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 刘少奇负责起草报告,改80余稿

2017-11-18 20:21李颖
环球人物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陈伯达胡乔木刘少奇

李颖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大会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八大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显示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但在一些境外出版的书籍上,有毛泽东不同意八大政治报告之说,并认为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的矛盾始于八大。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要召开八大的问题提上日程后,怎样筹备八大是中央领导层考虑的主要问题。八大的准备,在毛泽东的主持下,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由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7人组成。

1955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布置召开八大的筹备事宜。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他传达了毛泽东关于要召开八大的指示,即反右倾、反保守。随后,刘少奇决定找各部门的一些同志谈话,听取他们的汇报。八大报告的起草者之一邓力群回忆,最开始的谈话对象是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和城建总局局长万里。

刘少奇听汇报将近完成的时候,毛泽东从外地视察回到北京。毛泽东听薄一波讲刘少奇正在召集中央各部委听取汇报的事,说这个方法很好,请薄一波也帮助他组织这样的汇报。于是毛泽东一连听了30多个单位的汇报。在听林业部、国家气象局、财政部等单位负责人的汇报时,刘少奇也一块去听了。这充分说明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人的工作是很协调的。

1956年初,刘少奇指定陈伯达为他起草八大政治报告初稿,同时找了邓力群等人帮助陈伯达收集意见、材料。但陈伯达的初稿出来后,刘少奇不满意,把稿子送给胡乔木看,问他有什么意见。胡乔木说,陈伯达的报告不像政治报告,倒像学术报告。刘少奇认为胡乔木的评价是正确的,便说:那好,他写得不行,你来写一个。于是,起草的事情转而让胡乔木负责。

起草政治报告,是八大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刘少奇一直在思考。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后,刘少奇决定:八大政治报告的起草以《论十大关系》为指导思想。所以邓力群说:“那些谣言讲,八大和毛主席想的完全是两回事,是什么对着干的,那毫无依据,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7月,胡乔木起草的八大政治报告第一稿出来了。不久,毛泽东亲自找有关同志谈了一次对稿子的意见。隔了几天,刘少奇又找起草组同志开会。会上薄一波说,这个报告里只反右倾保守,不反急躁冒进,是片面的,应该两个都反。起草组听取了该意见,最后通过的时候也是这两方面都照顾到了。这一次报告里面加了反急躁冒进,毛泽东当时没说话,没表示反对。

到了1957年,周恩來、胡乔木、彭真到杭州,毛泽东才对他们讲,1956年反急躁冒进,他的心情受到压抑,整个一年心情不舒畅。直到1957年,毛泽东才把他的意见说了出来,他不赞成反冒进。次年召开南宁会议的时候,毛泽东把1956年反冒进的那篇社论批评了一下,当时没点刘少奇的名字,被批评得最尖锐的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陈云。

为什么南宁会议前,毛泽东反对反冒进,没有提出来,却在会上专门就反冒进提出尖锐批评呢?对于毛泽东的这样一个反复过程,如何理解?

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要管总的和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所以各方面都要考虑到。虽然左、右两种倾向都要反,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反什么,重点反什么,应该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倾向来决定。这样解释,对毛泽东的反复,恐怕是能够想得通的。

总之,胡乔木按照刘少奇以“十大关系”为纲的意见起草了政治报告最初稿。其后,共计修改达80余稿,而毛泽东自始至终地主持讨论和修改。刘少奇作为起草工作的负责人,同毛泽东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报告起草的每一稿几乎都送毛泽东审定。两人在这期间信函来往十分频繁,很多问题都经过共同商量才最后确定下来。

直到1956年9月14日,即政治报告在大会宣讲的前一天,毛泽东还审阅修改了刘少奇送来的“国际关系”和“党的领导”部分的清样,并在给刘少奇的信中说:“你在其余地方有修改,请直付翻译,并打清样,不要送我看了。”

应当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党的八大,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是有过分歧的。但这主要是具体工作层面上的分歧,在主导思想和主要方面刘少奇与毛泽东是一致的,刘少奇是尊重和服从毛泽东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大筹备过程中,曾设想过党的中央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由毛泽东担任主席,刘少奇担任副主席。也是刘少奇提议多设立几位副主席。经过慎重研究,七届七中全会接受了刘少奇的建议,将新党章草案的有关条款改成“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毛泽东在七届七中全会的讲话中对这个改动作了说明:“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好几道。”

据美国记者斯诺讲,1970年,在北京毛泽东的家里,他与毛泽东深谈了5个小时。毛泽东告诉斯诺,他与刘少奇最后的破裂是在1965年1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刘少奇拒绝在党的机构里进行彻底清除资产阶级分子的运动,另一个是他继续追求恢复中苏友好的努力。”(摘编自《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猜你喜欢
陈伯达胡乔木刘少奇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迟暮之年的周扬与陈伯达
来而不往
《陈伯达传》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理论之争与周扬之死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