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观察

2017-11-17 12:58王素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小儿

王素珍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科 濮阳457004)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观察

王素珍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儿科 濮阳45700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发育商 (DQ)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33例 (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例(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比干预前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等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除适应行为及大运动行为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外(P<0.05),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交改善并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提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效果,改善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等,提升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小儿脑瘫;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妊娠期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各种因素引起患儿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最终导致患儿出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一类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患儿多伴有视觉、听觉、语言等障碍,且多有智力低下、精神呆滞、癫痫等伴发症状。随着医疗技术、新生儿医学及围产期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危重症新生儿存活率逐年上升,而脑瘫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文献报道,国外脑瘫发病率上升明显,为1.5‰~2.5‰,国内脑瘫发病率为0.18%~0.14%[2]。小儿脑瘫作为一种难治性、永久性、非进行性的大脑损伤疾病,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有研究认为婴幼儿尚处于发病早期,身体各器官及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固化,可塑性较高,因此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儿康复,降低致残率[3]。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对比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脑性瘫痪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 9个月 ~3岁,平均(1.9±0.6)岁;按障碍类型分为单纯痉挛型16例、肌张力低下型11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混合型6例;按肢体分为单瘫8例、双瘫15例、三肢瘫7例、偏瘫6例、四肢瘫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2.8岁,平均(1.8±0.9)岁;按障碍类型分为单纯痉挛型15例、肌张力低下型13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混合型4例;按肢体分为单瘫9例、双瘫15例、三肢瘫8例、偏瘫5例、四肢瘫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及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儿均符合:(1)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中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患儿为非进行性脑损伤;运动障碍病变部位在脑部;婴儿期出现症状;可伴有癫痫、智力障碍、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非暂时性发育迟缓。(2)患儿均为我院初诊,且年龄小于3周岁。(3)患儿监护人知悉、同意并能配合完成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为准确评估疗效,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所选对象均已排除:(1)研究期间进行过外科治疗者;服用抗痉挛、抗癫痫类药物者;注射过肉毒菌素者;(2)患儿曾经或正在参与其他康复疗法者,如Bobath疗法、Vojta疗法、针灸及推拿治疗等;(3)监护人或患儿不能配合研究者。

1.4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叮嘱监护人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患儿除给予上述常规医护外,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及家庭康复指导等。(1)心理护理:主要包括监护人及患儿的心理护理。因患儿年龄小、治疗时间长,家属易对未来的不可预知产生烦躁、焦虑及不配合的抑郁情绪。因此应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及预后等,通过专业的知识解答,帮助家属克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减轻家属思想负担。同时多与患儿互动,互动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柔,且经常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帮助患儿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稳定患儿情绪,进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和配合度。(2)饮食护理:饮食是确保患儿营养供给、营养均衡的重要途径。对脑瘫患儿的饮食应有针对性,保证患儿日常活动所需热量摄入同时,特别要注意微量元素(钙、铁、锌等)及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因患儿年龄尚小,多伴有吸吮、吞咽、咀嚼困难,建议患儿少时多餐,结合患儿咀嚼、吞咽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类型(流食或半流食),患儿食物种类可包括米粥、米糊、新鲜瓜果蔬菜、牛奶、豆浆、鸡蛋等及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食物,尽量少食辛辣类食物。(3)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医护对患儿直接操作和指导患儿监护人操作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头部康复护理、四肢训练、坐姿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及语言训练等操作[4]。(4)家庭康复指导:家庭康复指导除包括上述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外,要加强康复训练的技能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为指导监护人熟悉掌握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培训方法包括治疗演示、手把手教学、家长课堂操作、家庭操作作业等。2周为1个护理周期,每个护理周期进行1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疗效判断及上述干预内容的执行监督及指导,4个护理周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估。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患儿干预前后发育商(DQ)状况,DQ状况考核内容包括:患儿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5个维度,分数越高,发育越好。疗效标准[3],(1)治愈:患儿瘫痪肢体功能明显好转,肌张力基本恢复,智力、语言发育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且异常姿势全部消失;(2)显效:患儿瘫痪肢体功能、肌张力恢复明显,智力、语言发育有明显提升,异常姿势基本消失;(3)有效:患儿瘫痪肢体功能、肌张力、智力、语言发育等有所提升,异常姿势不太明显;(4)无效:未达到上述改善标准,甚至恶化。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行t检验。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康复有效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经早期康复护理后总有效33例(82.5%),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28例(70.00%),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DQ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除适应行为及大运动行为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外(P<0.05),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交改善并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提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D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DQ评分比较(分,±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多研究认为其致病与遗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宫内或新生儿窒息、宫内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因素有关[5]。目前对脑瘫的治疗尚无突破性研究进展,多研究认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陈燕惠[6]在儿童脑发育与行为干预中指出,行为干预对儿童智力开发,减轻及补偿脑功能损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认为,婴幼儿时期大脑具有发育快、可塑性强的特点,此时进行早期干预,可通过大脑功能变更或代偿弥补因大脑损伤所致的神经缺陷。人脑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是5岁以前,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是4岁以内;若此阶段通过特殊训练,对相应运动行为能力的开发和代偿具有明显效果,一旦错过该发育期,即使获得了这种能力,也可能不易达到更好的水平。石胜萍[7]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不同年龄段小儿脑瘫,结果提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总有效率呈负相关性,6个月以下新生儿干预总有效率高达98.06%,其次为 6个月 ~1岁 87.76%、1~3岁76.67%,对3岁以上患儿干预效果最差,总有效率仅为60.00%。

本研究观察组40例患儿给予药物、心理、饮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及家庭康复指导等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考虑到研究对象均为婴幼儿,因此护理内容多包括患儿及监护人两方面。结果显示:患儿康复总有效率高达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同时,观察组患儿在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笔者认为,因患儿年龄尚小,除减轻患儿自身心理压力外,更多的是需要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工作,是保证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只有缓解了家属对疾病存在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顾患儿,提高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杨锦[8]通过对患儿及家属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康复治疗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认为通过给予家属支持、关怀和帮助,能有效消除家属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压力,进而提升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加速患儿康复治疗过程。

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其运动的缺乏易导致患儿肠、胃等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同时,患儿多伴有吸吮困难、吞咽及咀嚼障碍等,使患儿产生偏食、厌食、拒食等现象,若长期饮食不规律、不均衡将导致患儿营养失衡,甚至发育不良。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可食用食材本身相对较少,因此在康复护理中应加强饮食指导,保证患儿身体健康是康复治疗基础。李玉秀[9]通过采用中医辨证方式为患儿提供饮食指导,结果显示通过喂养指导、营养补充及中医调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患儿免疫力效果明显。另一方面,饮食中微量元素的摄入也尤为重要。李莉[10]研究认为脑瘫患儿生长发育中微量元素Cu、Zn、Ca、Mg、Fe等至关重要,如若缺乏可能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临床建议给予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目前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围绕智力开发、语言训练、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对这些方面的训练应尽量做到科学全面、简单细致,既要符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又要便于患儿家属长期操作。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家庭的积极参与对患儿康复非常重要。张玲[11]等研究指出,家庭的态度决定着患儿康复治疗的时间,治疗时间的长短又决定着康复治疗效果。因此康复训练不能仅局限于医院治疗期间,更应纳入到患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们除了直接为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还有意识地指导家属参与到患儿的康复训练中,让家庭康复训练成为医院治疗的延续、延伸,不仅能提升康复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治疗时间,还能有效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效果,改善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等,提升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衡庆鑫,冯燕华,孙武权,等.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4):65-69

[3]张晓晓.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1):3281-3283

[4]高青.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41-42

[5]张智香.高危因素与小儿脑性瘫痪关系的研究[J].淮海医药,2007,25(6):585-587

[6]陈燕惠.儿童脑发育与行为干预[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2):897-899

[7]石胜萍.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42

[8]杨锦.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及患儿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919-921

[9]李玉秀.脑瘫患儿饮食的辨证施护[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6,20(12):3321-3322

[10]李莉.微量元素含量与小儿脑瘫生长发育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79-81

[11]张玲,伍竟,康怀鑫.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2):51-53

R473.7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95

2017-08-11)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小儿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夜盗小儿(下)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