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明 赖梅 陈浩明
【摘要】 目的:分析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98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传统组采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胫骨骨折愈合效果,胫骨骨折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胫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胫骨骨折愈合效果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手术过程出血量低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胫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效果确切,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切口长钢板; 胫骨骨折内固定;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0-0109-02
胫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随着钢板内固定技术不断发展,其在胫骨骨折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分析了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98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两组,各49例。小切口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19~79岁,平均(45.18±2.24)岁;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16例。传统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19~79岁,平均(45.11±2.01)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前常规准备,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患者在X线机床上仰卧,先根据X线片选择10~14孔长度足够的钢板,根据健侧胫骨内侧面弧度进行预弯,在X线透视下进行手法骨折复位,保持良好复位下对比健侧胫骨内侧面弧度和预弯钢板弧度,并给予调整。X线透视下在胫前皮肤外以骨折处为钢板中心进行钢板预置,在钢板两端第1孔处切开1.5 cm至骨膜外,在两个切口之间用长剪刀进行钝性分离,促使其相通,产生胫前深筋膜骨膜间隧道。根据骨折位置的差异从距离踝关节或膝关节比较远的一端切口,沿着胫前深筋膜骨膜间隧道将钢板置入,促使两个切口分別对应钢板两端的第一孔。再次进行手法复位,在骨折断端之间用克氏针撬拨,将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清除,并利用撬拨协助碎骨块复位。术后无需外固定,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2]。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胫骨骨折愈合效果;胫骨骨折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0~10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HSS;胫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3-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解除,手术成功,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膝关节功能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愈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胫骨骨折愈合效果比较
小切口组胫骨骨折愈合效果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切口组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手术过程出血量低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胫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小切口组胫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其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确保关节平面和韧带完整性,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治疗时需进行骨折合理复位,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多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但传统钢板治疗手术切口大,创伤大,需对软组织进行大面积剥离,可引发软组织缺血坏死和感染,术后容易出现胫前皮瓣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等现象[6-8]。采用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则可对切口进行改良,是在X线透视下在胫前皮肤外以骨折处为钢板中心进行钢板预置,在钢板两端第1孔处切开1.5 cm至骨膜外,在两个切口之间用长剪刀进行钝性分离,促使其相通,产生胫前深筋膜骨膜间隧道并置入钢板,可最大程度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减少软组织缺血坏死和感染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和生物力学特点,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加速骨折愈合[9-13]。
本研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小切口组胫骨骨折愈合效果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胫骨骨折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手术过程出血量低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胫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综上所述,小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效果确切,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泽凯.微创经皮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饮食保健,2016,3(11):32-33.
[2]罗志先,肖建春,张毅锋,等.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6,8(6):359-361.
[3] 但建军,彭勇涛.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7):78-79.
[4]扈小平.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5):64-65.
[5]王刚,李新颖,张树泉,等.三种内外固定器械固定胫骨骨折的蠕变特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8):7206-7211.
[6]梁冰,何伟涛.微创小切口技术结合LCP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1):65-66.
[7]张翘,高明,李鹏,等.三种固定器械置入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5):6867-6870.
[8]吴志峰,李艳玲,刘光耀,等.三种固定器械固定胫骨骨折的应力松弛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605-1608.
[9]凡祥军,韩宜印,孙夫超,等.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2):1105-1108.
[10]孙效虎,袁景.锁定钢板联合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1):126.
[11]龚辉,朱东波,丁剑锋,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对比研究[EB/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2):68-73.
[12]郝连升,王新昌,陈健,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10):14-17,23.
[13]郑燕山.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6):2469-2472.
(收稿日期:2017-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