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

2017-11-20 21:07李国强张航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李国强+张航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2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情况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优异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小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关键词】踝部骨折;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踝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在关节内骨折中发生率最高,在一般情况下,踝部骨折一般都是由扭转暴力或者重力造成,在骨折发生后,患者如果未及时治疗,容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在临床治疗中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均为常用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分析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療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20例踝部骨折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3年1月~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参照《骨科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踝部骨折,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男5例,女5例,年龄24岁~61岁,年龄均值(41.2±3.6)岁,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4例、其他1例;观察组男2例,女8例,年龄23岁~68岁,年龄均值(45.3±7.1)岁,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6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方面来看,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方法,患者采取术前硬膜外麻醉,麻醉完成后在患者踝关节后侧作弧形切口,将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充分的暴露,并且将骨折处的坏死组织以及嵌顿组织进行清除,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另外采用复位钳将患者后踝部、外踝部、内踝部进行复位,并且进行内固定操作,在患者外踝部以及内踝处植入可吸收螺钉,外踝部螺钉直径为4.5 mm,内踝部置入螺钉直径为3.5 mm,在固定时一般采用由后向前进行固定,在完成内固定后进行踝关节石膏固定,30天后拆除,在患者术后1周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是采用石膏固定的方式,具体方法略。

1.3 观察标准

①手术时间、②住院时间、③骨折复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02±9.24)min,住院时间为(8.33±2.10)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2.35±11.22)min,住院时间为(12.35±2.12)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骨折复位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前Bohler角为(2.0±1.6)°;Gissane角为(95.7±5.7)°,对照组术前前Bohler角为(2.1±1.7)°;Gissane角为(96.0±6.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ohler角为(28.7±3.2)°;Gissane角为(121.7±5.6)°,对照组患者术后Bohler角为(27.8±4.0)°;Gissane角为(120.5±6.7)°,从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在踝部骨折治疗中,保守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应用手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且进行外固定[1],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另外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必须要求医生具有娴熟的操作经验与技术,如果复位失败则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而可吸收螺钉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且可吸收螺钉的力学强度与松质骨相差无几,不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取出,避免了金属螺钉带来的创伤,并且在置入后可以增强骨质之间的牢固性,不影响骨骼的生长[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踝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小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 力.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17-17,18.

[2] 吴忠伟,陈日勇.CT三维重建对后踝部折手术处理的指导意义[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4):245,254.

[3] 杜继忠,孙喜悦,魏 鹏,等.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13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清除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宫外孕中医保守治疗思路探析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