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的名族风

2017-11-19 21:46赵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和弦弹奏琵琶

赵星

摘 要:钢琴作为一门欧洲传入的外来乐器,在中国已经确实站在了乐器之王的引领地位。不仅可以用来演奏西方音乐,甚至许多近代中国知名作曲家都将脍炙人口的传统中国曲调改编成了中国乐曲的钢琴独奏曲。如何在西洋乐器上演奏出东方音乐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底蕴,就成了钢琴演奏者在二度创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难题。著名的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您认为钢琴是一件乐器吗?他是一百件乐器。”因而在弹奏之前,让学生对钢琴发出音色的多种可能性和能模仿的声音要有一个丰富的想象力,并随之模仿、聆听、体会这首曲子所展现的不同乐器不同风格的民族特色,使学生能弹奏的惟妙惟肖。

关键词:钢琴独奏;夕阳箫鼓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79-01

一、创作背景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最早是一首琵琶曲。从其各种异名都离不开“浔阳”来看,它明显与白居易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有关联。约在1925年,上海大同音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把此曲改编为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整理过的《春江花月夜》另拟了十个有文学性的小标题,很贴切和概括的把每一段的意境反應出来,这十个标题沿用至今,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迴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这十幅山水相连、锦绣河山、花月交辉、春风和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神韵,又加入了一些时代的气息,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是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参考了各种琵琶和合奏谱改编而来,收录于198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曲五首》中。1982年黎英海先生在《中国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他1975年改编的另外一个版本,这也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先生曾说过“就乐器而言,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不同的演奏法、不同的触键、不同的踏板用法及音区、音量等方面的对比,完全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的联想。像弹《夕阳箫鼓》时,演奏者的脑子里应该有笛、萧、琴、筝、琵琶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灵活运用各种触键方式,去发挥对音色的想象,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模拟民族乐器在钢琴上演奏出的特殊音色,把蕴含在作品中的民族韵味和民族风格展现出来。

二、创作技法

1.五声调式的运用。此曲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空五度根音旋律位置原位和弦(简称“空五度和弦”)代替完整的三和弦。省略了三音的大小三和弦只保留了纯五度的形式,重复根音以后,使音响效果格外空灵、协和、纯净。在偏音上也不配置和弦,间音也一律不用。变宫音只用在角和弦的五音位置上。省略了三音的原三和弦功能和意义都不会改变。而去掉了偏音(三音)的半音倾向后,音响效果就如前所说格外干净。

2.变奏技法的运用。《夕阳箫鼓》采用主题音调的重复、变奏和衍生,并通过力度、速度、音区、走法等手段来发展主题、延续旋律。其变奏手法是一种自由型的传统变奏。在变奏的运动中,开头结结尾均为散板,中部的速度则由慢及快,逐渐推向高潮。《夕阳箫鼓》运用变奏、衍生和循环的原则构成,是一首独特的具有展衍型的变奏体结构。

3.四度结构的琵琶和弦。在琵琶演奏中常出现的扫弦奏法是用来突出节奏强声效果,增强气势,但不具备和声功能。黎英海先生在改编过程中,把纯四度的琵琶和弦用作一个独立的和弦模式,并且在不同的级别上赋予它们不同的功能色彩,形成了非常好的和声效果。这种既和谐又不和谐、既稳定又不稳定、既有钢琴音色又有中国风的新颖和弦,因其轻度的不和谐度,正好和最纯最和谐的纯五度“空五度和弦”一起使用,是一种独具匠心的新手法。

4.极具特色的终止式。本曲最后的终止式为:先DⅦ7,是由两个“空五度和弦”构成的自然导音和宫音上的“大大七和弦”,极不和谐,极不稳定,色彩迥异;它的一二声部七音、三音以平行五级下行,三四声部的五音、根音以平行八五度上行,反向的琶音解决于后面一个极其稳定的空五度主和弦上。构成了极具特色、极富有创造性的五声调式正格终止式。此曲中很多和声和弦手法在古典和声中是违反规则的,但是黎英海先生却量体裁衣、中西合璧的将其糅杂在一起,赋予了这首钢琴曲中华民族音乐的灵魂。

5.装饰音的运用。中国乐曲大部分都是单声部旋律线条发展的,其织体也是横向织体思维。而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纵向和声、立体式的和声发展。在这首《夕阳箫鼓》中,中国曲调配上西方和声,作曲家为了解决这种不协调,在曲调上加入了许多装饰音来融合、平衡这两种作曲技法。主要有“虚”“实”两种:如在开头《江楼钟鼓》中由降B音由远及近、由慢及快、又渐行渐远的奏响,就形象的模仿了中国大鼓的演奏手法。运用倚音、长琶音和分解和弦来模仿琵琶和古筝的装饰奏法。还有《江楼钟鼓》收尾的降E颤音,模仿了古筝的轮指技法。弹奏时都要有钢琴以外音色的想象力,才能惟妙惟肖。

三、演奏技法

弹奏这首标题性音乐所描绘的不同山水风光的画面时,尤其注意以下三点:

1本曲段落很多,一定要注意弹得比较紧凑,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要注意整首乐曲的整体结构感,段落间不要停顿过久

2.一定要抓住各段落的小标题,用来理解每段乐曲所要表达的画面,要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听众面前。

3.对各类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音色的把握下面举例特别讲解:《江楼钟鼓》在乐曲开头的两声钟声,把人一下子带到遥远的山水画意之中,弹奏时要气定神闲,准确而有语音回荡;紧接而来的鼓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要注意演奏的速度和力度的控制,均匀的增减。单音轮指变为和弦轮指,这是一个技术难点,不能弹得太深,依旧注意均匀。随后的旋律进入,模仿的是琵琶扫弦,弹奏时注意波音的速度尽量像琵琶演奏那样。紧接着是对萧声的模仿,声音朦胧悠扬,恒定深远,渲染着一种悠远静逸i,空阔辽远的情境。紧接而来的左右手交替连续琶音,就是描述着江楼边上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要弹奏的很均匀流畅。endprint

《月上东山》这一主题段落的主旋律在右手,左手的分解八度不断上下重复旋律音,并且跨越两个八度,这样将低音区全部铺满,构成一个特殊的背景。演奏方法上与长历音不同,不需要双手交接,但要注意一只手在八度来回之间的力量贯通,把那种吟诗一般、抑扬顿挫的感觉弹奏出来。随后出来的左手连续向下的长历音即模仿了古筝。弹奏时泛音的数量于速度是成正比的,演奏时手指要贴键,掌关节支撑好,手架子要稳定。第一关节要坚挺、主动而敏感。由于长历音需要双手演奏,要特别注意两支手的衔接要十分紧密、流畅,不能在连接中出现断裂及重音。在弹奏时要想象古筝划奏时一扫而过的感觉,同时要注意力度的处理,要婉转有致。手腕手臂都要放松但是要支撑好,依靠手腕的平向重心转移去配合手指的快速跑动,一气呵成。另外踏板要正确配合,以保证乐句的完整性。

《风迴曲水》是变奏二的开始,节奏自由,穿插在节奏的颤音主要模仿了琵琶滚轮的演奏技法。这一技法在乐曲中既能表现出音乐的纤细柔和、又能表现其抒情歌唱性的旋律特點,也要表现内里热情涌动、一往无前的气势。鉴于轮奏的音密度大、速度快,所以钢琴上往往运用的是同音反复或颤音力图达到在琵琶上轮指的效果,此处就是运用颤音表现的柔和静逸的画面。演奏时要注意手指、手腕、手臂的配合,手指主动,手腕稍稍提起并稳定,顺着一个方向由指尖有歌唱性的有慢而快均匀奏出。

《欸乃归舟》这一标题逐渐进入了全曲的高潮。这一标题不断的速度变化,一波高出一波,同样是对琵琶扫拂的模仿。琵琶的扫拂技巧,触弦有力、准确,三四条弦同时发声,铿锵有力,在不断渐快的节奏推动下,特别能渲染逐渐热烈的气氛,将乐曲推向高潮。在到达急板的时候,触键要变得轻快透明,干脆利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叮叮咚咚的感觉。

四、结语

钢琴曲《夕阳箫鼓》,以其浓郁名族风格、深入人心的古曲旋律、丰富的曲风画面感,营造了一个纯净、美妙的音乐世界,以田园诗般的诉说,道出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其变化无穷、五彩斑斓的音乐色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中国优秀钢琴改编作品。已成为许多中国钢琴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要想真正完美的阐释民族音乐的精髓,感受中国音乐的根底,只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悟,才能在演奏中更好的体现民族特性与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钢琴艺术,2003(03).

[2]刘正维.夕阳箫鼓的特殊曲式与发展手法[J].黄钟,1994.

[3]卞萌.谈中国钢琴音乐与钢琴名曲《夕阳箫鼓》[J].乐器,2000(01).

[4]李京红.《夕阳箫鼓》的演奏心得[J].钢琴艺术,199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弦弹奏琵琶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我和我的琵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浅谈如何具有歌唱性弹奏钢琴
“琵琶”和“枇杷”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