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精准扶贫 社会组织大有可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投身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是社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必须勇于担当、彰显力量,不负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中,社会组织作用独特、大有可为!
社会组织聚集了丰富的社会资源,“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汇各界之力参与精准扶贫、聚多方之财助力脱贫攻坚、集全民之智服务小康建设,利于补齐政府扶贫的“不足”。
社会组织人才荟萃,利于为精准扶贫追源探因,确保攻坚到点子上、精准到关键处;利于把准上情、了解下情、掌握域情,主动为党委政府建良言、出善策、献妙方,真正让脱贫攻坚政顺民意、策应民需、计解民难、力促民富。
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志愿性、较高的参与热情、较紧密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行动力、执行力,利于快速、精确、高效地投入到扶贫行动中。
社会组织涵盖行业和领域广泛,在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对口扶贫等方面具有专业性强的优势,利于从不同的方向和领域全方位参与精准扶贫。
社会组织能够融入基层,深入乡土社会,利于了解社情民意和贫困户的困难需求,掌握贫困户的真实信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社会组织通过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有助于扶贫工作的公正、公开、透明,促使精准扶贫中不敷衍、不懈怠、不折腾、不“掺水”。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社会组织要把准方向,明确重点,发挥作用,不负众望。
在精准扶贫中,以精神扶贫为首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扶贫先扶志,首先要力促贫困户转变“等靠要”的传统观念,树立贫困户坚定脱贫的信心,携手共克时艰,走上致富的大道。
在精准扶贫中,要在“绣花”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四个精准”工作目标,克服“水土不服”的现象,深入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精准扶贫中,要突出智力扶贫、技能扶贫,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改变贫困人口“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
在精准扶贫中,要抓住产业扶贫重点,从“输血”走向“造血”。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扶贫“产业链”,实现真正脱贫、持久致富。要做足“产业链”增收文章、构建“造血式”扶贫机制,要培育扶贫“新产业”、撬动脱贫新支点,要巧做扶贫“新业态”、激活致富新动力。
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参与机制正在形成,“立下愚公移山志,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向我们招手。投身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社会组织 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本刊主编 唐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