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叙事外表与荒诞黑色叙事内核

2017-11-16 02:41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电影文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尘土约翰伦敦

赵 静(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电影《一掬尘土》改编自同名小说,灵感来自于艾略特的《荒原》,是《荒原》的现代版本。《一掬尘土》一经上映就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并得到了奥斯卡奖提名。电影有对婚姻的思考、对宗教的质疑、对道德沦丧的批判,荒诞黑色成为整部电影的叙事内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电影《一掬尘土》简介与人物性格分析

(一)电影《一掬尘土》简介

电影《一掬尘土》改编自英国作家伊夫林·沃夫的同名讽刺小说,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电影的开端部分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上流”人士的虚伪与堕落。[1]汤尼和布兰达夫妇身处英国上流社会,居住在郊区华丽的哥特式建筑——海顿豪宅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大量仆人,也有个可爱的儿子安德鲁,是一对让外人羡慕不已的夫妇。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汤尼不爱与外人来往,在自己的海顿豪宅里自娱自乐,享受着郊区的宁静;布兰达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爱好社交,郊区枯燥乏味的生活正一天天地变得让她难以忍受。某一天,汤尼的朋友约翰来访,向布兰达透露了伦敦社交圈的富丽堂皇,布兰达的心思活跃了起来,决定摆脱乡间单调的生活去伦敦。布兰达最开始在伦敦租了一间小公寓,陶醉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中,而且慢慢爱上了约翰,而汤尼一无所知。当一次意外导致汤尼和布兰达的儿子安德鲁丧生时,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断裂了,布兰达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要跟汤尼离婚,嫁给既无资产又无魅力的约翰,这让汤尼无所适从,却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为了达成离婚,也为了布兰达离婚后也能衣食无忧,汤尼反而要捏造自己出轨,只为了保住布兰达的名声,而布兰达与约翰得寸进尺,提出了一大笔赡养费的要求,让汤尼不堪重负。汤尼无力承担类似敲诈勒索的离婚“赔偿”而拒绝离婚,也证明了自己并未出轨,但伤心难过的他只想逃离现在的生活,于是同偶然认识的探险家远走巴西去寻找一座被掩埋的古城。汤尼由于事故而永远被囚禁在丛林,布兰达也因为一文不名而约翰抛弃,一切都消逝了,如一掬尘土。

(二)电影《一掬尘土》人物性格分析

男主人公汤尼就像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故步自封,对外界不迷恋,也不愿意过多地接触外界。他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中,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类似于亚瑟王传说中人物的名字,除了自己的妻子布兰达、儿子安德鲁,加上若干仆人,他并不想与外界的人交际,事实上他也的确不善言辞。他的全部生活就是进行日常事务,维持庄园的各项花销,过着简单乏味的重复生活。而他的妻子布兰达却不安于这样的生活,她是如此青春洋溢,爱好交际,这让她对海顿豪宅里的生活感到乏味和难以忍受。她与自己的丈夫形成鲜明的对比,喜欢热闹,性格外向。虽然她的生活来源依赖丈夫,但她却很少关心和照顾丈夫的感受。有时候去伦敦购物,也很少为丈夫买他爱吃的莫克姆湾小虾,只是偶尔“为汤尼买一小罐莫克姆湾小虾作为惊喜”[2]。虽然生活在乡间,其实她的心早已飞到了繁华的伦敦,乡村生活只能让她疲惫不堪。所以当来访的约翰谈起伦敦社交圈的富丽堂皇时,布兰达开始离开乡间接近伦敦。布兰达在伦敦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奔波于聚会之中,最后甚至因为爱上了约翰而要和汤尼离婚。儿子安德鲁意外丧生之后,汤尼远走巴西探险出了意外被囚禁,布兰达也被约翰抛弃,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掬尘土”。约翰是汤尼夫妇的朋友,但自己既无财产又无靠山,他渴望融入上流社会中,结识更多尊贵的人。为了布兰达的贵族朋友和汤尼留给她的财产,约翰成为布兰达的情人,但最后当布兰达一文不名时,约翰离开了她。

二、《一掬尘土》的严肃叙事外表

(一)冷静克制的叙事态度

就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老贵族临死时也要衣冠楚楚,电影《一掬尘土》中人物的生离死别都是如此地克制和冷静,绝不允许有一点点的失态,一切都很从容、淡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时也不大叫大嚷,包括唯一的孩子死去都波澜不惊,仿佛不带有任何情感。汤尼原本生活在一个伊甸园中,有着豪华的大庄园,有个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然而一切都被打破了,向往伦敦纸醉金迷的布兰达跟着约翰去了伦敦,儿子不幸丧生,生活一下子发生改变了。布兰达打破了汤尼的生活,自己去拥抱自己向往的生活,然而能得偿所愿吗?想起电影片头的场景,汤尼与妻子在海滩戏水,白色瀑布在不远处咆哮。一切都像是泡影,都像是尘土,都会破碎,都会随风飘散。汤尼同人去巴西探险,带队者在瀑布的激流中死去,自己也被囚禁。虽然电影《一掬尘土》前半段的故事很老套平淡,但后半段充满了转折,整体的叙事态度是冷静克制的,没有太多的情绪渲染,只有对故事严肃而又真实的刻画。没有商业片的套路,没有娱乐片的搞怪,电影《一掬尘土》是如此地严肃,叙事态度是如此地克制冷静。

(二)近似白描的镜头语言

电影《一掬尘土》前半段的描写的是婚外恋,但一般在电影中,婚外情都以悲剧收场,而本片的结局是如此地压抑,近乎白描的镜头语言记录了汤尼被囚禁在森林的遭遇。在电影的镜头下,汤尼和探险家去寻找被掩埋的古城,在接近目的地时土著向导抛弃了他们,外出寻求救援的探险家溺水而死,患病发烧的汤尼被一个迷恋狄更斯的宗教狂托德先生救活,并被囚禁在丛林里,只能无休止地给人诵读狄更斯的小说。压抑的气氛、近似白描的镜头语言,人物的结局是如此触目惊心,甚至在遥远的伦敦早已被尘世遗忘,已经被宣告死亡。当汤尼在丛林里一次次诵读着狄更斯的作品,一切的形象与生活消逝之后,只剩下了声音,仿佛一掬尘土,被人慢慢遗忘在空中。电影严肃的叙事并不掺杂太多的情感,近似白描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出主人公的命运,在压抑的气氛中让观众去感受真正的意义。在严肃的叙事外表下,是电影深藏的荒诞黑色叙事内核,反映出电影对社会、道德等的深刻思考。[3]

三、《一掬尘土》严肃叙事外表下的荒诞黑色叙事内核

(一)传统生活模式被取代导致的社会混乱

电影《一掬尘土》中汤尼和布兰达生活在郊区的海顿豪宅,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这是如此地短暂和易逝,紧紧随着一个城市人约翰的到来就开始瓦解了。中世纪结束后,现代文明开始萌发,传统的生活模式逐渐被替代,这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混乱。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既对自然社会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也对人类自身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权力、地位、财富等标准成为整个社会评判和行动的准则,也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向功利化和世俗化转变,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荒芜,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变成了一个看似美好的愿望。汤尼所过的生活代表着传统生活模式,他自己也是比较传统的人,拘泥于所处的环境,渴望一种安宁平和的生活,理性但又保守。与汤尼形成鲜明对的是他的妻子布兰达,她爱好交际,性格外向,但又是如此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布兰达离开了汤尼,去伦敦过她想要的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生活,还跟约翰鬼混在一起。她不仅欺骗了可怜的汤尼,甚至对自己亲生儿子的死亡都毫不在意。当乔克把约翰的死讯告诉布兰达时,她以为是自己的情人约翰死了,失魂落魄地呆坐在屋里说不出话来,当反应过来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死了之后,她在如释重负的同时感谢上帝。这是如此荒诞黑暗,婚外情的妻子不为亲生儿子的丧生而悲伤,反而为不是情人而感到庆幸。社会是如此混乱,传统的生活模式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所取代,连传统的价值观也仿佛变得一文不名,荒诞黑色的现实是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电影的结尾是被囚禁在巴西陌生丛林深处的汤尼脑中进行着回忆,伦敦上流社会的富丽堂皇和美洲丛林的荒蛮不停地交织出现,象征着这两处其实都是“野蛮人的栖息地”。

(二)宗教信仰瓦解后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

在原始的社会文化中,泛灵教是如此地盛行,人们的信仰是如此地具体,无论是山河,还是雷电,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是完全一体的。人们虔诚的信仰,也得到了精神世界的满足。当一神教开始占据人们信仰的主体,许多人开始信仰上帝,但超验体验仍然是确切的,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没有分离。从启蒙运动开始后,西方所信仰的超验教义变得不再那么具体了,也不再那么确切了。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开始彼此疏离,信仰对象变得抽象,甚至变成了某种幻想,最后也被人丢在脑后,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孤独的信仰主体。宗教信仰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社会新的价值观取代了宗教信仰,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重归于荒芜,毕竟纸醉金迷只能带来肉体上的一时欢愉,带不来精神世界的满足。教堂里牧师的布道词还在一遍一遍地念着,但内容已经像历史书一样从没发生过改动,人们坐在教堂里静默地听着,仿佛这一切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听完就被遗忘在脑海里。汤尼虽然穿上了正式的黑西装和白衬衫,正襟危坐地在教堂里听布道,但心思早已飞向了九霄云外,脑海里盘算着一周以来发生过的事以及对未来的打算。即使偶尔听到的一句礼拜用语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但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思考着自己的事情。一群人来到教堂这个庄严的地方,每个人却都神游物外,思考着自己的生活。这一幅幅荒诞黑色的画面,反映的是当时宗教信仰的缺失,人们不再愿意虔诚地信仰宗教了。作为一个精神世界荒芜的人,汤尼在突然遭受妻子背叛、儿子丧生的双重打击时,只剩下一具麻木的身躯,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不知道去干些什么才能拯救自己。布兰达听闻约翰的死讯时,从悲到喜的变化反映的也是一个空虚荒芜的灵魂,甚是为现代社会中人的信仰感到悲哀。正是由于宗教信仰的缺失,人们精神世界才如此荒芜,才会有那么多荒诞黑色的场景出现在生活中。

(三)社会伦理的混乱与道德沦丧

在布兰达向往的伦敦社交圈,到处充斥着麻木和虚伪,每日的奔波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优雅的外表下是道德沦丧。布兰达与约翰的偷情不是一种罪恶,反而是一件非常“有情趣的事”。他们的奸情成为伦敦社交圈贵妇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有可怜的汤尼还一无所知。约翰被认为是小丑一样的存在,而胆大妄为的布兰达则被看作是公主,布兰达的婚外情行为被伦敦贵妇们升华到一种令人艳羡的诗一样的境界,是这些贵妇所向往的。布兰达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也为了减轻内心的愧疚,竟然和自己的贵妇朋友们讨论让别的女人去勾引汤尼。电影更是借助律师的口吻讲述了这样一个荒诞黑色的情节,为了保住妻子的名声,汤尼竟然假装自己出轨,还捏造了自己出轨的证据,这实在让人感到荒谬。社会伦理是如此混乱,道德沦丧竟然如此触目惊心,荒诞与黑色同行,现实与魔幻交织。

四、结 语

电影《一掬尘土》在严肃的外表下实际上藏着荒诞黑色的叙事内核,现实是如此触目惊心,道德的沦丧成为一种常态,人在现代社会中无法寻找到自己的精神价值。冷静克制的叙事态度、近似白描的镜头语言下是对故事严肃地叙说,传统生活被取代后导致的社会混乱,宗教信仰瓦解后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荒芜,社会伦理混乱不堪,道德沦丧成为常态,荒诞黑色充斥着整部影片。最后,一切都化作一掬尘土,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

猜你喜欢
尘土约翰伦敦
尘土里的光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约翰·科林斯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