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飞升,柴 杰,李敏萍,朱青青,詹广生,朱 英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观察与研究
针药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临床观察
熊飞升1,柴 杰1,李敏萍1,朱青青2,詹广生2,朱 英3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疗效确切。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针刺;黄连解毒汤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殖健康。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SPID湿热瘀结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和妇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22~43岁,平均(31.97±6.90)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4.35±2.42)年。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32.50±7.4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61±2.87)年。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以及“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2]中“湿热瘀结型”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SPID诊断标准及中医湿热瘀结型辨证标准;②年龄20~45岁,有性生活史;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岁以下或45岁以上,无性生活史;③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④患有妇科器质性病变,如妇科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⑤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神经疾病不能合作或不愿合作;⑥对药物过敏,有明显兼夹或合并症;⑦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期;⑧治疗期间依从性差。
脱落标准:①在治疗过程中不愿继续接受试验;②因其他原因疗程未能结束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
中止标准:观察过程中因其他缘故自行中途停药或因治疗和其他原因引起严重不良事件。
两组均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8g(研粉),黄芩10g,栀子10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15g,败酱草30g,薏苡仁15g,土茯苓12g,赤芍10g,红花8g,益母草10g。日1剂,分2次温服。用水冷浸30min,每剂煎煮3次,一煎加水量以浸泡后水高出药面1cm为宜,二煎三煎加水量至药面即可;煎煮时先用武火煎沸,然后改用文火煎煮,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一煎沸后文火煎30min左右,二沸煎后文火煎20min;三煎沸后文火煎30min;一煎、二煮煎好后趁热滤取煎液,混合后分2次温服。三煎汤液滤取煎液盛盆里晾温清洗会阴部,睡前1次,经期停药,治疗期间禁房事。
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穴取关元、中极、子宫(双)、血海(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内庭(双)等穴。针刺之前排空膀胱。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云龙牌不锈钢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0.25mm×25mm或0.25 mm×40mm毫针,按常规刺法快速进针。关元、中极直刺1~1.5寸,以会阴部或小腹部有酸麻胀感或触电放射感为度;子宫斜刺0.8~1.2寸,使针感向盆腔扩散;血海、阴陵泉直刺1~1.5寸;三阴交直刺0.5~0.8寸;内庭直刺0.3~0.5寸。除阴陵泉、内庭穴用捻转泻法外,余各穴均以平补平泻法为主,针感强度以能忍受为度。留针30min,经期停止治疗。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1个月后记录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B超复查情况,B超检查要求于月经干净后3天内进行,排除生理性包块,3个月后进行随访。
观察治疗前和2个疗程结束1个月后临床症状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综合疗效总积分的改善情况及疗效指数,治疗前和2个疗程结束1个月后B超检查显示包块或积液的变化。治疗后两组安全性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正常,疗效指数减少大于等于95%,停药1月内未复发。显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减少 70%~95%。有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所改善,疗效指数减少 30%~70%。无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无改善或有加重,疗效指数减少小于30%。
B超显示盆腔包块或积液疗效。痊愈:B超显示包块或积液消失。有效:B超显示包块有所减小或积液的范围有所减少。无效:B超显示包块或积液范围未变化或者扩大。
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相对安全,如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不予处理继续服用试验用药。3级:存在安全性问题,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应当给予处理后方可继续服用试验用药。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服用。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时间总积分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治疗组30治疗前33.33±12.67*16.37±5.50*16.97±7.56*治疗后11.50±9.25*△5.33±4.10*△6.10±5.57*△对照组30治疗前34.90±11.3316.77±5.3618.13±6.21治疗后20.10±15.27*9.33±7.05*10.77±8.85*
两组B超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B超疗效比较 例(%)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SPID湿热瘀结型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无子”等范畴,多因经期、产后血室大开,湿热之邪因虚侵袭,或湿热之邪直接侵入胞宫,湿性粘滞,易阻气机而成血瘀,或因机体宿有瘀滞,与外来湿热之邪相互搏结,而成湿热瘀结之证。以正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湿、瘀互结为发病关键。
针刺,选穴以任脉、肝经、胃经穴为主,可活血化瘀、泄热利湿、调节胞宫气血、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关元、中极、双侧子宫穴为主穴,配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内庭穴。关元穴能固本培元,调气回阳,调补冲任,古语云“常灸关元,可长生不老”;中极穴有助阳利水,调经止带之功;子宫穴为经外奇穴,能调理胞宫气血,有消炎镇痛作用。三穴共奏固本培元、调补冲任、助阳利水、调经止带、消炎镇痛之功。血海为十二经脉之海,能调经止带,引血归经;阴陵泉与三阴交相配,起利水渗湿之功;内庭为胃经荥穴,有清热泻湿之效。
黄连解毒汤为《肘后备急方》方,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方中黄连清泻上焦心火、兼泻中焦,黄芩助黄连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导热下行、清三焦实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主治三焦热毒证,为清热解毒的基础方剂。药理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脑缺血、抗内毒素等作用[3],其主成分黄连素和汉黄芩素能下调COX-2的表达,抑制IL-6、TNF-α等炎症因子活性起到体外抗炎作用[4],黄连生物碱又能改变腹腔内巨噬细胞膜蛋白构象,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和呼吸爆发活性,从而增强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解毒清热祛湿,败酱草、薏苡仁消痈散结、清下焦湿热瘀邪,赤芍、红花、益母草清湿热瘀结的同时能活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利湿散结之效。药液熏洗会阴,可增强体外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SPID湿热瘀结型疗效确切。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6-253.
[2] 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3.
[3] 赵保胜,刘永刚,王秀丽.黄连解毒汤解热、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1):55-57.
[4] 胡淑平,王怡,于平野,等.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研究[J].中医现代应用药学,2014,31(10):1171-1174.
[5] 周霞,彭耀宗,黄涛,等.黄连生物碱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660-4666.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s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atory disease sequelae of accumulation of dampness heat and blood stasis type. Method:6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venly in random.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in addi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Long-term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has an exact effect on pelvic inflamatory disease sequelae of accumulation of dampness heat and blood stasis type.
Acupuncture;Sequelae of PID;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R271.913.3
B
1114-2814(2017)10-1119-03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201644)。
朱 英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