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许昌461100)
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探查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杨进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许昌461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探查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剖腹方法进行探查,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比较两组的诊断情况、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疾病探查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他各项术中和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探查及治疗,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急腹症;胃肠外科;腹腔镜技术
急腹症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主要特点有病情重、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及发病较急等[1]。以往多选择剖腹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探查,目的是了解致病原因,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腹腔镜技术能够避免部分非必须的检查,也不会对患者形成明显创伤。本研究具体分析了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探查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2±4.2)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5±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术前检查证实为急腹症者;必须实施探查手术者;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者。
1.3 排除标准 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生命体征缺乏平稳性者;存在消化道出血或者腹腔出血症状者;具有腹部开放性损伤或者外伤者;术前检查证实具有腹腔间室综合征或者存在腹部高压症状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手术开始前完成尿管和胃管的留置,常规抗炎和补液。对照组采用剖腹方法进行探查,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首先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接着从患者脐部位置将腹腔镜插入,进腹后对患者的发病位置进行观察;如果处理存在难度,适当进行小切口处理;如果仍然无法有效探查,应该及时转为剖腹探查,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诊断情况、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包括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录入,然后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探查结果比较 两组的疾病探查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探查结果比较[例(%)]
2.2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s)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皮下瘀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出现肠粘连2例,切口液化3例,皮下瘀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技术最早应用于人体是在20世纪10年代,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渐渐广泛地应用于外科诊断与治疗中,对于一部分无法借助常规检查确诊的急腹症患者,手术不仅是诊断方法,同时也是治疗方法。剖腹探查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探查结果,但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影响术后恢复[3]。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具有微创性,并且通过腹腔镜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局部病灶,更直观地观察腹腔情况,及时正确诊断术前原因不明的患者[4]。腹腔镜技术也能够避免因探查的盲目性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如果患者病因不复杂,可以直接在全腔镜下完成探查;对于复杂病因的患者,也可以借助小切口完成探查,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5]。腹腔镜探查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其不会对患者腹腔造成严重干扰,所以,术后胃肠道功能能够更快恢复,也能够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6]。
本研究对两组急腹症患者分别进行了剖腹探查和腹腔镜探查,结果表明,两组的疾病探查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腹腔镜在小切口下操作,要求更高,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增加了手术时间;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探查及治疗,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1]王连鹏.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中的实际应用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32):167-168
[2]张庆鹏,卫勃,陈凛.腹腔镜在65岁以上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8):797-800
[3]章桂喜,黄勇平,樊敬文,等.腹腔镜用于诊疗阑尾炎及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134-136
[4]傅继勇,陈超.急腹症行腹腔镜手术失败后再手术原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6):608-610
[5]黄劲洪.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95-96
[6]连彦军,曹赣,徐宁,等.腹腔镜诊治胃肠道急腹症146例[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5(3):42-44
R656.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18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