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7-11-15 14:08郑望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应用与实践教育心理学

郑望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心理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家长、老师、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心理学也逐步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针对教育心理学对现阶段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做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应用与实践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卓越的超前性、创新性,对待问题经常会刨根问底、大胆质疑,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特个性也是更加显著,对此,作为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将会更好更快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一)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适当的转换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发觉自己的潜力,寻找自己的价值,同时找到属于自己自信。实践是检验认识性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去亲身实践才能更高效的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一套试题过程中,试题必然会分为不同难易程度的题,而不管难易总会有学生因为粗心、不会等各种原因做错,基于A同学做错的不一定B同学做错这一现状,教师可以要求做对的同学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教师对学生讲解后不全面的地方加以补充以及讲解相对较难的出错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试题。最后不管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一套试题百分之七十的题目都会讲解一遍,而且,每个同学几乎都要讲解一道题目。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当老师”的经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错误,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表现出色,必将成为学生更加努力的动力。

(二)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多的鼓励学生成长

自信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它可以促使人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点一滴,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自信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鼓励学生,积极的去评价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能够从正面去认识自己。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要鼓励引导学生以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阶段学生犯错不可怕,能够勇敢这个是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的改正就是成功。

比如说很多教师在对于班级里相对比较内向甚至自卑的学生,就会经常跟学生聊天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有的也会跟学生之间订立暗语,在课堂提问中,如果学生会回答问题就举起左手,如果学生不会就举起右手,这样教师上课中就不会因为学生不会而使得学生站起来尴尬,而且学生也不会因为不会不举手而自卑,相反这样有趣的约定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亲切,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像其他学生一样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心理学便能够轻而易举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课堂反馈意见的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遇到的困惑以及对整个课堂的收获程度做出客观的反映,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通过课堂反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自己课堂存在的不足,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化的创新元素,更好地改善课堂,寻找更佳的教学方法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每次备课期间,根据学生上节课提出来的课堂反馈,去总结反思自己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在下一节课时试问自己:假如我是学生,这门课是干什么的?要讲些什么内容?学这门课将来有什么用?我期望教师用怎样的方法去上这堂课?学习之后我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就可以想到必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该在上课中,以介绍思想方法、主题思路为主,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比较有关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心理学能够有效的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最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自身的生理心理都發展尚不成熟,过于相信自己而不愿意相信周围的人,更不愿意向老师家长打开心扉,而是一味的追求属于自己的个性。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之间像知心朋友一样进行零距离的聊天谈心,这样教师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现阶段学生的烦恼是什么,从而更好的对症下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压力和困难。如果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自信的成长,那么会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团结建设。

比如说很多小学教师经常会抱怨课堂上被学生的某一个不经意的问题让教师哑口无言,也有不少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在看到现阶段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试卷后出现两眼懵逼的现状,难道教师真的解决不了小学生提出的问题?高学历人才真的就被小学生试题难倒?在我认为,这不至于,之所以会被难倒,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双方之间没有换位思考,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用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便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学生问题。换位思考恰恰源于教育心理学,综合有效的利用教育心理学,课堂必将会更加幽默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结语:作为教师教书是基础,育人是关键,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以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康.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浅析[J].科技信息.2010(08)

[2]庄春.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4)

[3]李占国.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对话[J].今日科苑.201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与实践教育心理学
数字媒体设计在教学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浅谈利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浅谈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中应用与实践研究
协作学习模式在多媒体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