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韵
摘 要:演唱这种特别的教学形式对培养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唱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审美思维,使其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能开发学生的左脑思维,引导学生以良好、活跃的心态去学习。从目前合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将合唱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合唱;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学
合唱这种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媲美的优势。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旋律与音乐形象联结在一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也能使学生在演唱中收获乐趣,有很好的音乐体验,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标。虽然合唱这种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也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对合唱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师对合唱的认知不足,同时其专业程度也不高,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合唱的有效教学。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于知识理论化,教学只侧重于课堂上的讲授,学生没有切身参与体验,同时在教学的编排上,内容过于追求全面、系统,用培养专业的音乐院校人才的要求去教育,明显已经超出了小学生现有的接受水平,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喜爱音乐,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目的。但目前普遍存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艺术感,合唱只是机械式地跟唱,音乐课堂流于形式。
2.学生对合唱存在畏难恐惧心理
合唱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并非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自如的,它需要学生在对自己声部的旋律熟悉,把握好节奏音准后,还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不同声部之间的团体配合,因此,有时一首合唱歌曲反复练习,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乏味感。同时,学生心理还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对合唱教学产生畏难心态,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合唱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欣赏为先,以兴趣作为切入点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动力,在进行教学前,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小提问,让学生自行去感受合唱与齐唱两者方式的区别,并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们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作为兴趣的切入点,选取播放传播性强、旋律美丽动听、有特色的作品让学生细细去品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有全面的视觉、听觉的感受,让学生能在欣赏中建立基本的合唱概念。其次,要在欣赏中营造多声部的氛围。例如,在播放《同一首歌》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独唱表演,再展示合唱版本,让学生感知一下两者的区别,进行层次的对比。在第二次听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取主旋律以外的更多微小的部分,并鼓励学生将合唱部分的多声部按层次进行分离,并哼出那部分小旋律。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出另一部分的旋律,但是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引导与示范,关键在于对学生的鼓励。
2.丰富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枯燥的基础训练会让学生失去耐心,但是教师也可以适当将一些常规训练带入教堂,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例如,在练习气息的时候,可以学习小狗“汪汪”叫,感受腹部力量的传递,气息的短促性,也可以学狼一样“嗷嗷”的嚎叫,打开学生口腔,学习如何用支点发声并把气息传送出去。站的时间较久,肩膀僵硬后,锻炼一下手脚,适当活动关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在教學时,可能会遇到学生无法同时进行“听唱”即两者很好地结合,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轮唱的方式,即在不同声部间先不进行同时唱一旋律,先演唱一个声部,在停留几个小拍后,另一声部再加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唱的时候先锻炼好自己部分的旋律、音准,为后续的合唱奠定基础。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和情况出现,作为教师,要有三心——“爱心、细心、耐心”,对于“弱势群体”多加关爱,对于有天赋的学生加以悉心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思考如何能将教学做到更好,相互借鉴及学习,除了要进行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也要关注新的教学方式,还要多思考如何将音乐之美更好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成为一个真正受音乐熏陶的才德兼备之人。
参考文献:
[1]陈狮啸.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人间,2015,191(32).
[2]蒋英.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5(9).
[3]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
[4]闫咏静.浅谈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10).
[5]苑晓娟.合唱对小学生音乐素质训练初探[J].内蒙古教育(d),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