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题材纪录片与区域形象的多元传播

2017-11-16 06:37郭勋亚
电影文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题材陕西纪录片

郭勋亚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地域是一个面积较大区域的统称,纪录片是电影、电视媒体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地域题材纪录片是以区域历史、文化、生活等为题材的纪录片,是传播区域文化、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塑造本土形象的有效途径。自从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纪录片发展便呈现出蓬勃之势。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引导下,近年来地域题材纪录片遍地开花,出现了川派、渝派、岭南派、陕派的称谓,它们在传播区域文化、构建区域形象方面特色鲜明。本文以陕西区域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探寻地域题材纪录片对区域形象的多元化传播路径。

一、地域题材纪录片与区域形象传播的互动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具有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特定区域内的本土形象对外可形成广泛的吸引力,对内能形成一定的凝聚力,深刻影响着区域形象的群体性认知。

(一)地域题材纪录片传播区域形象的优势

纪录片通过画面、音响、解说词等手段,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反映,创作出真实性与故事性兼备的作品。地域题材纪录片以展现某一区域特定形象为核心和要义,其主题和思想正是所要传播和呈现出的地区形象。纪录片传播区域形象的优势由其本质属性真实性决定,它是对特定时期的真人、真事的艺术表现与反映。

真实性这一属性对于呈现地区形象至关重要。地域题材纪录片全面真实地呈现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变迁等,让受众在毋庸置疑的心态下,接受并认可片子对地区形象的定位和传播。

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进步,纪录片展现过去真实的历史、文化不再拘泥于仅仅通过照片、资料、文件等静态的元素来完成,情景再现、真实扮演的手法越来越受到认可,这种看似“虚构”的手段只是为了再现真实,是对 “现实的描摹”,影像所呈现的人、事、物乃至时空是真实、客观的存在,是纪录片不断走向完善的表现。

(二)区域形象赋予地域题材纪录片以特质

中国疆域辽阔,每一区域都有富含特质的地质地貌、风土人情、语言特点等,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这个区域的自然魅力、人格魅力、文化魅力,是一部优秀的地域题材纪录片的艺术追求。“纪录片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再现体系,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和意识形态性,特别是在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传统备受重视的中国,纪录片中更渗透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1]显明的文化性与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区域题材纪录片离不开对区域形象、本土文化的塑造与传播,而它们也给予了地域题材纪录片鲜明的个性特质。以陕西地域作品为例,《陕西故事》作为反映陕西五千年人文历史的系列电视纪录片,通过讲述陕西历朝历代杰出人物的故事,辐射了因人而生的历史事件折射出陕西人的品质、精神。

地域题材纪录片展现的区域形象与区域形象传播仰仗的纪录片相辅相成,区域形象传播需要通过纪录片这一方式来呈现,同时地域题材纪录片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也凭借对地区形象符号的恰当把握形成个性,二者互赢共生。

二、地域题材纪录片传播区域形象现状反思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声画兼备的影视作品成为国家形象、地域形象的得力塑造者与高效传播手段,纪录片作为区域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区域形象“固化”,题材不够丰富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地域题材纪录片在内容选择、创作技巧、价值判断等方面都会体现出一定的本土价值取向。从区域形象这个维度来说,本土典型形象有了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更容易获得区域内外普罗大众的接受与认可,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成为纪录片导演的首选。以陕西为例,陕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陕西纪录片主打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形象,从弘扬陕西特色来讲无可厚非,但此类题材过于集中,就形成了“固化”印象,“固化”的典型形象容易带来扁平化观感,传播内容明显单一。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题材,区域形象“固化”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二)创作模式老套,叙事策略单一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也在紧跟时代潮流,积极突破传统窠臼,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2016年8月陆川导演的热映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就是通过让人耳目一新的叙事策略获得了大众的认可。遗憾的是,许多地域题材纪录片创作模式老套,依然沿袭多年前的解说词、专家采访外加资料的形式完成整部片子的拍摄,解说词语体注重大词喷涌,叙事节奏缓慢拖沓,主题与观点的传达明显大于艺术审美的享受。以陕西纪录片《望长安》为例,第一集30分钟的片子出现了接近20次专家访谈,所谓的纪录片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科教片。还有陕西的《大秦岭》《法门寺》与《望长安》,以解说词作为主要的叙事策略,偏重语言符号的大幅运用,同时这三部片子在涉及历史背景与过去的故事时,叙事还是以照片资料、文字资料加空镜头的形式推进,纪录片固然有很强的文献价值,但视觉冲击力明显弱化,画面和声音元素未能有效提升片子的表现力、感染力,大大影响了传播效果。

(三)传播平台单一,受众定位模糊

纪录片作为影像艺术品的一种,从诞生之初受众就偏于小众化。目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主要呈现两种态势:一是自给自足发展模式,以央视为代表,市场化程度较低;二是注重市场发展模式,以各地方专业纪录片频道为代表,理念超前,但自制能力较弱。中国的纪录片市场产业化规模还不明朗,发展也不健全,地域题材纪录片传播平台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地方专业纪录频道或者央视纪录片频道,以电视媒体的播放为主要阵地。此类纪录片传播的目标受众,也相对比较模糊,导演大多本着制作艺术精品、传承本土文化的理念,多为笼统的对外播放,受众缺乏针对性。

三、地域题材纪录片传播区域形象的多元路径

在传播日益快捷化的当下,异质文化与区域文化在传播中碰撞、冲击、融合,区域文化努力维系自己的本色形象并不断吸收、兼容外来文化来完善自身发展,地域题材纪录片对此多有体现与反思,其传播内容、传播技巧、传播媒介等具有多元性 。

(一)传播内容多元化,全方位塑造区域形象

当前传媒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公众对于新作品的注意力维持需要全方位合力来创造精品。任何艺术精品的创作根本都在于内容,而一部好的纪录片的内容首先建立在题材基础上,好的题材才有可挖掘性,才能不断拓宽切入点。这就需要制作者选材既保持敏锐度又具有独创性,能在旧题材中注入新鲜的内容,亦能寻找开掘新的题材,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区域形象,保证纪录片传播区域形象的有效性。以陕西为例,当前更多的纪录片人能看到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除此之外,也要能把镜头聚焦在其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土人情、悠久的饮食文化上。安康与紫阳的地方民歌、茶文化源远流长,商洛境内六大山脉起伏绵延,太白山境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以不同形式的纪录片展示其独特魅力,陕西区域形象一定更为丰满、鲜活。

(二)创作技巧多元化,策略性传播区域形象

黄昌林在其著作《电视叙事学》中认为,“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由叙事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2]。这里的电视指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作品。纪录片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来自于观察与体验,并把它通过影像反映出来。纪实是纪录片的品质,记录影像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一定的创作技巧与叙事策略表达创作意图,再现历史文化与人情世故,充分发挥纪录片的传播功能。

地域题材纪录片创作技巧多元化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第一,吸收故事片创作中的叙事策略与结构安排,注重细节、悬念与节奏的掌控。尤其是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要改变以往以口述加资料为主的传统记录方式,通过新奇的故事串联起素材,力求引人入胜,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适应观影的心理需求。第二,合理使用搬演与情景再现手法。长期以来,搬演和情景再现手法在纪录片领域一直备受争议。所谓搬演“就是使用演员、置景、道具等手段来表现某一个曾经或可能发生过的事件”[3]。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纪录片中的搬演与情景再现并不意味着作假,作为一种缝合叙事断点的创作手段,搬演可以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使创作者在坚持真实原则下弥补存在的过往,使叙事与表意更加富有艺术性。陕西纪录片《大明宫》的叙事特点就是启用演员搬演手法,将记录手段与影视剧故事性的特点相结合,获得更好的收视效果。第三,合理使用现代剪辑手法,丰富地域题材纪录片的画面语言。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传统的缓慢叙事节奏越来越不适应潮流,超常规镜头的拍摄,快速切换、叠化、快放、慢放等剪辑技巧的使用,更容易形成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在体现区域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平拍手法,通过水中游鱼的视角仰拍游人的观望,还有露珠上倒映的河流山川,青蛙眼里绽放的烟花,展现人与动物的友好交流与和谐相处。此外,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来完成对真实世界的再现易如反掌,地域题材纪录片将本土特色与现代技术巧妙结合,足以取得让观众全心投入观看的效果。

(三)传播平台与受众多元化,提升区域形象影响力

纪录片是文化传播载体,也是商品,只有积极进入社会流通领域,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一部制作精良的地域题材纪录片,传播渠道与平台不同,被广泛接受的程度就不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可使作品获得最大范围的传播,其社会价值才能得以更大地发挥,本土形象传播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实现。地域题材纪录片品牌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在先进的宣传与营销理念上,“纪录片要形成品牌,就需要借鉴先进的传播手段,来拓展自身的传播途径,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与营销效果”[4]。当前地域题材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主要仰仗传统的电视媒体,如果导演能集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在门户视频网站、社区、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和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体的传播平台大力推广,重视当前碎片化阅读与观看特点,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延长纪录片的播放生命,扩大受众面,那么才能更好地达到本土形象传播的目的。

地域题材纪录片的受众定位首先应该是本土区域内一定年龄、身份的观众,其次要辐射到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受众。研究一定年龄段与不同社会身份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特点,深刻透析其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有针对性地表现他们喜欢或熟悉的内容,同时力争化解地域隔阂与偏见,多制作和播放反映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的纪录片,积极寻求不同地域观者之间的共性很有必要。

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良性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军事、政治的竞争,更是文化与形象的竞争。小到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其要面对的世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区域形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地区发展的主要元素,不同地域的影视艺术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利用纪录片的传播优势,为打造本土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尽一己之力。

猜你喜欢
题材陕西纪录片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