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信:精准扶贫办实事

2017-11-21 01:21贾瑞涛
山东国资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包村集镇第一书记

□ 贾瑞涛

鲁信:精准扶贫办实事

□ 贾瑞涛

8月21日上午,菏泽曹县苏集镇政府驻地,鲁信集团、鲁信

公益基金会捐助活动正在这里举行。200.83万元精准扶贫资金,150万元励志奖学金,还有10.19万元的员工捐款,带着一家省管国有企业及其员工们的拳拳爱心,被送到鲁信集团第一书记帮扶村手中。这是鲁信集团多年来秉承“爱心·感恩·责任”理念投身公益回报社会的又一个注脚,也是鲁信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以小爱聚大爱”的又一项举措。鲁信集团用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践行了一家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将党的政策和温暖带到农村去

2012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连续三批开展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鲁信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研究,充分调研。截至目前,已先后筹集精准扶贫资金3500万元,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带到帮扶村,使帮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鲁信集团在帮包村捐建的蔬菜大棚

三批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中,鲁信集团先后帮扶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10个村、曹县孙老家镇3个村和苏集镇3个村,并在最近2批连续选派6名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分别到曹县孙老家镇和苏集镇帮包村任职第一书记。

鲁信集团以扎实的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和扶贫工作的有关精神,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促脱贫,与帮包村群众一起,修道路、架桥梁、通水电、建项目……全身心扑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广阔天地,用自己对党的一片赤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书写了一段精彩的青春华章,也让帮包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与关怀。

发展“第六产业”促脱贫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鲁信集团第一书记工作组以强化“三会一课”制度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组织生活、发挥基层党员“首创”精神,不断提神打气,将全体党员思想统一到“摘掉穷帽子、打赢翻身仗”上来,快速扭转党组织软弱涣散局面。以爱心帮扶、文化帮扶、励志帮扶、基础设施帮扶“四个帮扶”为载体,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使帮包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升,精气神和凝聚力明显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增强。

鲁信集团第一书记工作组坚持结合帮包村实际,发展优势产业,从根本上治贫脱贫。他们因地制宜,围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即发展“第六产业”的模式开展精准扶贫。

根据实地考察和调研,鲁信集团对田庄镇从事林果和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进行补贴,指导帮包村建立农业合作社,并出资300万元为10个帮包村建设了100个钢结构大棚,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收益。

孙老家镇帮包村朝天椒资源丰富,第一书记工作组实施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和订单农业的全产业链扶贫项目,组建的种植合作社当年即实现产值72万元,每户种植户实现3万多元净收入。整个产业链可帮助解决60余人短期务工,月收入可达2000~3000元。

为改善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第一书记工作组帮助孙老家镇投资兴建36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和31个春秋式蔬菜大棚,优先租赁给贫困户,每棚有望实现每年2~4万元纯收入,同时吸纳60余人短期务工,人均增收5000余元,帮包村初步形成了“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租赁分红+务工收入”的扶贫新模式。

工作组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项目”模式,借助农村淘宝的政策和区域优势,新建一处演出服装加工点,解决了30余名妇女的就业难题,每人可实现月收入1500~2000元。

而鲁信集团此次捐助的200.83万元和山东信托员工捐助的10.19万元也将全部用于苏集镇帮包村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帮包村尽快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永不走”的工作队

精准扶贫需要的不仅仅是给予资金的“输血”,鲁信集团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帮包村的经济“造血”能力,使他们即使在帮扶工作结束后,也能源源不断地自力更生,实现真正的脱贫。

帮包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集体经济“空壳”问题,鲁信集团通过帮扶建设蔬菜大棚、辣椒加工厂以及服装加工点等产业项目,不仅富裕了群众,也使帮包村的集体收入大幅增长,从而为今后帮包村的发展提供了长久的资金支持。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鲁信集团始终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组织青年员工与帮包村孩子结对子,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多次组织面向帮包村开展的捐款捐书捐物活动,为帮包村建立了“鲁信爱心图书室”。筹措770万元资金,重建了孙老家镇李集小学,让孩子们告别危房搬进了新校舍。

鲁信公益·山东信托爱心扶贫捐助仪式现场

2017年7月,鲁信集团发起的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正式完成注册,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的同时,也为做好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8月21日的捐助仪式上,鲁信公益基金会首期为新一批苏集镇3个帮包村募集了10万余元的扶贫捐款,还为孙老家镇和苏集镇6个帮包村设立本金共计150万元的奖学金,该奖学金作为公益信托长期存续,每年的收益用于奖励当年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旨在鼓励引导帮扶村的孩子励志求学,努力实现人生出彩,学成后能够更好地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鲁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汲斌昌表示,虽然第一书记帮扶任务有结束时间,但是鲁信集团与帮包村的联系不会结束。产业扶贫、增强帮包村“造血能力”是长效机制,鲁信公益基金会成立后,与鲁信集团的公益慈善信托等业务相结合,设立长期存续的奖学金,也是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立,鲁信集团第一书记将真正成为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作者单位:鲁信集团)

□ 责任编辑 姜海霞

猜你喜欢
包村集镇第一书记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难忘当年扶贫包村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
包村联户:服务百姓又快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