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芝莲
摘 要: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国家将语文教育提到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中小学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将其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渠道。教育者应立足于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实际情况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培养方针提上重要的工作日程。立足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特点,探究小学生写作中素材积累与观察力的培养在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探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以创新性的思维,从日常生活实践去发掘素材,细致入微的体验生活,汲取精神养料,获得创作灵感,以期进一步总结教育经验,提出有效的作文写作方法,为现代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题材积累;观察力;作文教学;写作方法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对写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而作文又是语文的重头戏,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于是,教师和学生带着疲惫的身心双双迷失在作文的大观园。现实中作文教学永远也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钥匙,什么样的理念和模式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快乐作文?快速作文?还是根本就不用任何的指导,因为“文无定法”,老师就来个“无为而为”?在作文课百家争鸣的今天,语文教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法宝”呢?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意义分析
在我国小学教育系统当中,考试是考查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而众所周知,在语文学习与考查中,作文写作一直在语文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文是考查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一致认为是普遍的难点与重点的教育范畴。作文是由一句一句通顺的话语搭配整齐的句式、修辞手法的应用、表现手法的展现所共同组成的。对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而言,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缺乏生活阅历与语言组织能力的小学生而言,会找不到组织语言的方法,更无法从日常题材中去发掘,去观察,去提取有效的写作材料。在我国现阶段的作文教学当中主要有以下现状: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与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此学生没有认识到写作的趣味性。其次,缺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与素材积累能力的练习,会使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找不到可供发挥的题材。沒有认识到写作的必要性,因此学生对于写作的表达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第三,教师普遍以灌输式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固定思维进行教学活动。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容易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小学生正处于擅长模仿他人的年龄。教师若缺乏示范性的教学,没有重视到学生独立的思想启蒙阶段的特点,便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对教师进行模仿,导致学生很难学习到写作的精髓。第四,由于学生的心智与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个性是天马行空、变幻莫测的,他们在写作当中充满了童真的、活泼的、天真的气息。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应用写作的方法非常有限,不懂得如何组织词句,普遍出现模式化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学生受到了不良写作方式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和抵抗行为。有些学生没有发挥互联网对信息社会的正确指向,而是借助网络与书本抄袭他人的作文。由个别到普遍,这种不良之风没有得到及时遏制,而是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了身边其他人,导致学生养成抄袭他人作文成果的不良习惯。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际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是将一些语文技巧,以书面化的形式,口头进行讲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因此他们难以融入写作的实践创作中。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育还没有形成让小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累积素材的教学模式。因此导致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容易出现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单纯使用一些词句进行拼凑,显得呆板乏味。所以在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当中必须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进行培训。
二、题材积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题材积累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当中一直发挥着源头的作用。正如民间的一句俗语所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小学生在面对一些作文题目时,经常会表现出厌倦的情绪,认为没有写作的思绪,对于所要求的题目无从下手。这就是由于缺乏对于资料的收集,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发掘生活中的可写性题材。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题材积累,才能掌握创作的源泉,在面对变换多样的作文标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落实到学生的题材累积的教学实践当中。
(一)立足小学课本,促进小学生题材积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经过了多次筛选,经过了时间的检测,最后才能成为以供学生长期学习与参考的范本。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是能够让学生看到以后发挥举一反三功能的一个例子,因此学生必须要熟悉课本才能掌握课后练习与写作的技巧。小学语文教材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题材,尤其是一些精美的课文,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知识题材的积累。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就可以成为学生在日常写景作文的参考。又如《燕子》这篇文章中的许多句子描写的景物生动活泼,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学生如果掌握其中语句描写的方法及其修辞手法。就可以利用到以后写春天题材和某一处难忘的地方,优美的地方,校园一角等多种标题的作业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众人皆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一定要从课文中小细节入手,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素材的归类整理。如何对语文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应用与改进最后变成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以及对于语文教材中经常使用的成语、词语、俗语,一定要进行相应的积累,让学生完成默写背诵的任务。经过多重课后练习题的训练,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发掘有用的写作题材。
(二)从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出发,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endprint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当中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必要阅读行为,课外阅读包括一些时事新闻,相应的文学月刊与报纸等等,这些阅读内容较为广泛且时效性强。因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并且从课外阅读中去寻找有用的写作材料并将其记录下来。对于学生的写作技法的指导与阅读技巧必须进行兼顾。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才会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成就感,而进一步利用好课外阅读,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是学生素材积累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其次,课外活动是极具有实践性的,营造愉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大有裨益。课外活动是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写作题材。教师与学生要善于发掘课外活动中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展课外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与组织风格各异的课外活动,亲自动手,勇敢尝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不同的特长去发挥自身的优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一些活动。让家长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成长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乐趣。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记录自身的情感体验,描写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从细节中提炼经验,使学生获得写作的灵感,发掘写作的素材。
三、观察力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价值体现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有好的文章、好的作品都是源于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与自身的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益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健康健全人性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的提升,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加。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善于对观察规律进行总结
观察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感官而生发出对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认识过程。作为写作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观察顺序、观察层次、观察方法的总结,观察情感的投入,都关系着观察过程的效应。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对观察规律进行总结。比如說,对于物的观察首先就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定义:是动物还是植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实际存在的还是虚幻的;味道、声音、外在形象等事什么样的,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层次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写作的时候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首先,描写的顺序必须有条理。由于描写顺序多种多样,有由远及近,由里及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但必须保证其内在的秩序性,不能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其次,观察事物时必须抓住其主要特点,突出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如描写动物时就要抓住动物的外貌,描写植物时就要描写植物的颜色,气味,用途等。此外,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在写作时引导学生对于回忆中的画面进行重启,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串联与交错。使得学生在观察时插入自己的主观想象。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就可以对其中的树林与雾进行想象,充分拓展其思维能力。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勤于动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正如韩愈的经典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奋是学习取得的进步、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动手动笔记录自己的感受是培养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如果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准确记录生活题材的能力。学习贵在坚持,学习平台的开拓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激励能力密切相关。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写作教育必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教学、实践化教学,将教学落到实处。基于生活的真实让学生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正确立意,学会表情达意的正确方式。对于题材的选择也要以生活实践为基准。贴近日常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关注现实,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说,关于家庭题材的写作要求学生善于对人的外貌、心理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关于校园题材的写作可以利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多种方法。教师应使学生养成积累与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对于能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情进行提炼与加工并适时记录下来。在生活中处处去观察,生活处处皆学问。
(三)加强小学生作文交互纠错练习
小学生在交互纠错策略影响下作文写作的整体质量、准确性和自改能力均能显著提升。大部分小学生在交互纠错策略影响的作文写作中,他们对纠错的兴趣和积极性均能有所提高。
交互纠错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由于小学生作文基础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少数学生对互动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对象的特殊性。
总而言之,如何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与题材积累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支撑。教师在文教学当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更加主动与积极地参与作文学习,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佳.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
[2]张树红.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5(5).
[3]张雪燕.谈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J].学周刊,2015(11).
[4]黄志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