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蕊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深度阅读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提倡全民阅读”,这说明“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行为。
在新的高考和中考改革背景下,语文考试内容将有大幅调整,考查阅读能力的比例将会增大,抓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工具。
阅读就是让孩子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使孩子真正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开展“三香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什么是“三香阅读”
一香:经典诵读,与大师为伍(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文化)。
二香:诗词朗诵,与文学为友(朗诵小学阶段古诗词等)。
三香:美文阅读,与时代同步(阅读名著等整本书及优美文章)。
二、“三香阅读”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一香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2.通过开展“二香阅读”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通过开展“三香阅读”活动,激发师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并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也使广大师生借读书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三、“三香阅读”活动具体实施策略
1.采用“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晨读时,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古诗词及诵读教程等。午间自由阅读时,学生可阅读自己喜爱的书。晚上自己反省阅读情况及自主阅读。
2.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上好阅读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时空。
3.自主阅读。师生共读整本书,2个月左右(含假期)为一个阅读单元,读一本整本书(名著、优秀作品等),进行阅读单元评价总结、举行阅读交流会等。
4.营造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办好“读写香刊”,召开有关阅读情况通报家长座谈会等。
5.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举办“读书报告会”“古韵童声诵诗会”等。开展“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评比活动。
6.开展“4.23世界读书日”“亲子阅读活动”“读书节”等活动。
四、铺开阅读的“路”
“路”是指方法,让阅读效果得到保障。
1.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和略读,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
2.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3.學会交流: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有更为深入的思考。
4.观看影视: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教师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如学生能找出两者在叙述事件与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他们便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迪。
5.联系课堂: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等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学高为师”是一条古训,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且行且思。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发展“三香深度阅读”教学,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语文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