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当代艺术的共相与异变
——评“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

2017-11-21 02:09ShiLei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东亚当代艺术艺术家

石 磊/Shi Lei

展览链接:

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5日—2018年2月25日

展览机构: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

2017年11月5日,“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成为该馆继“亚洲线索”“异质自然”“想象突围现实”后再度以崭新视角呈现馆藏亚洲当代美术经典(图1)。

展览甄选中国艺术家徐冰《禅诗注》、日本知名波普艺术代表草间弥生《南瓜(A)》(图2,见封底)、韩国当代艺术家权奇秀《四季——黑色森林》等代表性创作以及部分鲜为中国观众知晓的艺术家绘画、雕塑、装置(图3)作品共计40余件,做到数量少而精,内容时尚有趣,富有哲理,引领娱乐消费时代的观众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感受韩国艺术的明丽与感性,日本艺术的童趣与哲理,中国艺术的精深与创新。透过作品内容、形式所表达的中日韩三国人文与艺术范式特征、艺术家视点、想象意图,展览不仅将不同社会因素和文脉作用下同地缘范畴艺术同体的东方气质推广于众,也落实了研究正在进行时的中日韩美术现代化趋势、创新价值建构的策展原则。

此次展览并置东亚三国绘画、雕塑、摄影、影像、装置等视觉资源于同一展示空间,聚焦受惠于受新科技媒介、快速资讯带动的各国艺术情态与视觉语言。徐冰笔墨肆意的《禅诗注(一)》(图4)突破墨迹文字媒介表面美感走向内部思维空间。徐冰《禅诗注(一)》中“书道”的写意性、精神性抽象接续禅宗、老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东方哲学思维,书法的“诗、书、禅”要素经引申,开始介入质疑现有观念、改造思维本质的当代人类文化更深层面。韩国艺术家金昌勇的《玩沙》(图5)中留手动划痕在沙质平面内,非绘画性介质和行动相应发挥素材本身性质自由构成混合实景的画面,产生某种视错觉来解释艺术自然而为的特性。两位艺术家采用古典书法和综合材料两种不同媒介一同创新了感知真实世界的途径,寻觅一种模糊艺术与哲学、日常界限的东亚当代艺术相同魅力,那是主体和无限宇宙、历史在直接真实感和复杂幻觉组成的虚无世界中合一所彰显的东方式崇高。

图1 展览现场

图3 展览现场

图4 徐冰 禅诗注(一)棉纸水墨 136×207cm 2004年

图5 金昌勇 玩沙 综合媒材 84×130cm

图6 周春芽 桃花 200×150cm 2010年

图7 镰谷彻太郎 增殖的花朵 油画 综合媒介画布 145.5×145.5cm 2010年

图8 高瑀 彼得潘 布面丙烯 200×200cm 2009年

图9 郝朗 有一天,手心全长出了蘑菇 布面丙烯 190×160cm

周春芽与镰谷彻太郎笔下生“花”,将生命繁衍的清晰可感意象诉诸物质形式存在。《桃花》(图6)柔软娇艳,轻松肆意而又若有所思的画面意境中显露人类与生俱来的旺盛欲望和生命,寓意中国式含蓄情感的隐约暧昧,《增殖的花朵》(图7)色彩明艳,每一片花瓣都精心加工和着色而成,充满花道的世界“静、雅、美、真、和”气息浓厚,营造着与真实的花朵不同的“真实”意境。虽然植根于“诗意文化”和“自然文化”的花朵形象具体程度表象差异显著,同受到欧美现代艺术语言影响,同爱花草、绿植、山石的两位画家画面的同类素材色彩却一致地强烈醒目,连同对外部世界的冷静观察,对欲望宣泄、繁殖快感的渴求,组成不同知觉层次上共享的物态意象。画中融合原生朴素东方哲学、传统瑰丽色彩的花朵以并蓄传统与当代的风骨气韵消融了时空与文化的边界,击破自然万物间的无形限制,重申“格物致知”的亚洲艺术思维,共叙对生命原始内部结构的思考。选取东亚共享意象中趋同的风貌情致所印证内部同体感充当解读作品的实际逻辑指导,展览提供了观众体味万物的单纯美好、追溯“柔”“韵”“文”的东亚当代艺术共相的更多可能。

较之于东方气质共相,展厅中多元时空文化交错的艺术资源碰撞更明显展示出西方标定的“现代艺术”经东亚三国在地化处理演变的新形态,阐释着中日韩因独特政治地缘生成各自独具特色的“现代性”理念。

中国画家高瑀自创“熊猫”元素转化为作品《彼得潘》(图8),文学作品“轻漫”化以后的“低浅”游戏图像风格、滑稽暴躁的表情蕴含着长在红旗下的年轻人受批判现实主义、达达、波普等艺术影响,披着流行消费文化外衣抗拒传统重负和政治残酷。《有一天,手心全长出了蘑菇》(图9)是画家郝朗用华丽色彩和单纯形象在超平面视觉范围中制造戏剧性冲突,黑色背景加重了压抑感,强化回忆之沉重,童话般的孤寂无助气氛辅助“童年的天真烂漫迷离在残酷现实中导致内心孤独寂寞”这一隐蔽主题,直指当今社会人心的脆弱。景柯文的《万里无云》(图10)中戏水的儿童是绘画黑白照摹本转化后留存的记忆想象,置换地重构并再现童年美好记忆的现实显影,孩童稚气的表情剔除了物质匮乏的苦涩记忆,上升到超验的自身视觉经验转述。展望的《假山石》(图11)弃紫檀座木,选用透明方形底座陈设不锈钢锤打的岩石自然肌理。简洁通透底座与岩石自由形体变化“天然”嵌合创造蕴藉微缩自然,沉淀心灵的文人石意象,指引观众直达内在的审视。不锈钢光滑表面脱离约定俗成的符号意象倒映出真实世界样貌和企图,寄予奇石更多积极入世情怀。显然,中国当代艺术家借鉴西方艺术观念和手法配合不可思议的主观构想绘制童趣鲜艳的漫画、照片人物符号用于关注现实人生的生存状态时始终未放弃探索自身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通过完整性揭示传统符号隐含的现代性和批判与重构西方艺术使其中国化两种互动,构建中国特色当代艺术与艺术家身份转换任务得以完成。

图11 展望 假山石 No. 134 不锈钢雕塑,附压克力底座 76×63×34cm 2007年

图12 铃木雅明 无题 光

图13 原高史 无题 布面丙烯90.9×72.7cm 2008年

图14 奈良美智 失眠夜坐着 31×16×19cm 2007 年

图15 金东囿 玛丽莲 ·梦露与肯尼迪 布面油彩 2007 年

图16 权奇秀 四季——黑色森林 129×129cm 2007年

展厅中的日本当代艺术汇集了以孩子的视角敏锐批判大人世界的奈良美智,将人物置身焦点模糊、意境幽玄城市夜光(图12)的铃木雅明,画面漫画人物美式波普气息感极强又不乏日本传统浮世绘韵味的原高史(图13),更有草间弥生、村上隆风靡全球的名家名作。个性鲜明的作品中有一种日本艺术家所共有的融通东西、自成一派的“日本主义”气息。奈良美智《失眠夜坐着》(图14)脱胎于他笔下纯真却持批判性目光面对世界的小女孩形象。这里,秉持传统“叙事性”与现代“萌文化”共生的民族美学,运用日本传统神秘主义创作思维与表现主义画面情感表现方式独创的桀骜女孩被转移到三维空间讲述失眠夜不为周遭理解的复杂情感经验。人物色彩依旧单纯平展,轮廓线条依然细腻流畅,愤世嫉俗的表情发泄着对现代社会的展望和批判。

正如展览前言指出,西方艺术资讯流入韩国时间较晚却传播飞速。韩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大都努力从自己成长背景与生活体验中寻找灵感,转译自然山水文化、五行色彩等传统美学要素,从而提升出新的艺术语言,塑造富有诗意的境界,应对现代与传统挑战。《玛丽莲·梦露与肯尼迪》(图15)是金东囿纯粹手绘的繁复“沃霍尔式”符号引用。已然独立构成微型宇宙空间的小型肯尼迪肖像按富有艺术感的圆点阵重新排列,演绎着另一个放大的玛丽莲·梦露。精巧笔触颠覆流行文化的大规模可复制性,嘲讽流行媒体渲染的名人神话。《四季——黑色森林》(图16)中简约黑线组成永远面带微笑的“咚古力”,搭配缤纷的色彩表现传达着生命愉悦的轻松意涵。遵循简约又充满隐喻的现代主义构思,画中山水树石等传统水墨元素和现实变化的视觉模仿被放弃,茂密的直竿象征竹林,竹节是彩虹般的缎带,而“咚古力”所坐的方石象征韩国文人画里的磐石,简单明朗的空间里象征传神地表达山水画意念,文人画常用符号随规整的形状、多变的色彩被赋予全新解读。此处,活泼幽默的图像已然化作承载厚重悠远文化传统、言说超然价值观的范式和基本概念,告诫观众自然和宇宙间的和谐、秩序与动机值得学习及遵从,而不是去征服。

图17 展览现场

以往的国内展览多趋向展示本土和欧美艺术家作品,聚焦东亚三国者为数不多。“东方气质”特意选择中日韩作起点,广涉视觉图像背后的习俗、日常、语境多种相关议题,破除了惯常的时间线索与国别框架(图17),勾勒出不再“刻板”的区域艺术风貌,既展示出东亚当代艺术因各自传统和外来文化态度显现在观念技巧、材质运用、语言表现领域的本土性、多样化变异,也验证了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当代艺术因历史交流“互鉴”磨合的共通理念,如实叙述出全球化语境下东亚当代艺术刷新精进自身文化逻辑的过程。

为区别本馆一系列偏重亚洲当代艺术相似基因的展览,“东方气质”通过区别徐冰、权奇秀、奈良美智等不同国家艺术家个人风格鲜明的作品所蕴藏的殊异人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着重强调了气质相通的东亚三国当代艺术在地化处理后的民族国家文化特质,将艺术史风格研究紧密牵连民族国家心理文化认同等集体无意识,紧随文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趋势,展览抒发了对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下不断“融创”中西、革新自身的由衷尊重。针对三国艺术各自现代化进程中的片面性思考,展览试图利用绘画、雕塑、装置等视觉艺术的无限延伸性克服语言、国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传统的障碍,模糊作品国别界域,打开彼此观察人间美感、思考空间造型共性的视窗。因为艺术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所蕴含的“东亚艺术地方性与全局性内容间的张力”能协调全球化浪潮中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倾轧,从而找到各国当代艺术生发相关自身特征时的共同动力和目标,即确立符合自我文化身份的“自叙”话语权,重构今日文化意义上的东亚。一种不依赖西方文化出场,站在东亚文化内在结构“他者”视角审视、研究东亚当代艺术的全新契机和维度也由此开启。

所以说,就增进地缘、人缘融合,搭建不同国度的观众更充分理解当代语境日益关注的东亚艺术创作问题场所,贯彻促进各国人民文化交流,促进本地区艺术发展、繁荣的文化策略等作用而言,“东方气质”展与过往亚洲艺术展高度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展览寻找到一种既能超越既有模式①限制又足以统合文化整体性的“关照格局”,做到解决东亚艺术自身问题与焦虑时及时反省西方文化扩张对东方艺术的边缘化,表明摆脱当代东亚艺术史书写中残存的中华或西方中心这种一元性观念在造成论述困境时坚守文化政治与视觉经验的自叙表述的理念和决心。

注释:

①一种从各自政治、经济、宗教背景的单一切入点研究。

猜你喜欢
东亚当代艺术艺术家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欧洲第一份研究东亚视觉艺术的西方语言杂志——《东亚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学霸“三小只”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