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万狮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生理上的健康以外,心理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南大碎尸案等等惨案的发生,均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成因的探讨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政教育改革
生理上的缺陷一目了然,而心理上的缺陷却难以被人知晓,甚至连自己都无知无觉。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形成的性格也各不相同,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只是方便的生活,还有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环境的冲击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心理目标的缺失
相比于初中和高中,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上的一个崭新的开始。由于学校、老师、家长等都对高考抱有较强的期待以及社会认为高考“一考定终身”普遍言论,许多学生都把高考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而在高考结束后,考上了大学的大学生们由于完成了“人生目标”,升入大学后又没有树立新的目标。由于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其他因素,陷入迷惘状态,有无目标是成功者与平庸者的根本差别,在没有找到新的目标前,大学生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是对时间的巨大浪费。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会对人的心理认知习惯、生活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家境困难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大学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的落差,其他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自身家庭环境的落差,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长此发展下去,自卑心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认知行为能力出现偏差——如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就是由于老师没有发现马加爵的自卑心理,室友也无法理解马加爵心理上的自卑,导致马加爵内心将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扩大化,心理走向了极端的道路,铸成了悲惨的结局。
3.自身能力的不足
与高中、初中相比,大学不只是存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的差别,也有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都住在大学的寝室里,学生们由在家里的一个一个房间变成了在学校的几个人一个房间,由父母管理生活、老师管理学习变成了由自己对自己的全权管理:一些学生难免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同时,在考上大学之前,自己可能是高中生活甚至是当地知名的“学霸”。而在上了大学之后,可能会遇见更了不起的“学神”,自己心中难免存在着比较心理,由此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现象。心理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甚至会引发生理疾病。因此,这种心理焦虑现象必须及时解决。
二、思政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思政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為的科学,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维认知能力,有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展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政治觉悟的重要方式,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三、改革思政教育的途径
1.重视思政教育的展开
当前,各大高校都设有思政教育课,但往往乏人问津,学生到课率不足10%。一方面是由于思政教育课本身的枯燥,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思政教育的展开,设立征文、演讲、朗诵等比赛,鼓励学生学习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
2.提高思政教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尽管各大高校都开始对思政教育予以重视,但实施起来仍然有困难。在之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里,思政教育课的任课教师一般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缺乏对思政教育学科的专业了解,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因此,学校应当吸取专业的思政教育人才,进行培训,提高思政教育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3.紧跟先进理念,实现创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繁荣,各种理念的交流更加的方便。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提高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信息,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抛弃陈旧的观念和偏见,更新思想,紧跟国内外形式变化,不断修正思政教育的讲课内容,以到达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目标。
4.鼓励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随着大学生不断的成长,对于各种知识的不断累积,对许多事都拥有了自己的看法。还有许多大学生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不适合传统的说教,需要独立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学校的思政教育不能仅仅放在课堂上,而应该渗透进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习思政教育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让学生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实现自我教育。
5.做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同样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于所有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现代大学生也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的大学生具有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排解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而有的大学生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就需要高校中负责思政教育的教师对这些无法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一方面,是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关怀,更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排解;另一方面,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是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的表现。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仍需要加强。各大高校应当对思政教育课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通过思政教育的改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付家杰.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谈思政教育改革[J].山西农经,2017,13:101.
[2]邓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195.
[3]李纯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4,08:16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婷(1989—),女,汉族,江西乐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第二作者:万狮狮(1988—),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