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鸿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九年级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教学时间段,化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化意识、化学素养的责任。但是,九年级的化学科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同时学习的时间有比较紧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正确,从而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不高,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丧失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当前的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首先就必须要激發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九年的化学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九年级化学兴趣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兴趣是个人对课题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如果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主动创造的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形怪状的铜树,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再比如:将稀盐酸倒在石灰石上面,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将稀硫酸倒在石灰石上面,却看不见现象。学生觉着好神奇,那我倒稀硝酸看一看。这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注重绪言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课就是“绪言”,绪言的内容主要向学生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习化学的作用,并简单的说明了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绪言部分,营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课程导入,利用一些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精力。比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先入为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化学的学习。[1]比如在绪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化学学习,但是学生在生活过重已经接触过化学,这时只要教师不失时宜地加以点拨,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化学啊”。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简单的小实验,如用魔棒点灯和烧不坏的手帕这两个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为什么。从而在学习的时候由于受到求知欲望的驱动,学生也就会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从而保障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因势利导,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信息,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学形象化,具有趣味性。当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新鲜感的层面上。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时,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和鼓励,以避免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
四、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容易理解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五、联系实际生活,拓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生活中市场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化学现象,只不过学生还不具备解释这些现象的能力和知识,因此不知道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周围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现化学,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的知晓化学对自身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影响。比如学生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是通过化学燃料制作的,生病时吃的药也是通过化学技术加以研制的。将学生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充分和化学学习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2]同时,化学教学不应该只在课堂中进行,要带领学生充分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在家中学习化学。化学教材中也编制了很多家庭小实验,比如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是利用制取气体的装置原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化学的真正作用,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九年级的化学只能说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只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这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姚细绒.浅谈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73.
[2]高丽丽,王喜贵.发挥新教材功能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49-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