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舜
摘 要:2016年有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2017年又有文件指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专业技能提升……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为进一步提升澜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本文从几年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实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澜沧;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216
1 澜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基本情况
澜沧县农广校承担完成培育任务1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培育任务50人,完成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100人,为新型职业农民150人,合格率100%。
2015年完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育任务100人,设置普洱茶生产专业,任务完成率100%,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合格率100%。
2016年承担完成省级培育任务140人,任务完成率100%,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140人,合格率100%。完成国家级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00人,任务承担率80%,任务完成率100%,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合格率100%。
2 主要做法
2.1 搞好产业调查,摸清培育对象
根据澜沧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提前摸清产业规模、发展状况、存在短板和学员组成等情况,确定培育专业和主导产业,按照培育目标、农民“我要学”意愿强烈、示范带动面大、年龄在16~55周岁的职业农民作为培育对象录入学员库,供培训时选择。
2.2 制定精准实施方案
在确定培育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云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参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从工作思路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标准、实施范围和主要工作、创新培训内容、保障等方面制定精准实施方案。实行全程精准、全程结合产业、全程免费跟踪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3 选择锁定培育对象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产业村组干部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录入系统学员库后,锁定为培育对象。
2.4 准备开班培训
准备好教材资料、集中培训场地、学员食宿点、实习实训场地、教学耗材等;配备教师。从事先建立好的师资库中抽取培训教师,并由授课教师精心备课,准备好质量高、农民容易听懂的课件和视频资料;成立教学班,实行班级管理。按照教学大班100人,小班30~50人,设置教学班,整理电子版和普通版档案,按照1班1案实行动态管理。
2.5 实施精准培育
开班培训,用1节课作为开班典礼,内容为主管部门领导动员讲话,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办公室领导和财政局项目相关人员上第1堂课,讲解项目来源、目标任务等基本情况,并对学员公示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补助标准等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分阶段开展集中培训、实习实训、参观考察、生产实践、跟踪服务等形式多样性教学活动,农业和财政部门在培育实施中间阶段检查1次,培育结业时进行检查验收。
2.6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
通过县电视台、市电视台,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云南省农业厅网站、报刊杂志等媒体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动态、典型事迹,制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况影音影象资料,供宣传和监督使用。
3 主要收获
3.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深得人心
2016年澜沧县被列为项目示范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比较重视,农业部门主抓,农广校责无旁贷成为培育的主体,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主、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村组干部等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报名参加新型職业农民培育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深受农民欢迎,深得人心。
3.2 培育制度框架逐步形成
通过几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实践,澜沧县60%的村组干部,74%的种养殖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都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按照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正常实施,生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专业技能型“三类协同”发展,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3.3 打下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基础
澜沧县农广校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能,应用好办学体系优质教学资源。目前已构建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职业学校、农业龙头企业多方培训资源参与的培训机构;形成了农广校实施培育,项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与组织、跟踪服务,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协助摸底调查,推荐学员参加培育的基层培育网络化组织,为进一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一批培育出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正能量
经过学员回访调查,澜沧县培育认定的595名新型职业农民,386户已经成为澜沧县新型农业主体的带头人,占认定人数的64.9%,增加收入幅度为15.4%,带动周边农户应用农业新技术12项,面积164km2,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0.2%,在边疆民族团结、产业带动发展方面发挥着很好的正能量。
4发展动力
4.1 以认知思想为发展动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一定要提升培育对象的目的意义,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具有深刻理解,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摆在思想动力的应有位置上。二是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实施范围、主要工作和实施内容的全面理解,从有力保障的措施,工作经费的保障,项目实施的方案,培育时间的充裕等众多方面,形成有效结合产业周期发展的内需动力。endprint
4.2 以能力提高为培育动力
澜沧县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具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的实践经验,应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作为发展动力,提升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完善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提高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教育培训格局,促成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角色的养成,使管理和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
4.3 以知识渴望为教育动力
澜沧县内居住着26个民族,其中有直过民族3种;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差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1年,文化水平不高,对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极其关心,并且,十分渴望学习农业科技和技能,因此,应将澜沧县居民渴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强烈愿望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
5 相关对策
5.1 認清形势,提高认识
由培训机构主动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多请示、勤汇报,汇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用真心感化真人;规范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细化工作内容,切实把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关;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事例的宣传,用事实感人,让相关部门和社会逐步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并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出台落实,让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5.2 健全农广校体系,为澜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坚强支撑
2016年文件指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2017年文件再次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广校的基本职能,确立了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重要地位,为农广校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基层农广校将抓住机遇,主动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汇报,让基层农广校教育培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强对教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专、兼职教师组织管理和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5.3 注重学员选拔培育
以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管理技术骨干人员为主要对象,进行培育,提高他们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并根据培育进程和学员教学反馈,不断调整教育培训方法,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使学员“学、思、行”结合,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5.4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方面的协调沟通和监督指导
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管理规范、使用统一,能正常发挥资金效益,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工程真正成为强农惠农的民心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