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玉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23-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尺。所以很多学校都会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有些学校聘请本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书,使新教师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不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而作为徒弟,展现自己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式除了教学成绩,还可以通过上公开课的形式。但是很多人认为公开课没有意义,认为公开课会影响平時的教学。认为公开课是在做秀,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没有多少提升作用。也有些认为公开课应该公开课堂教学最真实的情况,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瑕疵的存在,恰恰反证出真实的可贵,因此没有必要在课前刻意"打磨",追求完美。有教师指出:"面对打磨出来的公开课,更多的人是不服气,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也做得到!"有价值的课堂更注重对话和生成,而不应只重形式上的完美却打掉了、磨没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个人认为公开课还是不可少的,特别是青年老师。
通过准备一堂公开课,新老师必定会有所提高。因为在备课的过程中,你不得不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内容、时间、教学步骤 、节奏、任务设置、教态、板书、课件、教具、仪表等等。有了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有感悟,感悟后自然有收获。另外,通过上公开课,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状态,特别是可以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虽然平时上课跟公开课相比,肯定有所不同,但是精心准备一堂公开课必定会对日后的常态教学有所影响。不过应该是正面的影响。
对于每位执教的教师,我们都会精心备课,都会在以下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选课。(2)目标:选过课后,一定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白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正确确定教学目标。这节课是什么类型的课,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还是活动课。(3)内容:定下课题,明白了目标、大致类型之后,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备有大量的素材,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才能使课上得厚实。(4)环节:有了教学内容之后,对整个教学内容要有主线,即安排一个大的情景将各个环节给串起来。(5)细节:环节定下之后,具体的处理更要细,每个环节知识点怎么呈现,活动怎么组织,要突显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铺垫,学生如出现哪类差错该怎么应对等等。(6)整合:即写教案、做课件、做教具、做学具阶段。将前边的各个环节,记录下来,整理,做成课件,教案,准备上课。其实也可以边想,边添加,边修改。
每位教师对公开课的评价也是非常中肯的,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比如说有些教师的"双基"训练不扎实 有些公开课把本来需要二至三教时才能完成任务的内容,压缩到一教时内教完,着力渲染精彩片断或某种新方法的运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把"双基"训练架空了,把不该省略或缩短的教学程序省略、缩短了。这样的公开课对平常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起到好的导向作用。也有一些教师缺乏示范性、可学性 有些公开课,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生硬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板书也请人代劳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令人眼花缭乱,觉得这样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有望尘莫及之哀,可欣赏而不管用,起不到示范作用,可学性很差。
同时个别教师还存在虚假不真实 的现象。有些公开课事先集中一班人苦心备课,由一个人登台表演,有的执教者无论是本班或借班上课,事先总要"彩排"几遍;有的在上公开课之前就把回答问题的对象以及答案都事先安排了,课堂上教师问题一出或才说出一半,学生就举手如林,对答如流。这样做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平常教学是很难做到的,它不仅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与学水平,而且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公开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也是教师教研的常用方式。操作得当,对教学能力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公开课的研究价值,通过公开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授课教师要把公开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和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体现公开课的发展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