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友琼,楼 岑,宁艳丽,刘 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浙江 杭州 31001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①
权友琼,楼 岑,宁艳丽,刘 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浙江 杭州 310016)
目的:探究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12~2015-12以来,选取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术后采用131I清甲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转移或者术后残留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度的剂量,并进行剂量的调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131I治疗后,一次完全清甲52例,清除率为86.67%,其中有3例患者在进行二次治疗后完全清除,患者出现转移灶总共97处,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3.8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颌下腺和腮腺,观察组的SR指数和UR指数有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有口干、口苦、乏力等现象,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患者的不良反应少。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如果患者的恶性程度较低,在适当的治疗方式下,有良好的预后效果。目前临床上,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根据患者的病理组织和临床分期,以及转移情况等,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不同的切除方式。131I在1942年被第一次临床应用,成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重要方式[1]。术后采用131I和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积极的作用。为探究131I对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12~2015-12共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经过确诊,符合病理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60例患者全都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符合社会伦理学的要求。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25~71岁,平均(47.3±12.5)岁。经过病理检验,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有14例滤泡状癌,41例乳头状癌,5例混合型。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131I治疗,治疗的剂量和次数,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选取80例经过体检,身体健康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27例,女53例,年龄22~79岁,平均(48.1±11.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否、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包括颈部和胸部CT检查、胸片、超声检查、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素、抗体、血常规等。对60例患者进行手术,甲状腺完全切除或者次完全切除,并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131I治疗,治疗前进行转移灶评估,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影像检查等,确定患者的转移情况,并进行评估对比。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后,对饮食碘的摄入进行控制,并暂时停止服用甲状腺素。使用131I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最小剂量为50mCi,最大剂量为150mCi。一次治疗结束后,进行远期观察,四个月到六个月后再次进行131I治疗,并加大剂量,最小剂量为100mCi,最大剂量为200mCi,对于转移灶患者使用最大剂量。患者年龄较小,需要适当减少剂量。患者在治疗5~7d后进行影像检查。患者在采用131I治疗期间,采用辅助药物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四个月到六个月后,进行甲状腺吸碘率检测,并进行甲状腺影像复查,吸碘率小于1%,或者影像检查中没有显影,可以考虑为患者完全清除。对于转移灶患者的治疗评定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为在CT检查后,患者的转移灶消失,没有异常放射性摄取灶。好转为患者检查后,转移灶仍然存在,但是有明显的缩小,并且放射性摄取也有相应降低。无效为患者检查后转移灶增大,或者没有达到以上的标准,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加上好转率。对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检查,并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采用SR指数和UR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60例患者经过131I治疗后,一次完全清甲52例,清除率为86.67%,其中有3例患者在进行二次治疗后完全清除。 所有患者进行131I治疗后, 有不
同程度的乏力、口干口苦等问题,经过合理治疗得到有效改善,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60例患者出现转移灶总共97处,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3.81%,见表1。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颌下腺和腮腺的SR指数和UR指数进行对比,观察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患者转移灶治疗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唾液功能比较
分化型甲状腺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并且多发于女性,患者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转移,影响其远期的生存率。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复发的原因,与患者的手术方式、病理的类型、肿瘤的大小等许多因素有关[2,3]。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全切或者次全切。对于患者术后采用131I治疗,争议主要是针对低危患者。有研究提出,低危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单侧腺叶切除,以及双侧腺叶切除,术后二十年,单侧的复发和转移明显高于双侧,因此低危患者应选择双切除。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少地区的医疗水平无法达到要求。患者手术后采用131I进行治疗,对于降低低危患者的转移和复发有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经过131I治疗,一次完全清甲52例,清除率为86.67%,其中有3例患者在进行二次治疗后完全清除。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出现转移灶总共97处,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3.81%。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口干口苦等问题,经过合理治疗得到有效改善,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唾液腺功能有明显降低,需要在治疗中,注意控制剂量。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过131I治疗,可以对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者潜在的微小的癌灶进行清除,并且有较高的清除率,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转移和复发。并且治疗中能够帮助发现远处转移灶,通过甲状腺蛋白可以检测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者对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估,必要时要对患者进行二次治疗[4,5]。患者的颌下腺和腮腺的功能参数有所降低,主要是患者进行131I治疗时,对唾液腺功能有一定的损伤,需要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应用剂量。
采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有明显的优点,可以方便了解患者的血清TG水平,有利于对患者是否复发的临床判断。131I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转移性疾病,或者局部复发检测的灵敏度,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碘扫描,可以有效检测到患者的转移性病灶,或者局部复发病灶。患者进行清甲治疗,放射性碘可以被远处转移的病灶、局部复发病灶吸收,而正常的残余甲状腺组织不再与其竞争吸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转移灶的检出率[6]。131I提高了清甲之后的清灶效果,降低了患者的复发风险,但是对于局部病灶的清灶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因为131I治疗的基础是转移灶具有摄131I能力。对于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现近50%淋巴结转移灶摄131I,其中约近1/3可通过131I完全清除病灶;131I治疗对于弥漫性肺转移患者来说疗效比较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对于骨转移患者,若转移病灶可以吸收放射性碘,治疗效果较好,而广泛、多灶性转移,以及不摄取131I的骨转移,没有治疗效果。
总之,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清除率高,并且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应在临床上给予宣传和重视。
[1]朱红静, 刘俊才, 马志英,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碘131治疗的临床必要性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7):62-63
[2]李欢.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大剂量131碘治疗的临床效果[J]. 医药前沿, 2016, 6(11):127-128
[3]李慧丽, 王静, 曹蕾.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 2014(17):369-370
[4]原武红, 陈艳峰, 师静梅.131I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5(19):2986-2989
[5]王荣福, 王飞, 李颖,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联合利可君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 21(1):19-21
[6]张学敏, 马丽, 陈正福,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131I治疗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4):319-320
权友琼(1982~)女,四川广元人,硕士,住院医师。
楼岑(1961~)女,浙江杭州人,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loucen126@126.com。
R736.1
B
1008-0104(2017)05-0164-02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