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霞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哈贝马斯曾指出,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是一个高扬主体性的文化形态,英雄主义积淀为大众心理情结。美国文化的这种英雄主义情结尤其鲜明地体现在科幻电影的创作和展示之中。其叙事结构更是惊人一致地体现为“英雄”与“反派”、“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等二元关系的模式。可以说,英雄主义绝非仅以纯客观的、自然的样态呈现在其科幻电影中,而是凝聚了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层集体意识、文化价值理念等。所以,对其镜像特征、表现方式、文化蕴含等做一番讨论,是别具意味的尝试。
美国的文化基因中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优越感、救世主意识,他们在现实世界里也乐此不疲地充当世界宪兵、自由堡垒、圣战者等角色,而民族化的角色认同进一步呈现为影像叙事,就是英雄主义气质。所以美国的科幻影片特别注重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作用,常透过英雄的塑造把价值理念肉身化、形象化、性格化,打造“集体寓言”。科幻电影作为奇观类型的镜像呈现,有效地辅助这样的英雄塑造和个性表达。它往往通过画面建构的不平衡性、多样性、超越性,色彩处置的主观化,光线处理的唯美化,动态的镜头,变幻的场景,快捷多变的剪辑风格,交错的叙事结构,将“视觉的冲击波”展现到极致,从而在表层结构的奇幻布置上完成深层模式的英雄主义书写。因此,科幻片镜像所传达的正是美国式的英雄主义情绪的律动。
首先,在表层结构模式的镜头语言上,为配合和展现英雄主义书写,美国式科幻片普遍择取“隐形书写”“诗化表现”,使得影片视觉上呈现“低度暴力”特征,消解“英雄力量”带来的“文化原罪”。它旨在搭建一座可以展示英雄魅力的视觉舞台,严密地遵从“太阳式的”、线性穿插的科幻叙事传统,讲究起承转合的戏剧化程式,重视在维持完整梦幻叙事的基础上,把不同的叙事层面、视觉效果、英雄行为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利用剧中的一些打斗、内心戏来展示英雄的性格特征和道德形象。实际上是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以来书写英雄的套路。《星球大战》无疑是美国科幻片的集大成者,它对于英雄“黑武士”的书写具有极大的代表性。黑武士亦正亦邪,力量极大。与其说其是一个复杂的英雄形象,不如说是“堕落与救赎”的美国式英雄母题的再现。为了凸显这个形象,导演在镜头语言上费尽功夫,比如每次黑武士出场,不仅是一身黑盔甲,而且均被放置到黑暗的背景颜色里,用黑颜色形成堕落、邪恶又不甘彻底沉沦的画面气氛。整部片子里,视觉的布置几乎都是为了展现一个哲学色彩十分厚重的“荷马式英雄主题”存在:英雄如果一味地追求力量,就会被力量本身所控制。在以后的美国科幻片中,诸如《终结者》《指环王》《星空反击》《超人》《异形》等,几乎都采取了这样的镜头、叙事、主题书写策略。实际上也是西方文化中“撒旦”“浮士德”等英雄神话的结构模式重现。
其次,在叙事上展现为善恶分明的二元对抗叙事模式,体现出美国英雄主义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深层思维方式。美式的科幻片,在呈现英雄时不仅具有极强的视觉塑造,而且还包含了更深的道德意义,这个深层意义揭示出英雄主义文化本身的内涵。迄今为止,同类型影片里,英雄的表现和出场几乎都是如出一辙:善恶分裂的二元世界和高度类型化的英雄谱系。《超人归来》里,一边是嗜血成性的类似法西斯一般的邪恶狂人,一边是行侠仗义、拯救世界危亡的超人,反派必然自私自利、黑暗邪恶,而英雄则一定集正义、机警于一身。《农民宇航员》则讲述了英雄和世俗对立的故事:法莫从小立志做宇航员,后来因为种种变故不得不放弃理想成为一名小农场主。后来法莫以英雄的豪情和勇气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九死一生中,最终成功进入地球轨道和大气层,成为举世闻明的大英雄……类似的二元对立中凸显英雄形象的艺术形态和叙事框架几乎是所有美国科幻片塑造英雄的深层模式结构,比如《阿凡达》《变形金刚》《特种部队》《金刚》等,无一不是如此。它有利于聚焦英雄内心的正义感和人性光芒,也满足了美国文化氛围里的大众对于英雄主义的期待。
美国式经典的科幻片堪称电影神话。其英雄的塑造既是参与制造符合文化大众期待的审美感受,又是对在大众交流中生长和渗透而起的伦理情感的反应,牵涉到美国文化基因中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也透露出如何认识美国文化中大众审美感知发展和理性建设的端倪。所谓的“英雄”都是运用艺术呈现和话语建构来导向、灌输、推广一种虚假的、不真实的“想象中的现实关系”和“文化神话符号”。它的美学风格也渗透着美国社会中英雄主义文化的“规训”。《十二猴子》借助大众感兴趣的时间旅行题材来制造詹姆斯·高这个“英雄神话符号”:人类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中毁灭,残存的群体委派了詹姆斯·高回到毁灭前的过去,试图阻止灾难的发生。英雄詹姆斯·高阳刚果敢,主题基调悲情而浪漫,奠定了此后美国科幻片的美学风格。
一方面,英雄几乎都是文化符号式的阳刚酷炫展示,是“标志性的编码”存在。在这个文化幻象世界里,黑白分明,是非绝对,英雄人物弥漫着无穷的正义感和浓烈的复仇意识,阳刚酷劲之气溢满影像。从《黑客帝国》中的尼欧,到《守望者》中的曼哈顿博士,再到《钢铁侠》里的托尼·斯塔克,几乎都是眼戴墨镜、身着黑色风衣、表情凌厉酷炫、浑身力量的“现代英雄模板形象”。太空、飞船、摩托、飞车、机器人、坦克、直升机、带着火焰纷飞的子弹、震耳欲聋的火炮等,标志性的道具悉数“登台亮相”,升格和慢镜头拍摄力图刻画出主角英雄如飞人般腾空而起的射击耍酷动作,与天女散花式的无数炸点,整个银幕成了英雄展示阳刚酷炫的舞台。《X战警》中的暴风女能够把飓风轻易掀起,能够牵引雷电,控制温度,能够单凭身体就制造出龙卷风;《超人》的主角可以举起一座庞大的山丘并健步如飞,其飞行的速度超越了世间任何一种飞行器;《美国队长》的英雄主角更是被打造成充满力量的怪物,可以随意摔倒绿巨人,其经典的武器振金盾牌有着极限的防御功用,能够挡下雷神沉重的一击……在此,英雄成了世界力量的化身,是想象与民族和文化历史交合的产物,是美国人自身想象和渴望的投射,其英雄主义是民族文化意识的一种升华。
另一方面,淫浸着美国文化固有的英雄主义既浪漫又悲情的基调。其文化基调,可以说是集体生命本能的呈现,从生物文化学的角度可以诠释为文化基因的表达,只不过借助科幻的题材和画面,得到更合适的情感诉说而已。在美国科幻片里,情感诉求和科幻物象展示的追求一起构建了叙事的动力,并与人类的潜意识和其他神经行为一起引导和促使着想象的发生和展开。从镜像图景中很容易总结出规则化的叙事和画面展示:英雄高高在上、大开大合、怀抱人道理想,一心拯救人类,有着强大的光芒,而等到影片结束时,世界凌乱,一片废墟,英雄面容严肃,并无胜利之后的欣喜,而是四顾茫茫,内心深藏着最为深切、最为炽热的情感和慨叹,传达出烽烟过后百感交集的,既浪漫又悲壮的镜头情绪。《X战警:天启》的X教授以殊死激战打败天启挽回破败世界之时,在温馨浪漫、情意绵绵的美好氛围中表现得孤独而悲伤; 《守望者》中的曼哈顿博士几乎无所不能,但在末尾,他依然感伤地喟叹:“我几乎能改变一切,不过不能改变人类的本性”,是英雄也无力回天的惆怅;《变相怪杰》所描绘的英雄文杰特智力超群、勇猛果敢,但在结局,却只能望着冉冉升空的火箭自焚而死,场景催人泪下。这里的英雄被展现出无穷力量的同时,其黯然落寞和无限的风光被以同样抒情而浪漫的笔触表现了出来,继而使得观者对英雄的命运和情怀唏嘘不已。其书写方式不啻为美国文化里集体审美行为的展露和美学陈述。
科幻电影虽然是一种梦幻展示,但依然脱离不了和现实世界、社会的指涉关系,对此类型片而言,其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超现实风格和社会现实内容的巧妙汇合。所以,美国科幻片对英雄及英雄主义的宣扬和塑造,是通过魔幻风格影像的叙事和隐喻来体现时代人生的记忆和陈述的,是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心理的视觉投射。这些英雄群体,虽然力量惊人,救世心切,有着普通人所无法具备的心理韧度和强度,但是,表现在心灵空间和精神状态,他们又普遍有着难以言喻的困境,像是现代社会中孤独的异乡人,并渴求救赎之路。究其实质,是现代美国人生存状况的“隐喻性书写”和意义呈现。
首先,科幻影像中的英雄普遍处在孤独状态之中,渴望沟通与理解。《紧急战备》的主角史派克在开头虽是个超级英雄,但内心却极度自我封闭,影片常常有意地将其置于独立的空间中,对其孤独进行刻画,除了以对抗的方式和此在的世界发生关联之外,力量无穷的他却整日局限在屋内,对一切突如其来的事物充满警惕和敏感。《 绿巨人》更是以恐怖惊悚的叙事方式陈述这种心灵状态。布鲁斯本是一名温文尔雅的物理学家,一场物理实验产生的意外让他的细胞如同再生,情绪一旦有所波动,就会立即变幻成一个恐怖的、庞大的绿色怪物,为了不伤害到周边的人,他只好悄然行走于世界各处寻求愤怒管控的方法。《边界奇迹》的英雄托马斯在现实中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孤独,唯一有可能和外界形成的沟通和呼应也在太空环境中被残酷地粉碎。《火星救援》《异种》等片故事的完成甚至就直接架构在孤独和沟通的主题之上,同时显示的也是现代美国人的精神之痛。
其次,因深受基督教文化熏染,即便是对英雄主义的书写,罪与救赎的情怀依然如影随形。其叙事模式几乎都是依据《旧约》的叙述结构展开:乐园—犯罪—受难—忏悔—得救。而片中的英雄,其人物身上社会属性或阶级属性几近全无,形象本身更多的是负载着隐晦的文化象征意义,作为直喻社会的符号而存在。《X战警》中万磁王是拥有控制金属能力的“变种人”,一心追寻平静祥和的日子却不断地被迫走上复仇之路,他的复仇与其说是一种滥杀无辜,不如说是衍变为一种救赎的行为,在实施复仇的同时却从未停止寻求途径来救赎自身难以管控的灵魂。《拯救金星》中的主人公所遭受的苦难、身上所背负的罪行几乎和他的力量一样惊人,但是在片中,主人公最终勇敢地面对自身的罪恶,自觉地担负起挽回的责任,其自救自赎的精神让观者看到了人类生存的希望……此“书写法则”几乎在美国科幻片英雄主义影像展示中循环反复地出现,显示为美国大众心理的深层结构叙述:“当上帝死后”,上帝救赎转而为人类自救;由衷赞美英雄身上所彰显的浓烈的个体自由意识。叙事和镜像实践可以说立足于人本主义的,抖露的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人性的伟大。美国科幻电影中英雄主义书写最有价值的启示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