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锐(长春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各类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开始占据主流媒体。《建军大业》适时地选择在建军节前夕上映,更是掀起了继《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后受众对于主旋律题材电影的热议。正当中国影迷蜂拥而至电影院一睹建军艰难历程的同时,一部军事题材动作片《战狼2》却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成为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黑马。
《战狼2》是功夫明星吴京继2015年上映的《战狼》后的又一力作。影片由吴京亲自担任出品人、编剧、导演和主演。上映35天票房突破55亿元大关,成功入选全球电影史票房排行前100名,《战狼2》成为全亚洲首次入席此排行榜的影片。《战狼2》的成功填补了近几年军事题材类型影片的空白,不仅彰显了我国商业电影依旧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更是为主旋律电影的市场探索谋求了一条新的出路,也为军事题材类型片的创作和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围绕《战狼2》中的文化价值传播和受众审美接受两方面,探究在文化产业大肆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主旋律类型片的文化表现样式和受众的审美思考。
影视艺术一直以来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即影视文化。并逐渐在我国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影视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作为主流价值文化传播渠道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进入21世纪,大众文化的兴起促进了文化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的发展。大众文化本质上成为以满足群众生存、享乐与需求为出发点的文化形态,也孕育了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盛行带动了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看电影成为大众文化消费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这也为我国商业电影市场的发展与蜕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影视圈,人们曾经狭隘地将贺岁片看作是中国商业电影的代名词。一直标榜好莱坞商业电影创作的中国电影,以高票房和商业利益作为衡量电影创作和发行的重要指标。全明星、大制作、大场面一度成为中国电影最显著的表现符号。受众对电影浅层次的艺术欣赏远远高于对电影本身文化价值的追求。以冯小刚、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启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大片时代。当前的电影市场已经从最初的娱乐消遣文化演变成一种消费文化,受众以商业电影为依托消费者自身的情感诉求。在大片云集后的一段时间,受众审美趣味的转变,也在影响着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样式:小成本、青春类型片开始闯入中国电影市场。以青春岁月和青年人为创作背景和表现对象的青春电影,毫不犹豫地迎合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主流观影群体的心理与文化追求。他们用青春去“消费”青春,在影片中去找寻自己当下生活的影子。青春电影的创作者们便是掌握了他们的消费心理,将当前青年一代爱恋、友情、疯狂、不羁、追忆的感情色彩进行杂糅,毫不费力地牵引着他们走向电影院去祭奠或当下或过往的青春。
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存,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双重特性。为了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创作出能让受众产生文化价值共鸣的影片才是当前中国影视创作的重点。
英雄主义一直是好莱坞电影最具有表现力的代名词。英雄题材电影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很高的市场认识度。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成为中西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英雄主义形象也比比皆是,但他们大多是被禁锢在传统战争军事题材和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创作背景之下,以塑造勇猛的、有胆识的人物形象为主旨,通过制造激烈的情节冲突来展现敌我矛盾的类型化影片。影片《战狼2》的热映,再次引起了业界和受众对于主旋律军事题材类型片的思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认为,《战狼2》的成功是社会环境与建军90周年结合的氛围之下,国民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体现。吴京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超级英雄——冷锋。一名因个人事故离开军队的特种兵,在卷入了非洲国家的一场战乱后,依旧坚守军人的使命,孤身一人冲回沦陷区,带领中国同胞和非洲难民,展开了一场生死逃亡的传奇故事。一直以来,集体英雄主义都是中国式英雄观的突出表现,国家、民族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之上。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而过于正面、缺少人情、铁面无私的英雄形象却让观众不买账,在《战狼2》中吴京塑造的略带痞气的人物形象,却在战争面前一改常态,把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视为己任,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形象淋漓尽致地运用到角色表现之中,这一明显的冲突表现击中了年轻一代受众的情感诉求。巧妙地虚构想象,将感性和意识层面的塑造添加到人物非理性化的处理之中,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用英雄形象作为基础,给受众传递出另一种英雄主义文化形态。
《战狼2》中吴京用手臂当旗杆,高举五星红旗穿越烽火线的场景深入人心,激起了受众爱国主义情怀的共鸣。在这部现象级的主旋律影片中,洋溢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影片围绕解救在非洲务工的中国公民展开,始终将中国公民的安危作为影片故事开展的冲突情节点。身在异乡的人们成为最无助、最弱势的群体,影片中反复强调中国政府会在危机面前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不容侵犯。着重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定会激发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安全感。而这些情节点都是建立在中国国力的强盛和国家对国民高度负责任态度的基础之上。大国意识、强国意识、深沉的家国情怀使受众在影片中找到了情感的宣泄点。与此同时,影片的社会背景被放置在不安定的非洲某国家,背井离乡的莫名孤独感和无助感会激发人们潜藏在内心的对于国家的眷恋。《战狼2》运用爱国情结和英雄主义的完美碰撞,颠覆了传统现代战争军事题材电影的叙事表现手法,通过仔细挖掘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特点,架构出军事类型影片的创新表现手法。满足了观众对中国英雄的期待,而影片的高票房也体现了受众对国产主旋律类型电影的叙事认同。
一部影视作品引领力的大小,是根据它在价值层面所涵盖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与审美品位在受众心中产生的认知与认同效果来确定的。①首先以爱情为主体的商业电影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审美味蕾,甚至过度的以“情爱”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已经引发了观众的视觉疲劳。这时,一些主打亲情和友情牌的影片开始挑战新一轮的审美接受。影视文化在真、善、美价值观的映衬下开始展露出多种表现形式。因而像《战狼2》这一类充斥着暴力美学的影片却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民族情怀而被受众青睐。
不可否认,国外的大片云集影响着我国商业电影的市场架构,钟爱美国大片的中国影迷仍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本土难以创作出跟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类型片。《战狼2》的出现,带给中国电影受众一次新的视觉冲击:无论是影片的叙事结构、艺术表现力、新式武器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展现、个人塑造的现实性英雄主义,还是影片蕴藏的大国情怀,无一不在用实际行动向好莱坞大片靠拢,与此同时又能够在模式的学习过程中,保留住国产电影的独特思考。影片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国军人威严、刻板的形象幻想,取而代之的是行为稍有些粗鲁的痞式英雄,这种极具代表性的转变,突破了受众以往的审美情趣,满足了人们对于普通军人的审美期待。
再者,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激发了受众潜藏在内心的大国意识。中国民众渴望通过各种形式获得世界认同与认可。而影视艺术赋予了他们文化层面的认同感。曾经被视为军事机密的导弹、坦克、驱逐舰等多种军事武器开始出现在《战狼2》的片段里,这是在影视层面对我国军事力量的有力展现;大国的重要影响力,使得《战狼2》中的中国民众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导演正是运用真性情、正确的价值观和大国情怀建立起影片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通、文化共融。
如今的中国商业电影在价值传播与审美表达上都极具中国特色,迎合大众文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创新。②中国观众不断提升和丰富的审美品位及审美趣味,对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狼2》的成功不可否认是借助了社会环境和时间背景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更多的是包含着影片创作者对于中国军事题材类型片的总结与思考。在保证影片商业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凸显出一部优秀类型片在文化价值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商业与文化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营造出国产商业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更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注释:
① 胡智锋、杨乘虎:《引领力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诉求》,《光明日报》,2015年6月29日。
② 张倩:《论中国商业电影的价值传播与审美接受》,《电影文学》,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