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良
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根据数学知识点穿插了一些数学史的介绍,其目的在于通过数学史的穿插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这方面内容,认为这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多大的帮助。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史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要重视,并适当地穿插应用。
一、穿插数学史,拓展数学内容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新课程理念下,不能够再“教教材”,而应该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教师在准备上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教学史资料,不仅要收集关于书本上的资料,也可以根据要上的内容收集一些数学史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提前准备好一些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数学史,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熟练、流畅、全面地向进行数学史内容的穿插,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通过查阅资料对“年、月、日”的一些数学史料进行了充分了解,并根据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对大量的数学史料进行了筛选,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及的“世纪”和“年代”分别有什么含义?具体是怎么使用的?(2)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3)外国的日期是按照什么格式写的?(4)中国有哪一些传统的节日?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这些数学史,一定程度上可以引發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开拓了眼界,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够对教材中原本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化,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数学知识面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补充的这些数学史内容,教师只要适当向学生进行展示穿插就可以,要把握好应用的度,这样,才能不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二、穿插数学史,丰富数学活动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只是一味地想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鱼”,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渔”。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上的教学中来,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自主性,发挥学生自身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借助数学史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开展数学史讲解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史讲解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间”这方面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古代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如,在百度上查找,去图书馆查阅一些书籍,向别人咨询等。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举行讲解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古代人的聪明,也可以认识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
2.开展数学故事分享活动
在数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收集数学史资料,也要向学生传达数学精神。数学精神实际上就是积极探索、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师可以把高斯、阿基米德、陈景润、华罗庚等数学家探索数学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身上精神品质,从而不断学习努力,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积极解决问题。这个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来主持,如,定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小故事的讲解,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三、穿插数学史,进行数学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穿插数学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推荐一些数学方面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数学发展史的一些资料、开展一些数学的竞猜活动、数学知识的黑板报和校报、定期举办一些数学史专题讲座或交流讨论会等。
在这些活动中,把数学史的知识和平时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生可以对数学的学习有个正确的积极态度,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巩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还能扩大学生的眼界,拓宽知识范围,教师在其中也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枯燥单调的数学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史,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的学习,可以保持对数学学习的良好心态,为后期对数学的深入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endprint