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Yu Yang
“境象”的语义,源自“境生于象外”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概念,原出自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本用来描述山林自然的深闳气息与生机,又在长久的艺术文脉与社会风景中增益了富饶多元的意涵。拆解其字义,“境”为实,是具体的显现;而“象”为虚,为闳阔的轮廓。而“境”与“象”的内容与关系,又在历史衍变与文化沉潜中增益了新的内蕴。其间有造化之“境象”,有人世之“境象”,更有心性之“境象”。
任剑 和风景 油画 150×200cm 2017年
任剑 和风景 布面油画 180×250cm 2017年
李荣林 胡杨 麻布油彩 220×400cm 2015年
李荣林 大胡杨 麻布油彩 300×525cm 2012年
杨澄 “括”系列8 丙烯 100×100cm 2014年
杨澄 “括”系列2 丙烯 100×100cm 2014年
张弛 谜20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09年
作为“中国梦·青春梦”天津青年美展的单元特展,“境象·十二家(第二回):2017京津冀青年油画艺术展”依然延续了上一届以中国画为专题的展览主题。也正因如此,“境象”之丰富而多元的含义,得以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与精神外延中继续生发,获得意义的升华。展览由策展人与本届青年美展组委会共同提名推选,以70后学院派油画家为主,京津冀三地的艺术家分别来自三座城市中的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展览遴选了三地油画具有影响力与艺术潜力的十二位中青年名家,来自北京的李荣林、杨澄、康蕾、齐鹏,来自天津的张驰、康勇峰、刘悦、段晓刚、祁峰,来自河北的任剑、戴增钧、王凯等十二位画家,作为同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亦不乏所在专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既是画者,也同为师者,同时亦是自然的感悟者、时代的观察者,更是对于油画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思考者。
康蕾 小径分岔的花园 综合材料 200×700cm 2017年
虽同处华北燕赵之地,京津冀三地却具有自身地域文化性格不同的源起点与生发点,尤其在二十世纪以来,京津文化的融创与北方画界精英的汇聚,使京津冀三地油画各自显现了文化气质的微妙差异。本次展览为“境象·十二家”系列学术专题展览的第二回,汇聚三地代表性青年油画名家于一堂,正显现了这种文化性格的异同与交融。为了保持“境象”这一主题在不同画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贯通性与含义张力,本届以油画艺术为专题的展览仍然延续上届同题中国画作品展的单元主题,取“望川”“心相”“格物”三个语词,作为单元范畴划分风景、肖像与城市万象等表现不同题材的作品,分别展现了不同题材的特色与精神。
康蕾 乐园 坦培拉 140×200cm 2015年
刘悦 江边柳 布面油画 60×70cm 2016 年
刘悦 新叶 布面油画 60×70cm 2017 年
齐鹏 花漾-27 布面油画 120×80cm 2016 年
王凯 五级风 油画 180×240cm 2010 年
王凯 一条五十岁的河 布面油画 155×250cm 2008 年
康勇峰 微光 纸面油画 78×108cm×3 2017年
康勇峰 岩间花树 布面油画 200×180cm 2014年
段小刚 尖锐的形 布面丙烯 50×50cm 2016 年
段小刚 无题 布面丙烯 50×50cm 2016 年
祁峰 祥云N.O.34 布面油画 170×170cm 2017年
“境象”亦随时代。在二十世纪“油画民族化”的文化身份自觉的共识之下,以油画语言表达中国精神,表现在地性的社会现实,成为这一代油画家的共同课题。由此,艺术传统的场域与本土文化的生态,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召唤结构”,共同指向了中国油画创作乃至中国艺术整体的当下生态与未来走向。
2017年11月于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