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卓琰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哈罗德·品特戏剧中的间离效果
奥卓琰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品特戏剧力图反映人类生活的现实状态,又用独特的间离方式不断将观众与戏剧间离开来,促使观众思考,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戏剧本身、理解周围世界,甚至理解自身。
品特戏剧;幻觉场景;间离艺术
2005年,哈罗德•品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其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揭开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压迫下的封闭空间”。早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品特就已经揽获了大部分的西方文学大奖。甚至,《牛津辞典》专门收录了“品特派风格”这个词。品特划定了一块领地,一块具有鲜明地貌特征的“品特领地”。
品特式戏剧是现实与非现实相结合的矛盾体。一方面,品特还原当下的现实背景,反映了人类生活的现实,使观众产生“现实生活”的幻觉;另一方面,戏剧又不断将观众与戏剧间离开来,促使观众思考。
剧作家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真实的场景移植到戏剧之中,将这些日常场景转变为戏剧场景,观众进入剧场后,这些戏剧场景便成为他们所看到的现实场景,使他们产生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幻觉。同样品特也力图营造一个同现实生活相贴近的场景,品特的戏剧场景高度还原了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场景,既是对现实的复制,但又充满了多种可能性。在这种与现实生活相贴近的场景中,观众能够产生更深刻的情感共鸣,产生一种欣赏现实生活的幻觉。
然而品特戏剧舞台布景又与传统的幻觉布景不同。品特戏剧舞台展现出了多重意义。在品特戏剧的场景构建中,品特式房间、道具以及房间外的世界组成了整个现实世界,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极易将其看做现实生活的翻版,但是品特接近极简主义表达方式,较少的舞台人物,少量的情节,单一的布景,少之又少的连贯语句,将戏剧同观众隔离开,观众能够充分意识到这种舞台场景本质是一场幻觉,不是现实生活。
房间是哈罗德•品特戏剧舞台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特戏剧中的房间是一种矛盾集合体,不仅有现实性内容,同时也有非现实性内容。品特的舞台上不管是场景布置,还是人物对话,都强化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内容集合在一起,带给观众感官上的矛盾感受。房间中的道具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是经过艺术手段加工和处理,这种日常非常熟悉的用品变得陌生起来, 观众跟随戏剧中的人物进入幻觉世界中,对比真实的现实场景,产生一种特殊的间离效果。品特戏剧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更多是努力展现人类生存状态中的矛盾和困惑,以及解决之策,表达对社会及人生存状态的思索。
在传统的戏剧之中,剧作家在人物出场之初就将人物身份交待清楚,以利于观众对剧情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品特的戏剧中,品特通过人物身份的陌生化来实现人物的间离,这种陌生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物身份的神秘莫测。
在品特戏剧舞台上,观众和戏剧人物之间产生的间离效果并非是靠演员表演实现的,而是在戏剧创作之初就已经被设定了。品特在戏剧创作中非常尊重人物主体,人物自身所享有的自由存在一定节制,但是又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提升观众对人物的信任度。但在设置人物关系时,却用戏剧中通过围绕人物所产生的陌生关系,将观众和舞台间隔开来,使得观众能够以一个旁观者和目击者的身份,去观察戏剧发展和人物走向,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观众充分具备了目击者的冷静和客观看待事物的特性。
品特通过对人物身份的陌生化,对自身本质特点的遮掩,产生一种间离效果,进而引起观众跟随戏剧节奏感受人物真实的自我。而且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的不仅仅是戏剧中的真实自我,还包括观众自身。
品特的戏剧不会对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但是其戏剧作品却具有娱乐性的危险和迷惑,观众利用思维,参与解惑,在这种娱乐性中获得感悟和理解。间离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观众区别现实生活和幻觉场景,而且能够指导观众,产生一种教育效果 ,这也是娱乐的最终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要讲究情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戏剧要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即戏剧要交待清楚开端、原因和结果。而品特戏剧改变了这一规则。品特的戏剧中,情节没有开端、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不会设置平行情节线。而且,在戏剧的结尾处通常会采用倒叙式结构。观众在明晰品特戏剧的结局后,能够更加容易跳脱出来,摆脱戏剧情节的影响和误导,再次去思考戏剧的情节内容。
如《房间》,其故事简单,如流水一般平铺直叙,却又充满悬念,通过一种反讽手段在剧中抨击社会现象,营造一种喜剧效果。品特的戏剧叙事方式使人耳目一新,观众被带入一个陌生的戏剧艺术领域。品特戏剧能够容易触发观众的感悟,加深观众对情节内容的理解,促进观众更加清醒地对戏剧所揭示的内容进行思考。
J83
A
1007-0125(2017)15-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