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用占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靠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连续增收,这是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在我国粮食持续增产增收过程中,化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从农业部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发展目标以来,努力控制化肥使用量,在不增加化肥使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農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目标。这就需要走一条技术创新和模式改变的化肥零增长发展道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从阐述分析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入手,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改变,在不增加化肥使用量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肥;零增长;技术创新;模式改变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06
农作物产量的增加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地使用化肥等肥料,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并非化肥使用越多效果越好,需要合理地控制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增产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这也恰恰是我国农业部专门提出争取在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原因所在。2015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1]。如何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成为一个核心议题。
1 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分析
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会危害土壤质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危害具体如下:农田中过量使用N、P、K等单元素化肥,不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不但造成这些营养成分的浪费,还会导致土壤的固结、酸化和营养失衡,使得土壤不再松软,墒情不佳;过量使用化肥还可能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因为作物无法正常吸收营养成分,导致种植出来的作物失去应有的味道,品质大打折扣,且极其容易腐烂变质。由于化肥用量超标,也会给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带来威胁,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走出去”,会对食用农产品的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果过度使用氮肥,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部分则被分解后进入大气,增加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还可能有部分氮、磷及钾肥被雨水及农田灌溉淋溶流失,造成江河湖泊及地下水污染[2]。据此不难得知,努力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无论对土壤、农产品本身还是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改变,力争2020年在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目标的前提下,农业继续增产,农业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2 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具体对策分析
2.1 走技术创新之路
这里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依据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产品的特点进行工艺和农艺的不断创新和研发。要加大对新型化肥产品的开发研究力度。近些年来,随着生物有机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产品的相继问世,它们以优质的性能广受农业种植者的青睐。这些肥料的优点主要是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能对土壤的理化性能加以改变,能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且肥料利用率会显著提升。通过山东农业大学对花生、生姜在使用专门研制的植物营养调理肥料后增产即可表明新型肥料产品较高的性价比;要不断研究创新替代技术。秸秆还田、有机肥、绿肥等替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中营养成分,使土壤得到改良,也会对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恰恰是猪粪、牛粪等有机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原因所在。但是现阶段对这类肥料的脱水、除臭和无害化处理等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要积极研究推广应用新型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硫包膜、水溶性硅以及聚酯酸铵等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是将植物必需点营养元素进行工艺创新改性或对现有的工业食品行业的下脚料进行乳化改性,使其除了具备植物营养作用外,还具有缓释、长效、螯合、抗酸化/抗盐碱、抗重金属等功能[3]。应用这些新型植物营养功能性材料,能够较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农产品产量,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2 大胆进行模式改变创新
实现格局突破甚至颠覆。在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离不开模式改变创新。这里的模式改变绝非在原有格局空间内“折腾”,而是大胆地尝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格局的突破甚至颠覆。要实现横向交流和区域协同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零增长应按照军事改革的方式进行,对于涉农的科技工作者,最好打破区域限制,实现横向交流,能够跨学科地进行农业技术扶持,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要尝试着在不同区域内开展联合和协同作战,实现跨区域的技术攻关,通过互相取长补短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只有打破区域限制,才能将研究得出的最新技术成果快速试验于某个试验示范点上,才能通过系统试验得出综合试验数据,确认后再进行更大区域的普及和推广。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一个规格较高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和指挥,系统地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目标实现;要开展更大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都不能“闭关锁国”关门搞研究,必须打破学科和领域限制,综合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加快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我国开展跨学科科研并收到较好效果的绝非只有清华大学与农业科学家合作研究出来的高效的包膜材料,这样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要大胆加强与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助他们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农业科学家实现互补,跨学科地搞农业水肥一体化和种肥同播等科研,共同为我国农业生产献计献策;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贡献较低,这就要求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大数据、互联网+等引入农业生产领域,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时空成本、人力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和个性化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农业生产要在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的目标,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社会、企业、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需要立足我国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和模式改变,在综合利用农业机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物科技和物联网+等资源的基础上,真真正正走一条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的“减肥增产”之路。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生产才能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才能天蓝水清,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就是积极、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改变,只有坚持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才能更有信心地用最少的土地,养活最多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EB/OL]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1503/t20150318_4444765.htm.
[2]王立士.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零增长技术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18):9.
[3]王宗抗,邓宝元.化肥零增长,技术创新与模式改变兼行[J].化工管理,2016(11):89.
[4]任卓辉.试论化肥实现零增长需要科技政策双支撑[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3.
[5]宋飞,曲军.科学施肥与作物优质高产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
[6]郑微微,易中懿,沈贵银.江苏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的路径与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17(2):107.
作者简介:刘子晶(1978-),男,山东汶上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肥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