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鼓舞动律成因分析

2017-11-16 00:42洁,陈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律吉首湘西

李 洁,陈 旋

(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苗族鼓舞动律成因分析

李 洁,陈 旋

(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鼓舞是湘西苗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本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影响苗族鼓舞动律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展现该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

苗族;鼓舞;动律;分析;特征

湘西苗族鼓舞动作的规律是在苗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娱乐及创作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同时受自然环境及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呈现出手臂的划圆、身体的拧转、膝部的屈伸与颤动、脚下的跳动等动律特征。笔者认为,分析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成因,是正确认识、把握湘西苗族舞蹈风格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能为湘西苗族舞蹈艺术化作品创作提供素材和依据。

一、受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苗族鼓舞的动作源于湘西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被苗族人民称为其生产生活的镜子。苗族是个农业民族,以农耕、狩猎为主,正是在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形成了湘西苗族鼓舞手臂划圆、身体拧转、膝部屈伸与颤动等动律特征。苗族鼓舞表演者在表演割草、推磨、纺棉花、扯粑粑、捆辫子等动作时,手臂都是保持圆弧形态,很好地将苗族人民割草、推磨、纺棉花等生产生活形态重现了出来。甩手梳头、跳鼓、猴儿吃桃、抽剑、打铁等舞蹈动作之所以会有身体的拧转,是因为在苗族人民生活常态中,打铁、梳头、抽剑等生活劳作方式都需通过身体的拧转才能完成。换言之,劳动者只有将身体进行不同幅度的拧转运动才能调动自己身体积极地进行劳作与生活。苗族人民在梯田里种棉花,在山间挑谷子,背着背篓行走等,其膝部都会出现屈曲、伸展和颤动,以对膝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在苗族鼓舞表演中,屈伸和颤动也自然体现在其中。湘西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湘西苗族鼓舞的重要素材,透过湘西苗族鼓舞的动作,我们看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期盼与向往,以及追求人与人、村与寨之间的团结同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受自然环境影响

地处武陵山区的湘西是苗族世代生活之地,这里四季分明,平地和高山气温悬殊较大,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着苗族人的身体动律,脚下不停地跳动和身体不同幅度地拧转,不仅可以抵御严寒,还能使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发展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效果。同时湘西苗族鼓舞中膝部的屈伸与颤动除了受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与苗族人民在山间的行走有关。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湘西地区各县、乡大多铺了公路,通了汽车,但仍有很多偏僻村落的村民要靠步行,到县城和乡镇赶集、办事。由于山中的低温,湘西苗族鼓舞的服饰一般为日常劳作时的厚衣长裤,腰大而长,襟长至股,袖宽大,上衣无领,右开口为偏襟,腰系花带和腰裙,裤子略短,裤脚大,这种比较宽松的服饰让湘西苗族鼓舞的手臂划圆动律、身体的拧转动律、脚下的跳动律得到了发展,使表演者的身体舞动自如,不受拘束。

三、受苗族人民心理状态影响

在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苗族人民深感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薄弱,这让苗族人民倍感压力。在这种压力和无奈的驱使下,人们开始对自然界中的山、水、日、月、星辰、动物、植物的形象进行模仿,使自身亲近大自然,获得心理平衡。例如,苗族人民模仿猴子的形态,正是由于猴子活泼开朗、机智灵活、身手敏捷的性情和特征符合苗族人民内心的愿望。这种人猴之间的逗趣,使苗民们在瘠苦的生产生活中找到了乐趣,缓解了其在征服、改造自然中的压抑感,为其心理的平衡找到了发泄点。猴儿好动、活泼可爱的性格及上窜下跳、古灵精怪的形态,激发了苗民们的艺术创作灵感,苗民根据猴子的生活形态和神态并结合鼓舞的鼓点节奏,创作出了碰鼓、掰包谷、左右察看、单立察看、猴儿偷桃、猴儿吃桃等动作,由此得知,湘西苗族鼓舞脚下的跳动律及手臂划圆动律的由来都离不开苗民们对猴子形态、神态的模仿和性格的准确把握。这种苦中作乐式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出了苗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总的来说,由于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视角和方式方法的不同,对影响其动律成因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但也恰好丰富了湘西苗族鼓舞的理论研究,对其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艺术源于生活,舞蹈的动作也来源于生活,每一种舞蹈都是经过长期传衍与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动作体系,对湘西苗族鼓舞的动作进行剖析,进一步探寻其人体的基本动律,使我们对于鼓舞的艺术加工、提炼、选择与组织更加具有专业化的解析,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舞蹈艺术的创作。

J722.22

A

1007-0125(2017)09-0169-01

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湘西苗族舞蹈动律特征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Y201628)、201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遗存舞蹈研究”(项目编号:12YBA25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湘西濒危苗族巴代舞蹈资料收集整理与艺术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6YBA312)研究成果之一。

李 洁,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

陈 旋,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动律吉首湘西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欢乐湘西
评《Smoke》
湘西 国画
藏族舞基本动律的教学绝招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