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明城墙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

2017-11-17 06:53:33王琳婷王雪晴王晓艺马绍伟姜卫兵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明城墙山门绿道

王琳婷,王雪晴,王晓艺,任 薇,马绍伟,姜卫兵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南京市明城墙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

王琳婷,王雪晴,王晓艺,任 薇,马绍伟,姜卫兵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国内目前对绿道的建设和使用还处于探索时期,对已经建成的绿道使用情况及使用者满意度进行研究,可为科学的绿道规划建设和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研究以南京市明城墙绿道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绿道使用者的问卷调查,采用POE等方法,对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使用特征及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明城墙绿道系统空间优化的具体建议。

明城墙;绿道;使用后评价;南京

20世纪90年代,绿道系统的理念被引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有的研究一部分集中于介绍国外绿道理论和相关概念以及国外开展绿道实践的规划和评价方法,一部分集中于介绍绿道的详细设计案例,而绿道实践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1]。在绿道实践方面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仅处于理论假设阶段,以绿道理论反思中国绿地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的探讨,而对已建成绿道的使用者、使用情况及感知的研究却少之又少[2]。

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从使用者的角度,评价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情况的理论研究。具体而言,是利用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式,通过收集使用调查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了解使用者对调研对象的评价。美国学者马库斯和弗朗西斯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提出:“POE是对经过设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广义的使用状况评价是对建筑或景观行业的治理和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以供设计品质得以改进的一种方法[3]。

笔者将POE方法应用于绿道,对南京市明城墙绿道进行使用后评价,了解绿道使用者的具体需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绿道设计决策的影响及设施的运作情况来为该地区的服务设施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提供依据并为将来绿道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整个城市的绿道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以南京市明城墙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状况分析,以及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来了解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对绿道的感知及满意程度,对城墙绿道各段的差异和使用者的喜好作出对比,从而对绿道的风貌控制标准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分析,进行抽样调查,从明城墙全部绿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7段进行调查: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后半山园小门、正阳门—通济门、长虹路—三山门、三山门—清凉门、清凉门—草场门和定淮门—挹江门。

研究小组于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选择秋(9月)、冬(12月)、春(3月)3个季节进行调研,每个季节调研时长为2 d;为了保证问卷能够覆盖到不同的使用人群,小组针对7段不同的绿道,每天分为上午、中午、下午进行3次观测,共计21次样本调查,发放问卷630份,回收有效问卷592份。

关于绿道综合环境评价体系(基于使用者角度),研究小组邀请绿道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对 17项指标要素(自然要素、园林景观要素、游憩要素、人文要素和管理要素共5大类)进行评价,按照里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共设立了以下5种满意等级: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在数据统计的时候,分别赋予从5到1的分值[4]。

2 南京滨水、城墙绿道调查及使用状况评价

2.1 城墙绿道使用量分析

绿道使用量的调查采用定点观察法,即在7段绿道中分别选定观测点(出入口位置),对来往游客的

性别、年龄、团体规模进行观察与记录,共记录人数为1 920人。

2.1.1性别×地点交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图1):在绿道7个观测段的观察中,男性共计995人(51.8%),女性共计925人(48.2%),比例大体相当,男性出行人数略多。

图1 明城墙不同段绿道游人性别数量分布

根据性别×地点的交叉分析可知,绿道的使用量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基本持平,但也存在个别差异。如在长虹路—三山门段的男性使用者明显高于女性,因这一段绿道狭长、临水,且较为单调,女性多不愿单独到这里,多与男性共同出行;而男性则有不少独自在绿道进行散步、锻炼及钓鱼等活动。定淮门—挹江门段则是唯一一段女性使用者多与男性的一段绿道,原因是周边居住区较多且有高档别墅,此段有几处开阔的场地,适合孩子活动,故而带孩子的母亲较多。除定淮门—挹江门段,其他段绿道男性使用者均多与女性,说明在性别层面上,男性普遍比女性更热爱锻炼。

2.1.2年龄×地点交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图2):在7段绿道的观察中,青年共828人(43.1%),中年共875人(45.6%),老年共217人(11.3%)。绿道的使用者中,主要人群为中年人。

图2 明城墙不同段绿道游人年龄数量分布

根据年龄×地点的交叉分析可知,绿道的使用量在年龄层次上差异显著,且不同段的绿道之间年龄层次差别较大。玄武湖段、紫金山段以及石头城段绿道,由于靠近玄武湖景区、中山陵景区及清凉山景区,绿道中活动人数较多,此外还聚集了部分游客,他们主要以中年或青年人为主,故这2段绿道中,中青年占比较高,且青年人数远高于老年人数。在光华门,长虹路至三山门及三山门至清凉门段,绿道的使用人数较少,青年、中年、老年人数比例也较为均衡,以中年人为主,也是整个绿道中老年人数比例较高的几段绿道。

2.1.3团体规模×地点交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图3):在7段城墙绿道的观察中,单人出行的共计714人(37.2%),2人或2人以上团体出行的共计 1 206人(62.8%)。说明总体上,绿道使用者以团体出游的居多,根据观察,团体类型以年龄相近的人群集体活动、老人带小孩散步等方式为主。

根据团体规模×地点的交叉分析(图3)可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团体在绿道的使用量上比例较高;在人群稀疏的地方,单人在绿道的使用量上比例较高。

上午时间段,三山门—清凉门段的单人出行量明显多于团体,玄武门—解放门段的团体出游量明显高于单人使用量;中午至下午时间段,团体出游量逐步增加,部分区域明显多于单人使用量,说明团体出游的使用者多集中于中午至下午时间段,上午依然以独自晨练的人群为主要的绿道使用者。其中玄武门—解放门段因为玄武湖景区的关系,团体出游量格外多。

周末期间,多以团体出行为主,且团体出游的分布重点区域从工作日的太平门—后半山园小门段附近变为玄武门—解放门段附近,说明周末假期,使用者更喜欢集体出游,且集中于著名景区(如玄武湖景区)和交通便利的区域,体现出绿道建设需要考虑串联景点和连贯交通的特点。

图3 明城墙不同段绿道游人团体规模数量分布

2.2 城墙绿道使用者情况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将7个样本区段归类为3种特征区段: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后半山园小门合为景区周边绿道段;清凉门—草场门、定淮门—挹江门合为公园附属绿道段;正阳门—通济门、长虹路—三山门、三山门—清凉门合为普通绿道段。对每种使用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于在这3段没有明显差异的因素进行绿道整体分析。

2.2.1使用者到达绿道的距离和使用方式分析表1表明,景区段绿道使用人群主要为中远距离、外地游客,本地居民人数虽多于其他段,但占比较小,说明旅游景点的存在对于距离绿道不同距离人群的占比情况起到很大影响;公园段各个距离层级的人数占比均衡,说明不仅建设良好的绿道可以吸引附近居民前来锻炼休憩,其所依托的公园也可以吸引较远距离的居民前来游赏、参观;普通段的使用者与绿道的距离多为2 000 m以内,且500 m以内人数占比明显上升,说明普通绿道主要是服务于其附近居民,供日常休憩锻炼。

大部分绿道使用者都会采取就近原则,但远距离吸引人们使用的绿道主要是景区段绿道,其次是公园附属绿道,最后是普通市区绿道。

使用者到达绿道的距离和到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距离2 000 m以上的使用者大多选择开车、乘坐公交车以及少量骑自行车的方式,1 000~2 000 m的使用者选择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1 000 m以内的使用者大多选择步行到达游玩的方式。一般到达距离较远的使用者,会选择开车到达,距离近的使用者,大多会选择步行的方式。

2.2.2使用者使用绿道的目的和选择绿道的理由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表2),景区段与公园段的使用者目的主要是运动或娱乐,这与绿道所在的景区与公园本身的观赏性较高、绿道建设完善有关,同时也符合绿道的主要功能;普通绿道的使用方式较为多样,由于缺乏观赏性,建设不完善,绿道的主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将其作为交通通道经过的人占有相当的比例,人群流动速度快、滞留少。

表1 明城墙绿道不同特征段使用者到达绿道的距离

表2 明城墙绿道不同特征段使用者使用绿道的目的

关于选择该绿道的理由调查显示,45%的使用者选择理由为该处景色优美,25%的使用者选择理由为方便到达,另有23%的使用者因为绿道相较于市区景观来说较为清静,7%的使用者选择其他理由。这说明绿道目前的作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风景优美、噪音小、交通便利的活动通道;在后续关于明城墙绿道的综合环境评价中,可以看出使用者更加注重绿道的自然要素和园林景观要素。

2.2.3使用者使用绿道的时间、停留时长和使用频率分析表3显示,景区段、公园段和普通段在使用者的绿道使用时间方面有明显差别。景区段绿道内上午、中午、下午时段使用绿道的人数大体相当,因为处于风景区,风景及游憩设施较好,基本从早到晚都会有游客经过或在此停留;公园段绿道使用频率最高的时间段是下午,因为公园段绿道的主要使用人群为中老年人,他们大多退休在家,时间选择上较自由,因而可以选择气候适宜且悠闲的午后时间出游,其次上午时间晨练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而中午由于属于饭点时间,公园内游玩人数较少,而在城内普通绿道段,有很多人使用绿道是因为交通通行,所以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在中午时段使用绿道,占总数的14%。

表3 明城墙绿道不同特征段使用者使用绿道的时间

表4 明城墙绿道不同特征段使用者在绿道停留的时长

绿道停留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表4),3段绿道由于使用情况不同,游人停留时长也有差异。在绿道停留时间在30 min以内的多是中午时间段或仅仅从绿道通行的人群,因此3段中市内普通段停留30 min以内游人较多。但是总体来看,三段中停留时间在1 h以上的人群都占了很大一部分,说明绿道对使用者的影响较大,已逐渐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表5表明,一周1~3次及以上的人数均占了3种绿道使用频率的一半以上,说明城墙绿道的整体重游率较高,大部分使用者都是多次重游该绿道,且城内普通绿道作为交通通行段使用频率更高。总体来看,第一次使用该绿道的普遍较少。说明城墙绿道的使用率较高,基本达到了绿道建成的目的;另外,可以看出大部分问卷调查对象是多次重游该绿道,因此他们对绿道的综合使用评价具有了更高的发言权和真实性。

表5 明城墙绿道不同特征段使用者使用绿道的频率

根据调查小组的调研与访察,城墙绿道的总体使用频率高,主要得益于主流年龄层——中老年人,且他们在绿道停留时间大多超过60 min;其次是青年人,他们大多集中在下午及周末时段出游。

2.2.4明城墙及护城河对使用者使用绿道的影响分析表6显示,景区段绿道的游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城墙而来,并且较喜欢城墙的氛围,说明此段绿道内城墙对游人的吸引力较大,增加了游人在绿道游览的景观体验;由于市内公园段绿道面向的主要人群为周边居民,所以专程为城墙而来的人相对较少,但游人同样也很喜欢城墙所形成的氛围和景观;相比而言,城区普通绿道段由于很多部分城墙缺失,所以几乎没有为城墙而来的人群,有无城墙影响不大,他们仍可欣赏绿道内其他景观,体验其他活动。

表6 明城墙不同特征段使用者受明城墙影响状况

关于护城河对游人游览绿道影响的调查显示,61%的游人为水景而来,36%的游人认为有无水景无影响,只有3%的人不喜欢护城河水景,原因大多为认为河水太脏或夏天太臭,据了解,这部分河水主要位于三山门附近游人较少的绿道。

2.3 明城墙绿道综合环境评价分析

2.3.1综合环境评价绿道各段得分调查结果显示(图4),清凉门—草场门段评分最高,为4.41分,因为该处位于石头城遗址公园附近,环境优美且人群不如玄武湖、紫金山密集,所以给使用者带来了较高的体验水平;正阳门—通济门和三山门—清凉门评分较低,由于这2段绿道景观较单一,且绿道建设不完善,同时两段绿道旁的水质污染也是导致评分较低的重要原因。

图4 绿道不同段落综合评价得分

2.3.2不同构成要素评价分析及建议绿道各要素总体评分调查结果显示(图5),明城墙绿道的各个要素评分最高的为园林景观要素和管理要素,分别为4.09和4.08,其次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评分为4.0,这说明绿道使用者对绿道的景观建设和景观管理以及自然条件和文化氛围较满意;评分最低的为游憩要素,仅有3.74分,这说明绿道内的休息、服务、运动设施以及标识系统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各要素得分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要素。自然要素方面,多数段的绿道依托护城河,植物景观、自然风景等方面的基本条件较好,使用者对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整体满意度高。但具体每段情况又有所不同,其中景区及市内公园附近绿道的自然环境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段,如3段自然要素评价高于4分的分别是玄武门—解放门段(依托玄武湖公园)、太平门—后半山园小门(依托紫金山风景区)、清凉门—草场门(依托石头城公园)。

此外,在环城墙绿道的自然要素方面,反映最突出的是附近水质问题,包括一些污水的排放问题以及个别往河流倾倒垃圾的现象。还有三山门—清凉门段绿道周边居住区很多,使用者以附近居民为主,除水质以外,他们对此段的空气质量评价也很低,调查小组分析原因为周边存在一些工业区,且这部分绿道本身建设不足,植物密度不高,故而空气质量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秦淮河下游的水质监管及处理工作,加强普通无公园依托段绿道的景观建设,改善周边环境。

(2)园林景观要素。在明城墙绿道的总体评分中,园林景观要素的分值较高,说明绿道使用者对于大部分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的维护和保养比较满意。

园林建筑方面,大部分景区段的建筑都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使用者满意度高;但仍存在部分绿道该方面建设不足:三山门—清凉门地段由于绿道面积限制,几乎没有建设游憩类建筑,使该段的景观效果与游憩体验受到影响;正阳门—通济门段虽休憩座椅等设施健全完善,但居民反映缺少亭、廊等遮蔽物。

园林植物配置方面,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后半山园小门、清凉门—草场门、定淮门—挹江门段,由于位于景区或公园内部,园林植物类型丰富,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对提升整体绿道的视觉景观效果帮助极大,使用者普遍比较满意;而三山门—清凉门段受绿道宽度限制,植物配置较为死板、单一,且该段绿道紧邻居住区,绿道上种植的柳树飞絮和紫叶李等植物所的招蚊虫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三山门—清凉门段绿道少量分布一些停留建筑,可供休憩也可供雨天居民避雨;在正阳门—通济门段,由于在此处聚集休憩的居民较多,可根据居民要求适当设置一些遮蔽物。同时对于长虹路—三山门和三山门—清凉门段的植物进行部分更换,栽植一些不落毛不飘絮的植物,比如广玉兰等。在植物配置方面要多考虑附近居民的感受,尤其是占很大比例的老人。

(3)游憩要素。游憩要素方面,绿道总体评分偏低,尤其是正阳门—通济门段以及三山门—清凉门段。各段使用者普遍认为运动设施不足,特别是市内普通绿道段,缺少一些可供附近居民锻炼身体的运动设施。

其次是服务设施:厕所数量较少,对于步行的使用者而言,往往需要步行较长距离才能找到厕所,从而导致形成了不同地段的人流量出现明显差异,对绿道的整体使用率不平均的现象。比如三山门—清凉门地段,由于厕所较少且较偏,导致经常使用该绿道的中老年人反映,他们会普遍集中在靠近厕所的地段活动,而很少在其他地段活动,而且还会偶尔出现部分男性使用者随地小便的现象,严重影响绿道的环境质量和城市风貌。

部分绿道沿线市政照明不足,例如三山门—清凉门段,不仅数量不够并且很多路灯都已损坏,导致这些绿道在夜间的使用率被迫降低,使用者普遍在上午到下午5:00的时间区域内使用绿道,而对于平时上班的工薪族而言,他们的作息往往是饭后选择绿道散步的形式,由于缺少灯光照明条件,从而限制了该时段市民对绿道的充分使用。此外,在一些公共的密林区段以及离河较近的位置,缺少照明设施,也容易成为危险事故的多发地。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对于绿道这种使用人流量较大的景观形式,增加厕所的配备数量,或者根据不同出入口的人流量大小,按比例分配厕所,人流量大的地段,在每2个出入口之间设置一个厕所,人流量少的地段,每隔3个出入口设置一个厕所,而不是整条绿道线上均分。对于绿道游线的照明问题,建议部分绿道段增加市政照明线路,提高绿道的使用率,为使用者带来便利,也可防止危险的发生。

图5 绿道不同段落的构成要素评价得分

(4)人文要素。人文要素方面,根据调查,整个绿道游线将现有的历史人文景观纳入其中,除明城墙外,以及阅江楼、石头城、莫愁湖、老门东夫子庙、明孝陵和玄武湖景区等,同时加强了对历史人文建筑的修缮。

但在对原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留与修缮基础上,还需加强对于现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此外,整体绿道游线,虽然部分地段具有一定的人文要素,但某些地段如正阳门—通济门、三山门—清凉门等段,依然缺少历史人文方面的元素内涵。

在玄武门—解放门段绿道的人文要素评分为4.0,虽毗邻玄武湖景区,但由于游客太多,与绿道使用者的期待值相差较多,导致绿道使用者对于人文景观的期待较为失望,故该段绿道人文要素评分较低。

在太平门—后半山园、长虹路—三山门、清凉门—草场门、定淮门—挹江门等段绿道的人文要素得分均在4.2左右,这是由于附近的文化景点十分丰富,对于明城墙的维护效果也较好,附近居民较为满意。

正阳门—通济门段绿道的人文要素评分为3.71。虽然水东门遗址公园、白鹭洲公园,均在该段绿道附近,但由于两个公园自身文化景观维护一般,与绿道的联通性不够,减少了绿道使用者前去浏览的意愿。除此以外,该段绿道内城墙的维护情况一般,这也导致了该段绿道的人文要素评分较低。

三山门—清凉门段绿道人文要素评分为3.49。该段绿道评分较低的原因主要是附近城墙遗存较少,导致绿道使用者无法较好地欣赏到明城墙遗迹。且与附近的莫愁湖公园交通较为不便,故该段绿道人文要素评分为多段绿道中最低的一段。

(5)管理要素。管理要素方面,植物养护和卫生条件评分较高,整个绿道游线,都会有专门的绿化工人和环卫工人,对植物进行适时地修剪,对绿道沿线的垃圾进行清理,但也有使用者反映,在长虹路—清凉门这一段,因人流量较少,疏于管理,经常会看见路边清理不及时的狗屎,严重破坏了绿道周围的环境。

安全性方面,绿道中常会出现不文明的遛狗行为,和借道通行的电瓶车,这对绿道中的步行使用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是使用者普遍反映的问题,而虽然在绿道标志上有明确的对该类行为的禁止图标,但真正的人为管理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绿道游线的管理维护中,及时清理垃圾和维护被损坏的公共设施。而对于安全性问题,除了相应的禁止标志外,还应在主要出入口路段,配备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人为的管制。

3 结 语

城市绿道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新途径。从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绿道的使用者性别差异不大,年龄差异也较小;主要差异集中在到达距离、使用方式、停留时长等方面,这反映了一定的绿道功能使用情况。同时,不同段人群对各要素的评价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道建设现状,也反映了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事实上,对于绿道的研究,在国外日趋成熟,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对于绿道使用状况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较少,大多数是针对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评价;因而,针对南京市明城墙绿道,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评价是笔者研究的创新点;研究通过绿道不同段的调研分析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对比研究,发现了使用者体验过程中绿道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明城墙绿道日后的建设与维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吴隽宇.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J]. 中国园林,2011,(4):3-43.

[2] 周 敏. “绿道”理念指导下的沿江城市建设实践[J]. 山西建筑,2011,(8):26-27

[3] 张西林. 肇庆星湖绿道使用状况调查及评价[J].热带地理,2012,(4):429-436.

[4] 罗倩兰. 重庆市主城区商业步行街使用状况评价[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of the Greenway System to Nanjing City Wall

WANG Lin-ting,WANG Xue-qing,WANG Xiao-yi,REN Wei,MA Shao-wei,JIANG Wei-b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and using of the Greenway is currently in the exploratory period, the research on the Greenway usage and the users’ satisfaction 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Greenway which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users better.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users’ propertie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greenway system of the Nanjing city wall by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 method,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pace of the greenway system along the city wall.

the city wall of the Ming Dynasty; greenway;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Nanjing

TU986

A

1006-060X(2017)10-0073-06

10.16498/j.cnki.hnnykx.2017.010.022

2017-06-28

项目资助: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1614A24)

王琳婷(1995-),女,山东威海市人,本科生,专业:园林规划设计。

姜卫兵

(责任编辑:肖彦资)

猜你喜欢
明城墙山门绿道
绿道上的“风景”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22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4
文化走读元旦专场——走近明城墙圆满举行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24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08
明城墙遗址公园梅花栽培管理
园林科技(2020年3期)2020-01-18 05:17:26
以轮椅的脚步碾过明城墙
莫愁(2016年28期)2016-11-09 07:38:29
以轮椅的脚步碾过明城墙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