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剖析及推进策略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

2017-11-21 06:53范莉莉王剑文
理论探讨 2017年6期
关键词:协同经济发展

范莉莉,王剑文

(西南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共享经济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剖析及推进策略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

范莉莉,王剑文

(西南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共享经济作为史上最具颠覆性的商业思想之一,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上,正通过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我国的共享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为实现共享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应利用协同创新理论,用多元化主体观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结构、重视共享经济的协同创新研究、发挥大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及提供人才支持方面促进共享经济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共享经济;协同创新;大数据

引言

共享经济的思想在1978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提出,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利用线上的信息平台,将线下的闲置或可用资源以提高使用权的方式满足需求方,并获得收益。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平台及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席卷全球,我国共享经济也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从“滴滴”打车软件到“共享”单车,从“短租平台”到“特殊物流”,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随处可见。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随之出现:一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能否维持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共享经济的动力不足问题;三是共享经济的负外部性问题;四是共享经济的人力支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不断加强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为共享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技术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封闭式的技术创新模式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创新活动朝着开放、协同的方向发展。如何整合各种现有资源,加快协同创新步伐,进而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助力共享经济,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性的重大课题。

协同创新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彼得·葛洛提出,其基本含义可以表述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不同创新主体(企业、高校、政府和科研机构等)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和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取外部效应,产生“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的效果优于单独效果之和”即1+1>2的效用,从而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绩效。由此可见,协同创新是创新主体为提高创新有效性建立的一种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在有的文献中也被称为“合作创新”或“战略联盟”,但事实上,协同创新这一概念涵盖了二者,因而其外延更加广泛。此后,国内外学者对协同创新的构成要素、协同创新的特征、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协同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协同创新研究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开展,国内学者先后就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因、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合作效果评价等课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模式。陈劲、阳银娟认为,协同创新是一种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的制度安排,也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1]。鲁若愚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各方为完成一项技术创新而达成的有关分工协作的契约安排[2]。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创新主体协同”视角来界定协同创新的,也有学者从“要素协同”或“创新主体协同”与“要素协同”相结合的视角来定义协同创新,如曲洪建、拓中梳理了国内外两要素、三要素和多要素的协同创新模式相关文献,并总结了它们的不足[3]。

共享经济既是协同创新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如何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认识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从协同创新视角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共享经济发展的实践,尤其是结合我国目前共享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展开分析。

一、协同创新网络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协同创新的哈肯理论

协同效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经济等复杂网络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中。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哈肯通过研究自然科学领域的自组织行为,发现序参量在复杂开放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指出这个规律在经济和社会系统中同样成立[4]。在研究复杂系统自组织现象的基础上,哈肯创立了协同学。按照协同理论的论述,1+1>2的协同效应产生于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而系统保持良性运作的前提是各子系统或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协同理论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对于解释系统的发展演化具有普遍适用性。随着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系统创新能力并不等于各个子系统能力的简单加总,各要素间的协调与互补在创新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协同思想被引入创新理论研究中,用于说明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先后产生基于协同的创新网络理论、创新系统理论、三螺旋理论、创新集群理论和创新循环理论等学派,这些理论构成协同创新的研究基础。

(二)协同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网络是基于协同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协同创新网络本身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弹性,即协同创新网络在边界上是模糊的,边界的模糊可以为协同创新网络纳入更多的新生要素(包括物化的、技术的等),从而为协同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协同创新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系统,也可以是N个系统的整合。作为一项知识生产活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需要内部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良好的外部创新环境也是促进其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5]。

例如,按照协同理论的观点,在一个区域复合创新系统中,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子系统存在广泛的非线性互动关系,在自组织作用下,能够形成新的、有序的创新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创新网络的自组织过程

区域创新网络就是协同创新网络一个子系统,区域创新网络自组织过程是企业、政府、高校等创新主体,通过边界模糊和交叉,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实现耦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协同程度、协同韧性、协同发散性、协同要素自身整合的能力都直接影响区域创新网络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协同创新网络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协同创新网络从以下三个方面支撑共享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相应的动力机制。

1.协同创新网络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首先在于创意的整合。协同创新是把每一个参与主体的创意集合到一起,经过网络内和网络外的碰撞和升华,最终形成新的创意。最高境界的协同创新就是知识创新沉淀后形成的创意。在创意的基础上,通过物化等要素平台,共享经济的商业运作模式才得以诞生,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创意是基础,但创意也离不开物化平台,以创意、创新意识作为核心要素,然后黏合其他要素,最终形成新的盈利模式,从而充实共享经济发展内涵。例如,共享单车的产生首先源于创意,但创意必须通过物化的平台来给予支持,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无法应用。这种创意的形成显然不是个体思考后的结果,而是个体或组织在协同创新网络内,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意识、知识的碰撞所形成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协同创新网络的作用首先不在于其能够形成多少的专利,而是在于能够影响网络内或网络外的参与的或者未参与的个体或组织。可以说,协同创新网络所产生的思想精华使其为共享经济的动力源泉之一。

2.协同创新网络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基础。一方面,协同创新网络首先是基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无论是政府的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企业研发或者是高校的技术创新投入,其核心的要素是人力资本。没有人力资本的支撑,所有的投入将无的放矢,失去原动力。因此,在协同创新网络内,人力资本的最终积累将会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人力支持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发展更多富有个性化特征的商业运作模式,并保持其盈利性,否则共享经济将成为空谈。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协同创新网络的核心要义,而共享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支持。以共享单车为例,如果没有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技术信息作为基础和平台,就不可能产生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模式,那么共享单车的推广将会举步维艰,共享经济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技术创新是支撑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3.协同创新网络以整合资源的方式支撑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调整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考;同样,共享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将社会的经济资源纳入进来进行整体的统一筹划。一方面,协同创新是基于区域内或整个国家范围的一种资源优化整合,而共享经济也是以一种标的物作为调配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模式选择。因此,协同创新网络的资源整合方式对于推动共享经济资源整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发展是资源重新配置整合的过程,而协同创新网络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共享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并产生冲击。此时,需要通过协同创新网络来对传统商业模式下的闲置资源、废旧资源通过新的创意、技术创新来进行重新的分配和整合,从而弱化共享经济发展的弊端,推动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一个区域系统创新网络嵌入和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协同创新与共享经济的组织图

由图2可以看出,基于思想、技术、人才及资源整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在参与主体丰富的基础上,为共享经济提供助力。图2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在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要素的基础上,将共享经济的创业主体、网络平台纳入进来,从而实现了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的嵌入与融合,原因在于:共享经济需要依靠不同类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来支撑,而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运行主要依靠网络平台、创业主体来实施。因此,通过协同创新网络的嵌入,实现了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发现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

共享经济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虽然很多经济现象及商业模式都有共享经济的影子,但是目前来看,共享经济依然处于雏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从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协同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

从理论角度看,目前尚未有学者将协同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发展结合到一起展开研究。从现实角度看,共享经济诸多商业模式的运作现实中仍然面临生存的困境,共享经济的发展事实上面临严重的挑战。一方面,从协同创新网络层面看,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要素的支持,二者之间没有实现协同发展。例如,协同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如何基于战略层面进行整合,协同创新网络如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等。另一方面,协同创新网络本身也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共享经济发展的契机,降低创新的成本,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协同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如何协同发展,是目前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共享经济原动力不足的问题

协同创新动力包括战略协同、技术推动以及创新能力保障等[6]。如何更好地发展共享经济,如何扬长避短?如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夯实共享经济的发展内容,丰富共享经济的商业运作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呢?这需要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目前来看,共享经济发展存在原动力不足的问题。

1.目前,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面临政策监管、法律地位、金融支持、资源分配等多种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共享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例如,共享物品的“押金”如何从政策上定位,这些资金性质的定义和监管问题。再如,新型的共享商业模式的金融支持问题,如何通过创新来设计一套规则来保证各方权益,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也是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紧迫问题。再如,共享的领域拓展问题,目前在Uber的影响下,共享领域已经由出租行业向快递、旅游、健康及物流等领域发展,但是如何设计共享规则并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则成为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2.共享经济虽然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但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共享渠道、共享风险控制、共享的信息保护乃至共享新型的文化价值观等层面来加以支持。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控制共享风险,加强信息保护,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仍以共享单车为例,当摩拜等共享单车在一线城市投放获得成功后,定位于二线或三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平台却无不以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究其原因,重要的原因是底层的需求端参与者在共享文化价值观层面存在缺失,导致其对共享物化要素存在私自占有、疏于维护、故意破坏的倾向。根据数据统计,将市场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悟空单车,持续投放的单车在短短5个月内被盗率高达76%以上,导致其不得不宣布倒闭。此外,从现实来看,共享经济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共享参与者的信息保护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等加以实现。

(三)共享经济社会负外部性问题

共享经济通过信息平台将物化要素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从而形成使用权的共享,并产生相应的收益,共享单车就具备这一特征,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容易产生社会负的外部性。

1.共享经济可能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共享经济的出发点是基于长尾需求利用闲散资源,但由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导致需求端参与者只关注使用权的及时获得,而忽略了对物化要素本身维持这种使用权的价值补偿、持续提供等。共享渠道的广泛性及供给端所有者监管的缺位,可能会导致并伴随着更多的物化要素生命周期的缩短,从而供给端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而持续投入更多的物化要素,产生资源的浪费。此外,从供给端看,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从而使参与者爆发式增长,但是参与者素质良莠不齐,在缺乏相关配套监管措施时,容易对供需双方的私人信息、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2.共享经济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经济生态平衡。共享经济从底层经济关系上瓦解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和商业逻辑,有效影响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行为,打破了原有的局部的经济生态平衡。共享经济对传统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分割了原有的利润蛋糕,在“90后”“00后”日益成为消费主体的今天,传统出租车行业、旅馆、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面临较大挑战。此时,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共享经济能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从共享单车发展的现实来看,过早地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再加上后续诸多共享单车公司的倒闭和崩盘,使我们不得不担心共享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共享经济打破原有经济生态平衡时,如何采取应有的措施,因势利导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四)共享经济的人才支持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中天管理学教席教授朱晓明教授认为,共享经济将走向算法经济和智能经济,人才将是非常关键的瓶颈口。未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支持。诚泰融资租赁的首席人才官路卫东先生也认为,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持[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不断深化,从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不同行业内的(例如餐饮行、旅馆业、物流、电子商务)共享模式需要人才支持;在技术模式上,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人才支持;创新型商业模式内容拓展及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人才支持;共享经济规则设计和风险控制需要人才支持;构建新型的共享文化、推行共享价值观需要人才支持。因此,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才支持问题,没有关键性的人才支持,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就会处于简单的复制粘贴状态,会失去发展的张力和延伸性,共享经济有可能会昙花一现,从而无法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总体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及网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面临自身的一些问题。深刻认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意义重大,对能否解决共享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协同创新网络推进共享经济稳健发展的策略分析

协同创新网络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但由于我国协同创新网络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共享经济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二者协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发展更好地助力共享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协同创新网络,更好地支撑共享经济发展

由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打破,导致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各自为战和封闭运行,使得国内创新活动的效率难以令人满意。从协同的视角来看,创新是一个各主体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密切协作的过程,受市场竞争和技术复杂性日益增加的推动,不同创新主体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实现既定的创新目标和创新产出的放大效应,即“1+1>2”,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Herry Etzkowitz和Loet Leydesdorff创立的三螺旋理论,就深入揭示了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这种协同关系[8]。在共享经济背景下,高校、企业及政府协同网络的自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需要,因此,协同创新网络需要纳入新的主体,例如,民间的研发机构、调查机构、创意机构、社会团体等。

要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和安排来提高不同主体间的协同程度,这是保证协同创新网络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因此,为了提高协同创新网络的绩效,助力共享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参与主体在区域创新网络内的作用,强调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与支持,通过不同组织的优势互补创造更大的“协同剩余”。还要优化政策环境,建立互利互惠的共享机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构建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协同战略联盟。同时不断提升创新实力,加强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使得创新活动与市场保持协同一致,催生更多的共享经济发展模式。

(二)将共享经济作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区域创新网络通常是各参与主体开展的技术创新,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身的运行需要更多的创意和技术支持。因此,解决共享经济发展原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共享经济发展作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强化协同创新网络的内涵支撑共享经济的发展,通过协同理论的视角来看,不论是“研学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还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都表明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动是区域创新活动取得“1+1>2”效应的关键[9]。这种协同互动的实现机制是: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参与主体包括高校、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民间团体等以共享经济发展为创新内容进行驱动,达到以创新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为目的,资源整合为路径,进而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相应的创新活动。

本文认为,在区域创新网络内,每个参与主体对共享经济的创新研究可以分工协作。例如,政府从监管、政策层面进行创新研究,从而优化共享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产业环境及法律环境,这对于减少共享经济的负外部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则从技术创新、平台创新等角度支撑共享经济的发展[10]。技术创新需要解决的是共享经济的信息保护问题,平台创新解决的是不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运作问题。高校及科研院所则可以从理论及实践角度,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创新成果,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科研人员数量、实验设备数量形成共享经济创新基础,为优化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提供更多的理论成果。

(三)以大数据挖掘分析与信息共享推进区域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的共同发展

大数据挖掘分析与信息共享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的内容。大数据是一种信息量化资产,共享经济的发展依托于大数据挖掘分析与信息共享[11]。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的挖掘有助于信息量化资产的存量增加,而信息共享本身是对大数据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实现大数据由静态的数据信息向动态的价值转化。区域创新网络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同样大数据的相关技术研发也是区域创新网络的内容。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网络可以围绕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建立相应的创新模式架构、与共享经济的对接机制、检验及实验平台,基于这种层次的运用,可以从深层次上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解决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四)发挥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势,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协同创新网络是一项系统过程,协同创新网络既可以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佳平台。因此,重视协同创新网络的作用,对于解决共享经济的人才瓶颈具有重要的意义。

1.政府应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成长周期及人才培养的生命周期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根据创新人才的生命周期,分别在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及成熟阶段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各种条件支持。同时,应根据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尤其是共享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地区创新网络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建立区域内的层级网络人才培养、层级衔接及人才辅导实践培养机制等[12]。区域创新网络人才的培养,将会产生巨大的衍生效应,对于未来共享经济走向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创新及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科研机构、高校及其他民间机构应在区域创新网络人才培养的层面发挥应有作用。科研机构应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共享经济风险控制工具创新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高校一方面应加强有关共享经济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应通过新设共享经济课程、共享经济讲座,鼓励共享经济创业,宣传共享经济新型价值文化等举措加强人才培养,为共享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区域创新网络各参与主体应主动实现与共享经济的衔接、沟通和耦合。一方面,区域创新网络各参与主体可以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创意、规则、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区域创新网络技术成果的转化、创新成果的运用、人才的实验与培养提供一个实践平台。

结论

共享经济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共享经济依靠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成功地影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行为,并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将协同创新网络与共享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本文的最大亮点。研究认为,协同创新网络为共享经济发展创造了动力机制,可以很好地嵌入到共享经济发展当中。在当前共享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共享经济与协同创新网络的协同发展及基于大数据工作的开展,将有效推动协同创新网络和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研究综合了前人关于共享经济和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研究成果,并通过发散思维将二者综合起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丰富相关研究的内容,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素材和思想精华。

[1] 陈劲,阳银娟.协调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内涵[J].科学研究,2012,(2):161-164.

[2] 鲁若愚.企业大学合作创新的机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3] 曲洪建,拓中.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3,(7):132-142.

[4] [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5] 杨秋月.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江淮论坛,2016,(6):84-88.

[6] 胡海波,等.动态演化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正邦科技的案例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4):40-51.

[7] 如何度过第三次人才危机 共享经济时代需要商业模式创新[EB/OL].http://finance.sina.com.cn/meeting/2016-12-05/docifxyiayq2394994.shtml.

[8]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研究,2012,(2):165-174.

[9] 饶扬德,王学军.复杂科学管理视角:企业创新机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6):34-39.

[10] 白阳.英国争取“分享经济”领先一步[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1014/c1004-25826646.html.

[11] 秦宣.大数据与社会主义[J].教学与研究, 2016,(5):12-18.

[12] 金振鑫,陈洪转,胡海东.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及政策设计的GERT网络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144-152.

〔责任编辑:惠国琴〕

2017-09-17

范莉莉(1957—),女,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战略管理研究;王剑文(1967—),男,云南大理人,高级经济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创新管理研究。

F014.32

A

1000-8594(2017)06-0087-06

猜你喜欢
协同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