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维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 郏县467100)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周思维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 郏县467100)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O、ET-1含量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分娩结局,临床疗效显著。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卡托普利;硝苯地平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是孕妇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母婴安全。其发病机制与胎盘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其中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是重要的舒张因子,具有维持妊娠期高血流、低血压的作用;内皮素-1(ET-1)为最强缩血管活性物质,参与调节血压变化[1~2]。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发生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降压、扩容、解痉、改善微循环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9.85±4.15)岁;孕周 33~38 周,平均孕周(35.42±1.43)周。对照组:年龄 23~36岁,平均年龄(29.34±4.26)岁;孕周 32~39周,平均孕周(35.25±1.52)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国药准字H46020421)口服治疗,初始剂量10 mg/次,2次/d,每3天依据血压变化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20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国药准字H20067928)治疗,初始剂量6.25 mg/次,3次/d,依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12.5 mg/次。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收缩压下降>30 mm Hg,两个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20 mm Hg,收缩压下降10 mm Hg~30 mm Hg,但血压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含量,试剂盒由晶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3)比较两组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ET-1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O、ET-1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O、ET-1含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O、ET-1含量比较(x±s)
2.3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43例、剖宫产分娩5例;对照组自然分娩34例、剖宫产分娩13例。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9.58%(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34/47),剖宫产率 10.42%(5/48)明显低于对照组27.66%(1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3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于<18岁初产妇或>40岁初产妇,发病率为5%~10%,患者多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子痫[3]。本病治疗关键为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
硝苯地平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有助于扩张小动脉,解除外周血管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邓小琴[4]研究发现,硝苯地平药物浓度高,半衰期长,因此能起到长效、平稳的降压作用,避免对机体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造成损伤。但单一使用硝苯地平易引发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换,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缓激肽的活性,提高NO释放量,同时降低ET-1含量,卡托普利还有利于舒张血管,阻抗血小板凝聚,防止冠状动脉痉挛。另外,卡托普利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促进钠排出,可减少水钠潴留,有效缓解水肿[5]。将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增强降压效果,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减少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 NO、ET-1含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综上所述,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代维栋,杨爱君.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引产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754-755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73
[3]王克涛.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3):95-98
[4]邓小琴.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58-160
[5]祝娜.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2):36-38
R714.2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25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