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概念电影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2017-11-16 02:41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电影文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概念

张 勇(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中国高概念电影从2002年的《英雄》发轫至今,一直受到市场追捧,出现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当然也有一些“鱼腩”作品。如何融合高概念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已成为当下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高概念电影市场分析

近年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中高概念系列电影表现抢眼。2015、2016年的十大票房引进电影无一例外都是高概念电影或与高概念有关,国产十大票房电影也以高概念电影居多。如问鼎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的《捉妖记》,故事源自《山海经》,情节简单,但制作技术却非常好,大规模运用电影特效,深受市场和影评界好评。2016年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老套的人物原型和故事题材并没有让人生厌,故事的情节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三打”升级为“三斗”,打斗场面震撼,特效中有浓郁的中国元素,视听感受俱佳。2017年初,《西游·伏妖篇》将高概念策略体现得淋漓尽致,首映日以3.56亿元刷新内地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高概念电影为何如此盛行?

商业电影时代,票房是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电影投资方期望以最少的投资求得最大的回报,而面对电影作品的题材枯竭,制作方势必会走捷径,不断利用原来的电影IP进行改编,势必会在电影外形包装、营销话题上大做文章,不断制造热点、噱头,吊足观众的胃口。于是,高概念策略成为电影制作方的首选。

另外,成功电影模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疑会催生更多高概念电影出现。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因为“高概念”策略而获得较大成功,除了票房大卖近3亿元外,还在“金马奖”“金像奖”和威尼斯电影节中囊获不少奖项。之后电影方又推出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第二部启用了3D制式画面,在票房上远远超过第一部,超过6亿元。第三部《狄仁杰之夺命盛宴》目前也在积极筹备中。

“个体对于艺术,总是从自我的精神需要出发做出选择,为了在想象中实现自己没有得到满足的期望和没有体验过的经验。”[1]人的心理存在一种特有的补偿现象,就是遇到难以实现的愿望和生活中得不到的或丢失了的东西,往往借助想象以求精神的补偿和满足。高概念电影中表现的元素,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观众多少都存在实现这些“梦想”“愿望”的精神需要,能在作品中找到共鸣和存在感。观众中年轻的观影族,对历史、民族、情怀等相关的元素不太关注,他们却有一种独特的“集体经验”,感兴趣的是新鲜奇特的素材。“强烈的好奇心是个体需求艺术的内驱力。”[1]大量特效存在的高概念电影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并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二、高概念电影在中国的尴尬

毋庸置疑,高概念在电影中的合理运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票房,客观上也使中国电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实中我们应看到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存在诸多问题,也有很多失败的作品。

许多电影只凭借创作者与制片商的直觉,而非从接受的主体来创作作品,不了解观众,急于求成,没有高概念意识,却在电影中任意添加、拼凑高概念元素。2016年《封神传奇》因杂糅的类型元素过多,对原型改造过重,斧凿痕迹过于明显,特效画面趋向“网游”,最终导致票房惨败。电影《冲天火》植入“再生学”和“超能干细胞”等所谓的高概念,看起来“高大上”,结果“出乎意料”有余,“合乎情理”却不足。因电影需要面向市场,而新创意电影又需要增加许多的创意成本和开发成本,于是电影创作者走捷径,对之前的电影IP进行简单复制、模仿,盲目跟风高概念。如《西游记》系列电影取得了成功,于是出现了众多“悟空”一拥而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和2016年根据《西游记》IP改编的电影立项多达26部。其中能否成功,一时难以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观众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

为了避免高概念电影叙事情节的浅白,制作方会在电影故事设计中增加多个主题以丰富内涵,其做法本无可厚非,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作品主题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心主题不突出,观众不知所云,让人感觉有故弄玄虚之嫌。如2005年的电影《无极》,此片云集中、日、韩三地一线明星,画面制作精良,但其票房与预期大相径庭。最大的败笔在于过于“戏剧化”的风格,作品主题模糊不定,立意不明,叙事逻辑凌乱,情节连贯性不足。

电影是文艺作品通俗化的过程,它的“美学品格是适应接受者消遣、娱乐的感性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刺激性为指归,是诉诸快感、直观和情趣,带有游戏的性质”[2]。中国的电影历来注重表现人情世故、生存命运和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过于“无病呻吟”并不能给人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反而会失去一部分市场。高概念可增添电影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如果生搬硬套,忽视故事的强逻辑性,任意植入高概念只会显得哗众取宠、弄巧成拙。

三、如何引入高概念

(一)探究观众心理,不断挖掘优秀的题材

故事原型、文学作品受其文本的影响,其精神思想难以焕发,但改编为电影作品后,观众从中会找到仿真现实的情景,其主题思想的凸显无疑更有张力。对于任何电影作品,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抓住观众,唤起其强烈的兴趣,使之在欣赏过程中欲罢不能,观后回味无穷。一旦观众对电影作品感到乏味,以昏昏欲睡或中途退场的方式中止接受行为,那么该电影无疑是失败的。两小时左右的观影,要保证观众获得一次完整的欣赏体验,使之深有所获并乐而忘倦,就必须在创作中预先将观众置于眼前,设计在作品中。高概念电影不能只加几个特效镜头,追求速成,只有其形,还必须注重其神。观影者不是生活在虚无的世界中,他期待从他的经验和知识出发介入接受电影。只有当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经验和知识为电影作品所激活,产生巨大的内心反响和情感共鸣时,受众才能对作品产生强烈的印象和深刻的领悟,电影才真正属于观众。观众才是电影创作和生存的标尺,所以电影的创作者应对观影受众予以研究。

创作是没有捷径的。高概念电影要想成功,必须在题材上深入挖掘。一方面,中国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众多的文化典籍、民间故事传说等许多题材都值得借鉴;另一方面,挖掘电影的题材除立足民族文化之外,还应立足观众需要,挖掘体现时代精神价值的题材。虽说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电影作品,但时代也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一批伟大的观众。高概念电影若能顺应时代主题,适应观众的心理需要,凝定他们的心气,则能获得大规模的观影群众基础,才能成为经典。

在不违背事件和原型的前提下,大胆对故事进行重构和续写。电影《神话》《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对故事重构成功的典范。续写方面,在中国成功的却不多见,较为成功的有《狄仁杰》系列、《西游记》系列,寥寥可数。好莱坞系列电影如《蜘蛛侠》《变形金刚》《星球大战》等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续写系列电影仍然是开发题材的重要方式。

(二)革新叙事方式,保持故事的完整性

电影叙事具有独特的特点,“图像介质具有时空二元特征,付诸人的视听二元结构,产生图与像的二元分立”[3]。由于强化观赏价值,全力追求影像的视觉造型效果、电影运动景观和画面的超现实境界,电影的文学性、戏剧性和思想性显然会被弱化,电影叙事也一定会发生重要变异。“大片中的画面造型、场景、影调等体现了电影的意象,能低度地参与叙事过程。”[4]由于高概念电影中关于空间性的场面景观需要占据一定的时间和篇幅,往往会割断叙事的时间性线性逻辑,所以叙事必然简单明了。“好莱坞经典大片叙事方式常常采用线性叙事结构,非常注重叙事结构的完整性和时空统一连续性。”[4]

相比剧本本身,电影在情节上更具有脱跳性,即便是以线性叙事为主的高概念电影。高概念电影形式上的“虚”不能脱离内容上的“实”,影片内容所表达的主题应清晰易现,情节设置必须基于故事本身,还原真实感。立足题材情节进行巧妙构思,情节的发展应有层次性,在大场面出现前充分蓄势,挖掘、运用小场面进行铺垫。情节画面转场时不能背离故事本身的逻辑性,不能离开故事的完整性,否则观众会“难以抽身,不能自拔”。

高概念电影叙事方式的简单明了,并不意味着就是公式化。坚持线性叙事的同时适当运用插叙和倒叙,可以丰富电影内涵。如今,电影已广泛尝试和运用“跨类型”的混搭模式,电影的“越界”发展一定会带来叙事转向。再说《无极》,其中“诗剧化”的叙事风格有别于传统老套的情节剧,虽然一时没有被中国观众所接受,但仍不失为一种电影叙事方式的创新。在叙事场景的选择上,高概念电影常设置虚拟空间,但过度虚拟又令人乏味,适度的异域风情和现实空间能激发观众的审美兴趣。如《阿凡达》《变形金刚4》等中的中国元素并不只是空间、画面的简单转场,而是适时应变的叙事策略,很好地诠释了跨文化叙事。

(三)寻求中西合作,借力出海

高概念电影走出去是一条必由之路。与中国人口众多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观影的人数和人次较少,所以高概念电影不能仅仅依赖国内市场,还必须面向海外市场,从电影立项阶段就应考虑到市场拓展的问题。

中西文化形态的差异从未消融,隔阂明显。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极有兴趣,但对中国的历史故事了解甚少,这给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契机。高概念电影符合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可能是最大的突破口。电影的制作方应谋求与海外合拍,开发东西方都能接受的故事题材,推动全球发行,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哈姆雷特》改编又结合中国历史故事的《夜宴》,华谊兄弟影视公司的宣传推广不遗余力,此片在海外推广上线,取得高票房的同时,还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16年末电影《长城》上映,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外合作制作的电影,该片将中国的玄幻类型片和西方的魔幻类型片相结合,依托万达院线和传奇影业在全球有序推广、上映。

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应该为“出海”的电影发行企业提供更多的资讯支持和资金扶持,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四)延展电影产业价值链

利润是电影制作方的驱动力,是电影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电影投资收入不能过度依赖票房,后电影产品也是电影产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以《星球大战》为例,其连续不断的形象产品的开发就给片商带来了超45亿美元的收入。《哈利·波特》开发出了200多种衍生品,其经济收入远超票房。大多电影的收入可能只停留在观影消费这个环节,但对于高表现、好口碑的电影,观众绝不止满足于一次观影,他们愿意从更多渠道去二次接触电影,如购买服装道具、书籍音像制品等,这就形成了二次消费。

高概念电影的完全产业化离不开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高概念电影衍生品更具有可开发性,因为影片中“意象”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对于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开发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形象并持续经营;必须充分地进行市场论证,科学合理地设计成套的营销方案;必须注意整个价值链的联动、协同,挖掘和提升电影的附加值。

四、结 语

高概念的引入使中国电影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不断加速,推进中国电影持续向前。高概念是电影表达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模式,但不是电影手法变革上的唯一路径。面对大众电影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诉求的不断变化,高概念电影需要在题材故事的多元化、个性化上积极探求,更需要直指人心。

猜你喜欢
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存在与守恒:《红楼梦》中的物极必反概念探讨
TGY多功能多品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古代的时间概念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概念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