠课堂进行拓展阅读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小学生好奇、爱玩的心理特点,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抄写性质的机械作业,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充足的拓展训练,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教学时,课文讲述了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用过人的胆识完成了周瑜交代的不可完成的任务。这篇课文的故事性较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提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还有其他的几回合较量,并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气周瑜”的相关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进行《为人民服务》这节课教学后,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上进行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纪念白求恩》等相关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文章。同时,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思考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结合课文《为人民服务》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正所谓读、写不分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从课堂拓展阅读、课下拓展阅读这两个途径对如何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合理、高效,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影响小学高年级开展语文拓展阅读因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03.
[2]郑秀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