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三环节教学模式解析

2017-11-15 18:38李东庆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互学导学自学

李东庆

摘要:本文详细总结了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导学导练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从地理图册的科学运用以及地理知识生活化两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自学;互学;导学;合作;交流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我始终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努力构建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导学导练的三环节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教师教”为课堂主导的教学观念为“教会学生学”的教学观念。下面是我对三环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分析总结:

1. 自主学习,引导目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一是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二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台湾省”时,先指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诵“乡愁”,并与音乐烘托气氛,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内心情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屏幕或板书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例如:在讲台湾地区,台湾不仅和祖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同时她还是与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联系非常紧密的地区,通过投影将将相关的资料或影片片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理解现在国家间冲突的原因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就“海洋与陆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结合世界地图,在图中找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并要确定它们在地图上位置,同时在导学案上填图,这样在考试中无论填图还是选择都能迎刃而解。

自学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2.互助合作,交流探讨。互助合作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一是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二是学生对互助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归纳和小结。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导学导练,检测评价。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一是教师要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难点精讲点拨。二是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反思,对本節课进行评价。就“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师在设计“导练”题目要根据教学实际,有条件可以利用投影仪把区域图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简单的动画箭头在图上划分出每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例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用箭头在图上划出秦岭-淮河一线,这样更直观的把知识点表现出来,有利于他们的记忆;其他区域之间的界线都可以通过投影来解决。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断实践三环节还要做好以下两点:

1.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八年级上册就有一百多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师,要学会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重视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学导学自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我是小导游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