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兴
摘 要: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的进展情况要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来决定。激发学生在课堂里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与思,相机地渗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提出问题时,有一定的思考方向,主动地思考,自然地发现问题,把自己的视觉伸进探索数学的领域。
关键词:实践活动;目标性;合作交流
一、合理介入课堂,做到水到渠成般自然
在教師的备课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所学的内容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必要的讨论,去理解新的内容。可以说,如何介入所学,是备课的首要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和自己思考的方向,我提练了一些观点,现总结如下几点:
1.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原因
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活动,应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让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按照我的预设,学生是会出现不同书写情况的,所以我在巡视时特别注意典型,讲评时着重强调出现的问题,引起学生重视。只有让学生在充分探索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去讨论:在分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2.把学生的经验和教学工作相联系
生活实践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料,为了让学生理解“折扣”这个概念,在上课的前一天,我特意布置学生,让他们到商场里去做一些调查工作,看看商场有哪些促销的手段,并重点调查一两件商品的促销情况,做好记录。上课时,在同学们汇报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问:你在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他们的回答虽然千篇一律,但还是涉及了折扣这个问题,教学过程就显得生动有趣多了。
3.从教材内容的布局中去找到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解决
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结合已知的基础上介入新知的。要想让教学变得有效,必须让介入方式循序渐进,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环环相扣,产生强烈的依存关系。有时教师可在对旧知的复习和应用的引入中,适当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生长点或认知冲突处发现问题。
二、做到自觉地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1.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确定课堂要探讨的问题
结合所学的内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精妙地进行选择,并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涉及。有必要建立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来制订研究问题的方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累,无论是画图,或者是尝试练习,甚至自制学习资料、动手查阅工具书或者上网查找各种资料等等,这些准备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2.让学生大胆尝试,由他们自己确定研究的主题
主题不能过大,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确定了研究方案后,相应地要指导学生可根据需要或自己的能力,决定采用个人学习、同桌合作,还是小组讨论。
作为学生之间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在对未知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都应通过他们的交流、讨论,对已经积累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完成他们对知识的初步建构。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的进展情况要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来决定。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涌现出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合作交流是形式,总结方法是目的
通过上面教学中有步骤地学习和积累,学生能相应地完成部分知识的建构雏形。但通过他们不完善的思维所获得的知识而形成的认识结构可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必须及时加以矫正。
矫正的方法是全班的交流讨论,可结合教材内容里的要求,采用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评一评等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其他小组对其观点给予分析和评价。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适当的时候,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及时提示,正确引导。
四、熟练进行练习,让本堂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完成了思和想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实行怎么做的研究。而课堂练习的设置就是完成课堂模式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练习是学习中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效地进行练习,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形成良好的思维导构,促进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通过练习还可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通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社会实践题。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