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勤
摘 要:好的美术教学教的不仅仅是技能技法,也是人文滋养;不仅仅机械模仿,也是创意绘画;不仅仅是理论本身,也是实践验证。事实上,当孩子们在“人文生态”的美术原野中尽情翱翔时,孩子们很有可能会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不断地打开自己的艺术版图和精神版图,并以此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关键词:人文滋养;个性化;课外延伸
好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打下学习、精神和健康的底子”。[1]小学美术教学亦然。的确,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画画的技能技法,也应该为孩子们的精神和健康打下底子。在教室里、在画室中、在画板上,在每一块孩子们能光顾到的地方,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掌握,其精神、品性、责任等人文层面的东西也应该渗透在画中,而那正是人文世界所不可或缺的。
一、不仅仅是技能技法,也是人文滋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既然标准如此强调“人文精神”,那么,美术教学就不能仅仅拘囿在纯技能技法方面,而应转向情感体验、品性纯化和人文滋养方面,正所谓:“在关注劳动工具、劳动方法之前,需要先低下头来看看:土壤、种子、水,这些……”
比如,在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舞台美术设计》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舞台美术,如大型广场演出、文艺晚会、电视晚会、社区演出、校园演出等,更重要的是在舞台美术的认识过程中,在心中播撒一颗“美”的种子,学会在美的创造中让生命自由舒展。当孩子们意识到美在道具、美在设计、美在组合之时,必将在心底萌生出更多关于美的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而言,引导他们从艺术和美的角度来了解与欣赏舞台美术,并亲身参与到舞台美术设计的活动中,可以说不但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新的课程视角下,教师应引领孩子们做好三个转变:从关注他人作品转向关注“情感滋养”下的自我设计、自我绘画和自我反思;从纯画画技能传输转向身心的多重淬炼;从思维锻造转向品性纯化。这样的转变在于真正落实美术教育的人文功能,在于拓展孩子们的精神疆域,而这不正是美术教学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二、不仅仅机械模仿,也是创意绘画
都说小学美术教育起步应该以模仿为主,但千万别让模仿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全面、灵动的发展,应该成为美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正所谓:除了“跟着走”,也要“自己”走,以此打造有创意的绘画课堂和有创意的绘画人生。
仍然以《舞台美术设计》为例。
1.引领孩子们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执笔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2.汇报交流:整体效果如何,创意是否新颖,设计是否合理……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评选出几个优胜的方案,作为小组的舞台剧目,并对剧目中的角色进行设计与讨论,如服装、头饰、道具等的制作方案。
“小学最重要的不是‘确定,而是‘可能。”[2]的确,以上活动都不是确定,而是可能,所以自我探索、自我改进的可能性和空间很大,切不可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拘囿孩子们,拒绝人云亦云、拒绝故步自封、拒绝千篇一律……多一些这样的“拒绝”,必将多一些有创意的“绘画”,多一些有创意的孩子,甚至多一些有创意的人生。
三、不仅仅是理論本身,也是实践验证
评选出优胜方案,如果不进行实践检验,如何让孩子们发现美?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纯理论灌输,而在于引领孩子们沉浸在具体的现实中去发现,去验证,去创作,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美术学习新时空。
1.出示几件设计制作的实物,如头饰、服饰、道具等,请学生观察、研究是运用了什么材质,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结合一些过程图、方法示意图来说明,让学生大胆实践与创造,把美术设计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3.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选定剧目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和道具等,并由组内同学担任角色,自己设计台词与动作,进行化妆与彩排。
无疑,从方案出发,以此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不仅能进一步拓宽美术活动的新时空,而且也为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自主发展、思维发展和创新发展。可以说,身处在这样的实践性、开放性、探究式的场域中,发展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美术创造力,同时情感和心灵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
总之,打造一个理想的美术人文课堂,教师不能仅仅在技术技法的圈圈里打转转,而应该在包括品性纯化、德行滋养等在内的多轨道上“阔步向前”。事实上,当孩子们在“人文生态”的美术原野中尽情翱翔时,孩子们很有可能会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不断地打开自己的艺术版图和精神版图。
参考文献: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23.
[2]谢云.小学最重要的不是“确定”,而是“可能”[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