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策略探论

2017-11-21 05:43
老区建设 2017年16期
关键词:影响力广州文化

梁 茼

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策略探论

梁 茼

城市文化影响力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它反映着“城市—人”文化互动过程作用于城市的程度,体现着城市文化给城市带来的间接、无形改变。提升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关键在于加强城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运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开拓城市的“文化—心理”空间,以及优化城市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

城市文化;文化影响力;提升策略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枢纽型城市。广州城区及周边河汊纵横、水网密布,航运条件相当优越,在古代曾被称作“六脉皆通海”[1]的岭南水乡,在近代则被誉为“深水、高山与广大之平地”兼备的“工商业中心”和“花园都市”。[2]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的广州,充分利用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实行计划单列城市的优惠政策,为广东省和全国的对外经贸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广州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扩大广州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不仅成为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一、提升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理论创新,新时代需要实践指南。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4]源自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影响力,需要在展示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过程中发挥作用,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弘扬“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内容。[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城市以其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特质,不仅承载着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还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发展城市文化的重任。

城市文化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结合自身的生产、生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城市居民集体记忆的共同载体,城市文化常常借助节日、庆典、民俗活动来发挥增进交流、凝聚人心和树立形象的作用。研究城市文化影响力,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于城市文化的认识,还有助于理性、辩证评价城市文化的传播效果。

在本文中,城市文化影响力反映着 “城市—人”文化互动过程作用于城市的程度,它不仅体现着城市文化给城市带来的间接、无形改变,还是衡量、评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策略探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方向,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人”之间良性的文化互动。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建设既要培养城市文化人才,提升城市知名度;又要善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拓展城市文化空间,提升城市的魅力与品质,还要优化城市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提升城市形象与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功能,有效提升广州的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加强城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提供智力支持

由于 “文化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同质同构、兼容互渗”,[7]因此,城市文化影响力与城市文化传播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当前,互联网站、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已经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且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城市文化传播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不同的受众,城市文化传播应该选取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结合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和现有传播媒介与资源,努力促进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新时代的城市文化传播应 “遵循资讯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多样、整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8]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过程中,城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人才是实现文化传播事业发展、赢得文化软实力竞争主动的关键资源。城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秉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原则,让相关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此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需要在科研、资金、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培养复合型的城市文化方面的科研人才,开展跨学科的城市文化传播研究;在年度预算方案中预留专项资金,用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更好地开展城市文化传播;以全局观做好城市文化传播方面信息资源的生产、配置、共享工作,贯彻落实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二)运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开拓城市的“文化—心理”空间,为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创设文化认同基础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认为,“文化—心理空间”有助于统摄情感、形成信念、凝聚意志,并进一步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个体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并有助于为族群文化的人际传播提供必要的文化—心理条件。就城市文化建设而言,“文化—心理空间”是城市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充分运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来建构的城市文化空间。

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中,如果适时运用仪式传播观和集体记忆理论,将有助于体现城市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过程性特点,还能在“城市—人”的有机联系中不断传承、充实与弘扬城市文化,更有利于以创造、表达与庆典的方式来呈现和塑造城市居民文化共同体的信念。与此同时,新媒体恰好为“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城市文化传播提供技术支持和创设传输条件。

相比国内其他省份,广州的龙舟竞渡活动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此外,龙舟冲浪活动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两岸观众人山人海,人多时可达二三十万人,由农历五月初一持续至五月二十。更有甚者,在龙舟竞渡活动结束后,有些农村还会举办全村范围的大聚餐,邀请村民吃大盆菜,[9]场面非常热闹。在龙舟竞渡活动期间,富有地方特色的“起龙船”和“龙船景”给众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震天的锣鼓和精彩的表演更让参赛选手和岸上观众欢欣鼓舞、流连忘返。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民众交互地、即时地“参与”赛龙舟活动及龙舟竞渡仪式,并获得鲜活、逼真的个性化体验,进一步从时间维度上增进城市居民和乡村成员之间的联系(the maintenance of society in time),以表达他们的共同信念(the representation of shared beliefs)。[10]

根据仪式传播观和集体记忆理论,诸如端午龙舟竞渡仪式等重大民俗活动不仅有助于培育城市居民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还有助于巩固和重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即以“典礼性、仪式性的壮举形式出现”,并“使记忆在除此之外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常规实践中保持鲜活”。[11]这种集体记忆不仅有助于增强城市居民群体的凝聚力,增进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有益于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三)优化城市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为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夯实机制保障

美国学者麦库姆斯 (Maxwell McCombs)指出,大众传播借助信息组织和议题安排来有效地左右受众的关注范围及其谈论话题的顺序。就某个新闻事件而言,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受众看待该事件的方式,但却可以影响受众在关注该事件过程中的“切入点”。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议程设置理论是关于显要性在议程之间的转移。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这种显要性转移是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12]就城市文化传播而言,议程设置旨在引导相关媒体和受众的注意力,将显要性从原有视角转移至目标视角,从而改善城市文化传播效果,在城市的生态空间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我们将目光投向广州的东濠涌整治事件,东濠涌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它是一条穿越广州市沿江路、中山路、东风路、环市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城中涌。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和污水治理不善,东濠涌水体发黑变臭,令沿岸居民苦不堪言,民众意见很大。经主流媒体连续报道后,沿线居民、有识之士和环保团体开始关注该河涌的水质改善和流域治理问题。经过一年半左右的综合整治,东濠涌的河道得到疏通,河涌沿线重新焕发生机。将近两千米的明渠段实现“华丽变身”,东濠涌不仅成为纵贯广州城南北的林荫绿道,还成为广州居民欣然亲水、惬意戏水的水上乐园。

在东濠涌整治事件中,相关媒体优化议程设置,选择、强调和精心处理有关东濠涌治理的中心议题,并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上推出系列报道,将东濠涌综合治理与广州的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新闻报道中深入挖掘河涌流域内水文化、桥文化等人文历史底蕴,这不仅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还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事实证明,上述举措充分调动民众参与城市文化传播的积极性,不少民众自发跟踪东濠涌治理的最新进展,运用微博和网络日志等媒介形式来参与其中,民众由“受众”向“传播者+受众”的角色转变。议程设置引导相关媒体将注意力由普通的河涌整治视角转移到“城市—人”的和谐共处和城市生态修复视角,对于改善城市文化传播效果和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建设展望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包括广州在内的省内各城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发展目标,且从战略高度认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新时代广州城市文化建设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方位。广州已有的城市文化资源需要重新认识并加以发掘;广州的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加强与相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沟通与合作;城市文化建设应该与城市文化品牌相结合;研究城市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关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文化精神,等等。

为此,广州市政府应该结合广州城市文化的特色资源与优势,对城市文化的诸多载体展开系统、长期的调查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收集、归纳和整理,从而明确其区域、文化定位。另外,应着力打造与培育城市文化品牌策划与文化创意的人才队伍,加强广州与各兄弟城市的交流,并借助“广交会”等大型活动做好广州城市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工作,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实现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州城市文化传播的共同繁荣。

[1]聂婷.广州水城研究[J].城市观察,2015,(4).

[2]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林云陔,等译.建国方略[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4).

[4]骆郁廷等.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6]新华社.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2-23(1).

[7]庄晓东.传播与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习近平.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光明日报,2014-08-19(1).

[9]李权时,顾涧清,等.广府文化论[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10](美)詹姆斯·凯瑞.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郭镇之,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梁 茼(1979—),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与文化软实力。(广东广州 510507)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东省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项目“基于水文化认同的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2015GZXY08)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影响力广州文化
论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投资及其立法完善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My Hobby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谁远谁近?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