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外合作的新倡议,并具有重要的外交和战略意义。作为地区主导性力量和中国周边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对“一带一路” 战略的认知和会做出的可能应对无疑至关重要。本文简单梳理了美国媒体、政学界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并初步评估了美国可能做出的政策反应,并据此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 美国 认知 可能应对
一、导语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相继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的战略倡议。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美国的利益触角遍及包括“一带一路”辐射地区在内的全球各个角落。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以及推进,都将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到美国因素。
二、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评估
虽然美国政府尚未发表专门评论,但美国新闻媒体、学术界和智库机构等都对之予以一定关注,并进行了多角度报道和分析。根据报道内容和学术观点差异,可以将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意图的认知分为如下几种。
1.“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论。自从中国宣布设立亚投行和丝绸基金之后,一些美国媒体和学者就迅速把“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联系起来,并声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前美中政策基金会研究人员香农﹒蒂耶齐指出,二者情形相似: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国试图用经济力量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马歇尔计划”帮助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中国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2.中国版“再平衡”战略论。尽管美国一再声称“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国家,更不是为了遏制中国,但白宫的一系列战略布局很难使外界相信其真正的战略意图不是针对中国。因此在美国部分人士看来,“为了缓解上述战略压力和安全难题,中国开始积极筹划‘西进,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谋求在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拓展战略空间,以打破美国的战略包围圈”。著名智库布鲁金学会也分析认为,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再平衡”带来的冲击,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将注意力从竞争激烈的东亚地区转向中亚、南亚和中东这些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带。
3.中国经济自我救赎论。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迈向“新常态”,增长速度开始从高速回落到中高速。“如何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基于此,部分美国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下而做出的政策调整,“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上的自我救赎行为”。
三、美国的可能应对
“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主要地缘范畴-欧亚大陆对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地缘战略学家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曾经指出,“对美国而言,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目前,面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其推进,美国社会的心态也是五味杂陈,不同群体和部门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也不尽一致。
1.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虽然美国无法直接阻止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但是却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以延缓“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比如,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的设立直接挑战着美国主导的金融与贸易机构的传统霸主地位。早在亚投行建立之初,美国官员就表面上说欢迎中国成立亚投行,但一再强烈要求该银行必须符合国际的管理和透明标准,其“真正目的是从外部利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国际规则以及它自己假设的一些问题来干预、干扰亚投行的筹建进程”。美国的一些智库机构还纷纷发表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坚决应对中国的崛起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2.适度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被普遍视为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甚至有美国学者称,“中国的丝绸之路战略将产生全球地缘政治影响,连接三大洲的贸易路线一旦完成,将会对欧亚经济区和北美贸易网的持久性构成挑战”。因此,美国应当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适度调整,以应对新的地缘环境变化和挑战。他们认为,美国应该抓紧推进“新丝绸之路”计划。
3.发挥比较优势,积極参与经济竞争。“在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挑战面前,美国国内也不乏一些现实和理性的声音”。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指出,现在是美国“新丝绸之路”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合作的重要时刻,以“共同努力恢复中亚地区作为全球商业、观念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枢纽的历史作用”。中国和美国在阿富汗等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特别代表詹姆斯·多宾斯曾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在阿富汗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四、结论
虽然美国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是其全球性影响力以及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都决定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必须考虑美国的角色,顾及美国的利益和反应。中国应该利用中美间各种双边和多边交流渠道,阐释倡议内涵,增信释疑。
参考文献:
[1]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32.
作者简介:刘婷(1993-),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