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恒
摘 要 面对企业和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培养不断向实用性靠近。目前高校财经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创新性创业人才,例如财经类院校存在着将财经专业的优势与人才培养相链接,培养出创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的关注,并明确发布的关于高校深化改革的相关规定 。近日,教育部强调了创新创业人才的方针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平台三个方面的要求,并要求老师、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谋划,通过不同渠道尽心尽力提出建议。为了实现财经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本文对人才培养的状况进行总结、创新创业人才含义进行剖析、培养过程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现今,高校的学生培养方式采取“工学结合”。在教育规定的规范下,高校培养财经实用型人才中运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重视财经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高校通过学习国内外先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来提升财经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财经类教学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与当地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真正的企业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地方,还是帮助学生进行企业实习的通道。因此,“工学结合”在高校之中很受欢迎和认可,它是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完美对接
二、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含义
所谓的创新型人才是不仅身体素质良好,而且是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都具备且拥有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人。但所谓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一定的财经专业的能力必不可少。我国的财经专业有它自己的优势,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财经学习存在共同点,因此就让财经专业创新型人才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人才。侧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是其他专业人才的特点,而财经类专业人才则专注于管理、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因为高校财经方面的专业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所以高校要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经类人才。
高校进行创新财经教育时要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爆发力,教师要改变成旧的教育观念,既要遵守课改的规定,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自己为辅,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创新意识。高校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积极互动,那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就会加快进程。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还是不成熟的。即使我们不断的吸收别的学校或国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第一个限制因素是国内环境不适合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因为缺少政府的帮助,企业也不是十分热衷。第二,从模式自身出发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个公式、一个计算题,它是一种模式,需要人来运用,同时也需要人来管理和组织,只有进行管理和组织,模式才能正常的运行,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不然就是口号。第三,人才模式的运用与多方面有关,例如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管理部门、教学方法等,而这些方面我们并不成熟,所以“人工结合”模式很难完全实施。第四,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第五,专业和专业之间不是相同的,即使相同也是部分相同,有可能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专业可以,在别的专业就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复杂性
电子商务、金融、会计等专业是财经类的分支,类型多种多样,有不同的人才,如服务业、管理层、技术型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服务人群,不同的就业环境,因此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模式大相径庭,那么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就会影响他们的适应能力,例如表达能力、团结意识、自主能力、抗紧张能力等。所以,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财经类创新型人才来说二者都必不可少。而现有的培养模式只注重对其专业技能的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则不重视,甚至是没有提过。结果就造成财经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线与计划南辕北辙。
2.培养模式的繁杂性
把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高校培养财经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工作十分繁杂。而且,很明显,财经类不同专业之间繁杂各异,不同专业之间的难以达成一致。要培养财经类专业人才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技术和适应能力,那么专业的实训必不可少。对于财经类人才来说仅仅拥有创新精神是不够的,他们要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做出具有特色的方案。因此,在相关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下,不成熟的培养模式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问题。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借助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加速其进程。
3.培养过程的多变性
在有关财经类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强化他们对于相关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以及相关财经的课程。关于人才的培育计划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措施或手段,相关课程应与公司想一致,若背景不同,则对相关财经证书的认可程度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各级高校所安排的相关工作的地点相对密集,岗位数量也有所欠缺,这就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匮乏。在改革方面,有关财经的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不多,这就为培养财经类人才带来了难度,同样也抑制了改革的进展。
四、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1.明确财经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即结合财经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要素特征与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强化学生的
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
针对人才的不同特点进行挑选选拔,安排到他们合适的岗位,以达到优化企业的财经构造的目的,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的领域,使经济的整体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通过实行相关政策进行更为灵活的运用和更有效的措施,例如将非核心辅助性的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或者将退出部份职工,分流回家或安排到其他地方工作,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富余人员有更多的工作选择。三、在外来人才应与内部市场相融合,避免人才分布不均的现象。
3.建立并完善创新教育实验教学体系
在相关财经类课程的改革时期,正处于创新起步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方式,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能够产生一个统一结论并形成文件,并在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中列举出来,同时提出实验教学要求,同时配备相应实践教学设施。
五、总结
综上,各高等院校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出相关的财经类型人才,这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要认真考虑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创新型人才的水准。高校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例如开发相关实习项目,进行有效的实际改革,构建更为全面的体制,并分享成功案例。这不仅使教学质量可以解决原有人才缺失问题,高校培创新型财经类的人才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还响应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主张。
参考文献:
[1]刘永章.论财经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7(4):23-25.
[2]刘峻峰.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10-11.
[3]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19-21.
[4]于树胜,王秀芳.制约财经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
[5]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3):292-295.
[6]纪宝成.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J].求是,2016(24).[2]
[7]刘灿.高等财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8]张红,梁小婉.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6)96-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